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镇安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镇安县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科技开发提供服务。实施科技资源发展规划;开展科技资源和需求调查、供需对接、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创新宣传、科技成果推介和交易等工作;提供政策、项目、咨询、人才和技术培训、技术信息、技术转移等服务;承担县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永乐街道办文卫路6号 | |
法定代表人 | 肖锋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镇安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8万元 | 7.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镇安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认真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议一次。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一)推进平台建设,突出作用发挥以《秦创原(镇安)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主旋律”,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新引擎”,聚力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任务,搭建平台培育,镇安县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成效。引进了镇安公共信息有限公司、镇安诗唯雅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承担并开展了镇安县工业科技特派员试点启动会、科技研发费用统计专项培训、电子商务培训,创促中心推动秦创原建设作用不断发挥,效能日益显现。强化主体培育,激发创新活力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推动创新主体增量提质。建立科技型企业和高企培育库,加快打造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2023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0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9家,复审通过1家;新增镇安华兴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陕西均健佳实业集团2家专精特新企业,并同步将2家企业纳入省级上市企业后备库进行培育;成功培育镇安县宝华矿业有限公司为陕西省瞪羚企业。(三)开展科技“双进”,提升服务能力开展科技“双进”行动,深入企业54家,征集企业科技需求58条,实现供需双方的无缝连接,共征集校企合作技术需求10项,人才引进需求25项,技术研发需求4项,培训指导需求11项,投资融资需求4项,平台培育需求2项,成果转化需求2项,与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学院、商洛学院等高校共组织校地校企供需精准对接活动4次,达成合作意向4项,签订校企技术合作协议3份,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四)精心筹备评估,园区顺利达标编制县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发展计划,统筹协调园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标对表,精心准备考核资料,做好资料收集准备工作,逐步完善各项工作台账,撰写19页的陕西省农业科技园区自评估报告,编辑392页的附件佐证材料,2023年6月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现场答辩;撰写镇安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纪实文字材料,邀请镇安县融媒体中心拍摄宣传片《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8月,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处评审专家现场考察评估镇安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顺利通过评估验收。12月,省科技厅2023年度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评估结果,取得了达标的良好成绩。(五)扎实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持续跟踪“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一是结对帮扶扎实有效。不断完善帮扶计划,制定《镇安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西沟口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实施方案》,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我中心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拨付环境综合整治资金3万元。在大走访过程中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46件,坚持送温暖活动,关心关爱困难群众,不断增强帮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可度。二是人居环境日益提升。完成了3户危改、4户土坯房改造,饮水改造提升2处,受益农户62户,完成改厕76户、综合环境整治18处,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1个,新建标准化公厕1所,西沟口村的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变。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深入开展“两边一补齐”行动,争取以工代赈项目1个,拓宽硬化通组路4处2.7公里,修复高标准农田4亩,整治撂荒地复耕70亩,流转土地30亩建家庭农场1个,修复水毁河堤11处500米,新建网站1个,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四是产业发展蓬勃有力。在抓好传统种植养殖的基础上新发展中药材110亩,新发展蜜蜂250箱,食用菌10万袋,新建羊肚菌标准化大棚60个。劳务输出450人,人均收入较去年增长1200元。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社会效益: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新引擎”,聚力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在社会上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意识;深入企业,征集企业科技需求,实现供需双方的无缝连接,提高科技成果转换率,为县域科技企业牵线搭桥,解决技术瓶颈;建立科技人才资源库,打造科技经纪人队伍,进一步推进科技项目申报、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抽调主要力量进行驻村,做好乡村振兴工作。2.经济效益:注重科技创新,优化科技服务,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科技统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紧缺,硕士研究生学历仅1人;科技工作者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缺少年轻群体;新进人员专业不对口,大多数从基层事业单位中遴选而来,科技知识相对滞后。五、整改措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内在发展动力。一是继续选派干部参加省市科技培训,加强专业培训,不断提升科技干部综合业务水平;二是积极组织年轻干部开展调研,了解基层存在的困难、需求,进一步探索解决的方法和路径,形成调研报告,为强力推进强科技行动添砖加瓦;三是持续深化“传帮带”机制,从文字材料撰写、工作方式方法、业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强化“一对一”培育,推动工作任务落实。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打造科创孵化载体,力促科技成果转化一要建好用好成果转化“加速器”。发挥秦创原镇安县创新促进中心平台作用,利用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平台,开展技术合同登记、技术咨询、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等技术转移工作。引导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企业建立校企新型研发中心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补足产业发展的技术短板。二要抓好常态路演。开展常态路演活动,以常态化路演为载体吸引科创要素投入。采取“每月发布”+“季度专场”等形式,分类别举办专场路演,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金融精准对接,形成产业化、品牌化路演平台。同时按照“以演代评”科技成果评价新模式递选优秀项目,对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路演并实施转化的项目,建立成果路演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路演项目提供价值评估、供需对接、资源导入等一站式服务,为科技型人才、企业兑现奖补资金,提供专业培训等方式,催生更多科创项目,孵化更多科创企业,持续推进优质资源和创新服务向产业集聚,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集群发展。(二)加大项目策划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借助“外资”“外技”“外智”强化地方科技工作,增强科技发展的能力。一是抓好国家、省科技项目对接,支持县域内企业、事业单位认真做好科技项目筛选、论证和储备工作,除帮助策划、包装、申报项目外,尽力在成果鉴定、技术合作、融资担保方面做好服务。二是加强重视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和集团的联系与交流合作,想方设法促成投资办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试验基地、研发基地等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全面提升县域科技综合实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被中共镇安县委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