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文理学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学历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文学类/理学类/教育学类…〉学科〈大专/本科〉学历教育·相关〈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社会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168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刚 | |
开办资金 | 83630.7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6484.8万元 | 8247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8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核定的事业法人宗旨及业务范围开展工作,现将2023年度履行事业法人职责情况报告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干部队伍建设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出台《2023年处科级干部选拔聘任工作方案》《西安文理学院处级干部学术恢复期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干部管理。全年调整交流处级干部65人次,提拔任用处级干部43人,科级干部38人,24名处级干部和6名科级干部转岗至教育教学岗位,一线力量不断加强。落实《西安文理学院挂职工作管理办法》,选派5名优秀驻村干部,助力乡村振兴。2.做实干部教育培训。先后组织开展“新提拔干部延安精神专题培训”等,覆盖全体处科级干部;选派28人次参加省级、市级干部调训,全面提升干部综合能力。3.从严干部日常管理。开展处级单位和处级干部工作述职及业绩测评,完成170余名处级干部聘期届满考核。修订《2023年度处级单位及处级干部考核办法》,出台《关于强化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多岗位历练成长的若干措施》,现有14名正处级、4名副处级和1名正科级干部进入“1361”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二)基层党组织建设1.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制定主题教育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印发8个文件,举办为期7天的主题教育读书班,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题研讨5次,领导班子成员讲授专题党课10场次,赴交大西迁博物馆等地开展主题教育实践研学;组建3个督导组,组织各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会180余场次,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辅导报告9次,举办各类读书班、专题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550余人;聚焦13个课题扎实开展调研,确定典型案例2个,转化具体措施37个,出台政策制度25项;梳理检视问题8个,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查摆问题全部整改销号;落实整改“回头看”,对师生意见较多的问题,认真“回炉”“补课”,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和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年召开党建工作例会9次。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三年攻坚”建设,按照64个“强基”、20个“创优”和13个“示范”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完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省级标杆院系和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生党支部样板支部中期评估验收,申报陕西省第四批“双创”标杆院系1个和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3个,力争在全国“双创”培育工作中实现新的突破。入党积极分子703人,发展对象359人,党员数量质量不断攀升。3.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向省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送法治书画和法治手工作品4项,立项大学生法治校园行网络思政课题1项。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下乡活动,举办法律援助辅导报告,4支大学生法律援助服务队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邀请校外专家为我校3000余名学生做法治辅导报告。在法治教育第一课、12.4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全面普及法律知识;组织师生200余人参加西安市依法治市办开展的学法用法考试,师生学法、用法、守法意识不断增强。二、个性指标完成情况指标一:加强一流课程建设,立项建设课程项目不少于50项,引入优质线上课程不少于100门,建设校级一流课程不少于26门,培育省级一流课程不少于10门,培育国家级一流课程不少于1门;加大教师团队形成的成果培育力度,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不少于30项;培育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不少于5项;完成2022版教学大纲修订工作,争取通过二级认证的师范类专业不少于1个、申请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科专业不少于1个。指标二: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面向海内外引进专兼职知名专家教授,内培外引高层次人才不少于40人。分类开展教师专业培训不少于500人次。指标三:科研到账经费较上一年度提升不低于10%;组织申报省级及以上项目不少于2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不少于60项,获批国家级项目不少于5项;评比筛选校级科研成果奖不少于30项,培育国家级科研成果奖不少于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不少于10项。2指标四:继续推进与十三个区县合作,设立技术经理人工作站不少于2个,新增技术经理人不少于20人;协同促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实现成果转化不少于10项;统筹优化校级科研平台资源,培育市级人文社科类平台不少于2个;在西安市科技计划文理专项中建设“科学家+工程师”团队不少于5个,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合体、概念验证中心、新型产业创新中心各不少于1个。指标五:高质量完成申硕材料并向省主管部门提交;全面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准备工作,完成校内专项评估、自查、自评、自建;做好3个批次共计18个硕士学位建设点(领域)的内涵建设;立项学科交叉建设点项目不少于2个;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不少于100名。指标六:完成招生计划不少于3600人。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120场,开展访企拓岗走访用人单位不低于100家,新建就业实习(见习)基地不少于30家。指标七:持续推进并优化“1+X+1+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大创项目省级获批不少于85项,国家级不少于25项。优化调整AB类竞赛目录,全年AB类竞赛获奖不少于40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不少于55项。指标八:与海外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不少于2项;举办教育部语合中心“汉语桥”团组项目不少于1项;举办国际论坛不少于1场;扩大留学生规模,争取西安市“中亚五国”留学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专项奖学金60万元。指标九:加强市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建设,定期开展需求培训调研,每年召开专门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不少于2次。承接市区各类培训班不少于40个,培训规模不低于6000人次。培训课程师资设计、教学管理、培训效果等基地自评、学员评估等各类评估平均分不低于85分,领导干部上讲台课程占比不低于20%,知名专家学者(院士、教授)授课占比不低于70%,开展现场教学课程占比不低于30%。指标十:全力推进校城融合发展,全年签署校级战略合作协议不少于10项,二级单位签署服务地方横向项目不少于70项。打造具有文理特色的服务地方响亮品牌不少于3个。指标十一:推进智慧校园2.0建设实施,完成校园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构建新一代扁平化网络架构,完成实训楼和14栋学生公寓建筑内部无线网络100%覆盖工程;优化有线无线网络架构,智能运维管控校园无线AP总数不少于3000;推进网上办事大厅二期建设,持续优化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事项办结率不低于85%。二、取得社会效益2023年,学校以建设“最懂西安”大学提高站位,以“七个五”工作举措为重要抓手,在创新办学格局、推进校城融合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上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在读懂西安上下功夫,学校紧紧围绕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挖掘可对接项目83项,持续跟进。二是在战略合作上开新局,先后与蓝田县人民政府、市审计局、神木市教体局、市女企业家协会、巨子生物、交大一附院等近100家区县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在重大项目上求突破,多个二级学院服务地方创新高。如:学前教育学院中标的神木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3451”项目,总经费462万元,首期50%项目经费已到账,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全省的影响力。体院学院单体科研项目200万元、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单体科研项目120万元等,均创本学院历史新高。三、下一步打算2024年,学校将锚定建设“最懂西安”高水平应用型城市大学战略目标,紧密围绕全市、全校2024年党政工作要点,着力在落实“知西安之本、应西安之求、补西安之短”的指示上狠下功夫,持续做大做强“七个五”工作举措及其理念的影响力,力争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提高服务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荣获年度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荣获陕西省纪委派驻机构年度考核优秀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