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西安市临潼区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西安市临潼区分校)

西安市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西安市临潼区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西安市临潼区分校)

发布时间: 2024-04-03 15:52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西安市临潼区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西安市临潼区分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等服务。农民教育培训及相关服务·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申报、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育·农民科技教育·相关学历教育·农机管理人员、驾驶人员、农机操作及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和咨询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银桥大道92号种子管理站综合楼6楼
法定代表人 李国胜
开办资金 12.3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38万元 12.3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年来,在省、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局2023年年初下达的工作计划,区农培中心以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人才队伍为出发点,以助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到每个季度、每个责任人,继续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强部门协作、落实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模式、突出培训质量,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方面工作顺利进展。现将我中心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1、不断总结,形成模式,高素质农民培育全面完成。经过近年来不断探索实践,精心完善,总结提升出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复制性的高素质农民培育“135”模式。截止目前全区培育高素质农民3715人,高素质农民分布小组总数1660个,培育对象“村村有”占比为88%,培育对象“组组有”占比为78%。组织马红卫等4名高素质农民到浙江大学参加2022年“头雁”培训,推荐高素质农民段少林等17人参加2023年“头雁”培训,很大程度提升了高素质农民的知识储备,更好的带动周边农业产业的进步发展。2、按照产业选人、区域建班的原则,全面完成2022、2023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2022年市上下达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450人的任务指标,实际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452人,超额完成任务。通过培训,学员云上智农注册率100%,满意度评价率100%。经过考试考核颁发高素质农民结业证书452人。荣获2022年西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单位”。2023年市上下达我区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任务270人,目前已有288人完成云上智农注册登记、满意度评价,通过率达到100%。同时组织粮食、果蔬班进行线上线下学习,集中理论授课参加学员290余人。继续做好集中专业技能提升、基地实训、外出参观交流等培育环节。深入一线,现场走访,基地调研,形成“临潼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及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报告”,该报告已被省农广校已采纳。庆丰收中,组织我区高素质农民7人,参加了2023年西安市“强农杯”高素质农民技能大赛,2人在“花艺促和美技能大比拼”荣获二、三等奖。2人在“电商助振兴短视频大比武”中荣获二、三等奖。3、各方协作,紧密配合,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教育培训,高质量完成农业科技大培训工作。区农培中心统筹协调局属各相关单位,狠抓工作落实,加大工作力度,采用大课堂集中专业基础课与小课堂学习专业技能课相结合的培训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法,加强交流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培训质量。组织学员赴浙江、江苏、河南、山东、杨凌、宝鸡、渭南等省内外参观学习、交流;同时,组织各类技能比武大赛,培养学习兴趣,如石榴、樱桃、猕猴桃等果树修剪及评优大赛、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农机手技能比武大赛等。累计组织培训248场次,16000人次,为我区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扎根农村生产的高素质农民和实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高素质农民王现武在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会上代表高素质农发言,典型事迹在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培训”杂志2023年第八期作为封面人物,事迹在卷首语刊登。同时被评为西安市“十佳高素质农民”。10月参加了农业农村部2023年全国高素质农民论坛。4、科技创新,人才先行,有序推进实用人才队伍培训。积极与杨凌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中心深度合作、联合办学,成立杨凌职业农民培训临潼分中心。联合西安开放大学、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培训农村实用人才400人次,农村地区脱贫村创业创新致富带头人100人次。为西安市农业农村局推荐评比选拔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80人,中级职业农民学员30人。以全区石榴产业提质增效为抓手,联合区科学技术协会、秦陵街道办事处,在杨家村举办了第31届石榴产业提质增效、石榴栽培技术“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5、创新机制,完善体系,提升培训能力。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原则,围绕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深入基层挖掘吸纳经营较好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成为农民教育实训基地。建立完善以“专家教授、政府领导、农技专家、高级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四位一体50人的教师库。其中:高校专家教授、全国共享师资、网红短视频制作教员等12人,政府领导、市区农技专家等25人,高级职业农民、乡土人才等13人,优化师资力量,编写特色教材,提升培训效果。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2期160人次。6、落实责任、密切配合,保质保量完成局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积极完成单位创卫复审、信访维稳,满意度测评和社会评价、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其他工作。配合局里完成了省级“一喷三防”现场会、全区农业发展大会等服务工作。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按照产业选人、区域建班的原则,全面完成2022、2023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荣获2022年西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单位”。高素质农民王现武在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会上代表高素质农发言,典型事迹在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培训”杂志2023年第八期作为封面人物,事迹在卷首语刊登。同时被评为西安市“十佳高素质农民”。10月参加了农业农村部2023年全国高素质农民论坛。2、庆丰收中,组织我区高素质农民7人,参加了2023年西安市“强农杯”高素质农民技能大赛,2人在“花艺促和美技能大比拼”荣获二、三等奖。2人在“电商助振兴短视频大比武”中荣获二、三等奖。三、存在问题1、2023年农培中心高质量完成了中心任务工作,但是在部分干部当中仍存在着政策学习的不深入,缺乏责任担当精神,导致工作标准不高,压力传导存在层层递减等现象。2、更新观念,力求实效,从工作方式和方法上有所突破,积极从思想上、业务上行动起来,团结拼搏,克服不足,推动培训工作稳步健康发展。四、今后工作打算2024年中心将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千万工程”先进经验,以高素质农民培育为抓手,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以推广“千万工程”模式为契机,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增加农民收入”做好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带头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培训各类人才390人。2、创新临潼区“135”培育模式,开展农民教育师资能力提升及农技人员、帮扶指导老师培训100人次;开展农业专项培训、农民职业技能、创业创新致富带头人等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400人次。开展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科技创新型农技人才的培训研讨活动2场次。3、结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农民收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组织区内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赴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外出观摩、交流研学,开展实施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农业职业经理、农村头雁人才培训,计划开展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培训750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山区致富带头人72人;发挥乡土人才示范引领作用,认定产业发展带头人30人;认定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8家。4、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开展专题培训10场,其中:围绕粮食安全,联合区农技中心、农机管理站、种子管理站开展粮食生产专题培训4场;围绕畜牧业提质增效,联合区畜牧中心,开展畜牧养殖专题培训2场;围绕果蔬转型升级,联合区农技中心、园艺站,开展果蔬栽培专题培训4场。5、持续开展以赛促学活动、选树典型,全年举办农业技术竞赛比武活动2场。结合“农民丰收节”、“杨凌农高会”,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举办高素质农民论坛,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典型。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被西安市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优秀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