单位名称 | 西安市临潼区社区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社区建设管理提供服务。社区建设指导、信息咨询·协调社区服务站点建设·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培训、考核·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 |
住所 | 西安市临潼区桃源路83号民政局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王小军 | |
开办资金 | 4.9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临潼区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7万元 | 1.6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1、招募新人。根据《2022年西安市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公告》及《西安市临潼区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完成新招录的2022年55名社区工作者的资格复审、体检、分配、培训等工作,并在3个月实习期满后对其进行了考核,签订劳动合同。2、指导新成立3个社区按照《关于秦陵街道秦陵科技社区、斜口街道凤凰佳苑社区、行者街道蓝光长岛社区等三个社区党支部、居委会选举指导意见》要求完成社区“两委”选举工作。三是启动“两委”补选工作,补充基层自治力量。6月对全区各街道社区(村)人员队伍现状进行了调研,下发《关于做好(社区)村“居(村)委会”、居(村)监会补选工作的通知》,指导社区进行补选。3、督促指导新设立的斜口街道凤凰佳苑社区、行者街道蓝光长岛社区完成办公用房装修工作。对秦陵街道秦陵科技社区的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项目进行督导、现场查看,按照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要求,秦陵科技社区已完成建设任务。4、实“三长联动机制”基础。区民政局先后多次组织召开相关街道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成立了“三长”工作专班,深入社区了解各社区辖区小区分布情况、房屋结构、人员构成等情况。5、推进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为推动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真正提升社区(村)为民服务水平,联合区委组织部到雁塔区、莲湖区学习社区工作准入事项相关经验;到区行政审批局学习借鉴行政审批工作流程、方法经验;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的若干措施》(市办字[2023]66号)工作要求,8月下旬,以西安市临潼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名义转发《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到各街道、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求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并要求社区(村)积极开展自查。6、召开“五社联动”专题座谈会,就如何培育、孵化、引进专业化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五社联动”效用各社区主任进行了研讨发言。指导东大街社区、秦陵社区、石油城社区等25个社区与陕西昭应律师事务所、倍轻松心理咨询中心、西安临潼泽霖眼科医院等28家慈善企业开展签约活动。7、一是对新招聘到岗社区工作者培训。根据西安市委组织部的通知,组织开展新招聘社区工作者培训工作,提高新招聘社区工作者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按照市民政局工作要求,组织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三期“西安市社区大讲堂”线上培训,聚焦社区“小平台”服务群众“大民生”,完成培训考核,以提升社区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及服务水平。三是创新社区教育形式,形成常态化教育。摸索临潼区社区教育线上培训方式,让社区主任当讲师走进社区,与相关社区主任沟通对接培训内容。8、做好资金保障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为确保社区工作顺利开展,工作队伍稳定,区社区服务中心及时申请并拨付了社区工作经费,并为社区工作者每月按时发放了社区工资、交纳了社保。为新招录的社区工作人员及补选的“两委”人员录工资系统,办理社保手续。9、督导各社区迎接国卫复审工作。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察点位的相关社区进行实地考察。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1、截止年底,11个街道18个社区共补选20人。2、按照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要求,秦陵科技社区已完成建设任务,设立了党员活动室、议事厅、图书室、舞蹈室、妇女儿童之家、书画室、棋牌室、健身房、居家养老服务站、康养诊疗室等多种功能室。3、经过层层筛选全区共配备“三长”2224人,其中322个小区工作站长、1576个楼栋长、1216个单元长。为规范“三长”管理,印发了《临潼区小区工作站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管理办法》,制定了统一制式的“三长”标示标牌、制度牌,规范“三长”管理。为使“三长”责任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三长”联络员、宣传员、调解员、观察员、监督员的作用,区民政局还制定了“三长”工作月报制度。截至目前,全区“三长”共排查117个问题,分别涉及27个矛盾纠纷、4个救助服务、38个环境问题、14个物业服务、34个安全隐患等问题,目前,问题均已解决。4、8月下旬,以西安市临潼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名义转发《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到各街道、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求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并要求社区(村)积极开展自查。截至12月底,各社区共清理“对外挂牌”62块,“室外服务标识”42块,“室内功能室指示牌145块,“上墙制度牌”238块、“涉及社区事项”316项,“出具意见和盖章事项”136项。5、指导各社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民呼我行”“为老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党建引领、服务+”、法律进社区、爱心义诊、免费理发、少年书法学习等一系列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评选出为老服务“四个最美”。除了“8”号流动桌、“菊亚茶话室”,还打造了“西心办”帮办代办服务、“兴业学堂”、“一星期一本书”、“健康管家”、“秦小宝讲临潼”等特色服务品牌。6、2023年,区民政局已组织完成对全区社区工作人员的10次培训,共培训3450人次,包括社区“大讲堂”、“两委”培训、基层治理工作培训、社区报送相关数据的规范化培训。三、存在问题1、社区精细化管理还需深入推进。社区服务活动品牌效应不足,其他小区应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开拓思维、创新服务,创建独具特色的社区服务项目。2、经费不足,各项工作受制约不能推进。社区工作经费不足,影响工作开展;网格员大多为兼任,“三长”队伍不稳定,制约了“三长”工作机制作用的发挥。3、社区队伍管理不够规范,服务意识不够强。四、今后工作打算1、继续推进社区服务活动开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督促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与居民服务需求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开展法律进社区、爱心义诊、技能提升、学习教育方面的服务活动,创新工作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服务活动品牌,创作出传的开、走的出去的社区活动名片。2、创新社区教育形式,形成常态化教育。继续摸索临潼区社区教育线上培训方式,与相关社区主任沟通对接培训内容,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线上培训,完善培训工作机制,形成常态化培训教育,提升全区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及业务能力。3、做好资金保障工作。与区财政局加强对接,及时申请并拨付社区工作经费,保证社区工作正常运行。每月及时申请、发放社区工作人员工资,交纳社保。做好社区工作人员调资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