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神工业区(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榆神工业区(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4-03 15:45
单位名称 榆神工业区(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榆神工业区党的建设,实施榆神工业区财政、国资、基建、项目、环保、安全、劳动、社会事业等监管,促进榆神工业区对外开放水平。
住所 榆林市榆神工业区清水工业园
法定代表人 孙守洋
开办资金 868.3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56870.93万元 781151.26万元
网上名称 榆神工业区(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公益 从业人数  23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党的建设方面全年组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工作会议5次,党工委会议10次,主任办公会议12次,专题会议66次,中心组理论学习12次,定期研究党建、安全、环保等各项具体工作。全面加强机关党建,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批复成立榆林经开区税务局党委。新发展预备党员32名,转正49名党员。表彰2022-202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3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6名,先进基层党组织8个。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成功举办榆神工业区党务工作者培训会,开展特色结对共建等活动。二、招商引资工作方面组织参加重点招商引资活动,开展专场推介产业招商,签约合同项目12个,引资380.188亿元。签约协议项目13个,引资569.51亿元。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8.1617亿元,明确投资方向,包装策划项目20个,积极主动出击,拓宽招商渠道。三、重大能化项目建设方面我区坚持以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方向,以全省“三个年”活动为契机,主动作为、超前谋划,投资1203亿元的国能CTC后续阶段项目和投资2014亿元的陕煤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大千亿工程有望2024年二季度实质性开工。建立项目包抓责任制,全力协调推进总投资约750亿元的32个重点项目建设。推行“科创+产业”招商新模式,建链、延链、强链、补链,系统推动上海普景、朴烯晶、泰州衡川、江苏博格东进、扬州中天利等头部企业落户,搭建起可降解材料产业链、锂电池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及加工制造产业链的基础框架。四、改革创新工作方面一是改革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增市场主体94户;办理特种设备告知业务142份;书面审查通过食品经营许可37户、小餐饮经营3户、预包装食品备案3户,办理健康证298个。深入推进园区建设体制改革。简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手续。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深化园区土地资产管理改革创新工作。制定了《榆神工业区2023年深化“标准地”改革工作方案》深化行政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全流程代办服务,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全方位融入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手把手”指导、“一对一”帮办的“保姆式”贴心服务模式。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持续推进榆林市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加快推进创新创业产业园二期一阶段项目建设工作。调整结构,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加强平台建设,不断汇聚创新资源。二是创新驱动方面。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我区中试孵化基地已引进陕西省高容量储氢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充填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室等平台、陕西省煤化工防腐涂料工程技术中心、环保节能型输送带生产基地及技术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创新创业产业园一期建成并引进14个科技型项目,二期工程一阶段厂房及配套设施全部建成,累计完成投资2.16亿元。五、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坚持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五个一体化”建设保障能力。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优化审批流程,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推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强化退税、减税、降费、让利各项政策落实,全面营造敢干、敢闯、敢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六、安全环保工作方面我区以安环体系建设为重点,高标准完善智慧园区建设,加快应急事故水池、煤/渣环保输送工程、综合能源供应岛(2X66MW电厂)、矿井水调蓄水池、再生水(中水)回用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公用设施建设,推动南京科立科盈气化渣制无机纤维板、柏神联固气化渣制新材料、高能时代资源再生利用等一批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项目建设。全面降低入园企业能耗和投资成本,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渣资源化利用,构建起企业内循环、园区外循环的新生态工业体系。截至目前,园区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七、取得的主要效益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主线,积极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和谐型园区。2023年我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54亿元,同比增长8.41%;工业总产值1000.97亿元,同比增长27.23%;本级财政收入13.34亿元,同比增长20.07%。为全市经济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一是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国能CTC后续阶段项目和陕煤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项目变更核准和环评审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项目早日开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四梁八柱”,树立起行业发展新标杆。二是招商引资迸发新活力。全年签约项目38个,引资额1087.468亿元,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注入澎湃动力。三是外贸工作实现新跨越。外贸企业注册突破70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5.37亿元,占到全市近2/3,成为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四是安全环保再上新台阶。智慧园区建设引领全市,封闭园区管理全面推开,本质安全、本质环保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五是园区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节约社会资源,加快建设项目落地落实。一批代表国内国际最先进水平的项目落地建设,填补了榆林煤化工产业发展空白,夯实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基础。八、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财政收入还不足,不能完全有效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搬迁等工作开展。二是用人体制机制还未理顺,干部出入渠道不够畅通。三是体制机制同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事权下放不到位,一定程度制约园区发展。四是开放合作水平不高,受地理位置影响,在吸引外资、对外贸易、区域合作等方面相对较弱。九、整改措施一是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积极开展海外招商,借助更多更大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拓宽对外交流渠道。三是争取市上、省上加大对园区的重视程度,出台差异化政策措施,下放更多行政审批事项,赋予园区更大自主权。十、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主要目标: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其中清水工业园150亿元),工业投资占比达到全市的1/3;新增投资过千万元市场主体50家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亿元。一是紧抓重大项目,努力成为全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先行者、示范者。千方百计推进投资1203亿元的国能CTC后续阶段项目和投资2014亿元的陕煤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项目二季度实质性开工,进一步夯实现代煤化工产业“四梁八柱”,树立起产业发展新标杆。推动国能20万吨PGA,陕煤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一期180万吨/年乙二醇填平补齐工程,榆能100万吨甲醇下游项目,佰嘉瑞120万吨甲醛等几个百亿级项目,以及陕煤50万吨DMC、恒神2万吨碳纤维、银泉2×6万吨三聚氰胺等一批50亿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二是紧抓创新驱动,努力开拓现代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新路径、新领域。对标长三角发达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紧盯现代煤化工最新科研成果,在全国率先打造可降解材料产业园、新一代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装备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推动朴烯晶新能源专用聚烯烃特种材料项目、扬州中天利高纯氧化铝生产项目、泰州衡川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生产项目、江苏博格东进金属软管补偿器项目等头部企业项目落户,进一步完善可降解材料产业链、锂电池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及加工制造产业链构建,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三是紧抓安全环保,努力推动园区本质安全环保上台阶、上水平。进一步高标准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完善安环体系,建立全周期安全环保风险管控机制与管理体系,在优化入园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物理封闭管理。加快应急事故水池、煤/渣环保输送工程、综合能源供应岛(2X66MW电厂)、矿井水调蓄水池、再生水(中水)回用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公用设施建设。推动南京科立科盈气化渣制无机纤维板、柏神联固气化渣制新材料、高能时代资源再生利用等一批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项目建设。四是紧抓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新高地、新热土。全力做好用地、用电、用水、用工、融资等生产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黄河东线马镇引水清水园配套水厂及管线工程、铁路专用线二期工程、第二水厂、公用热岛、综合服务中心等公用配套工程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推进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协同创新区,进一步对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物专列,孵化一批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保税加工等外向型市场主体,区内外贸企业注册超过100家。五是紧抓党的建设,努力开创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建设新局面、新境界。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同频共振、高度融合。聚焦发展需求提升本领、聚集发展任务转变作风,把干部与企业绑在一起,以项目建设成效识别干部、培育干部、使用干部,助推项目快速落地,凝聚起推动园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被榆林市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授予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产业园区,并奖励人民币300万元。2023年被榆林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授予2023年度全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