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2023年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方式,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3期2200人,发放书籍、学习资料3000余份。我校承担着全区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通过招生面试考核、理论授课、基地实训、帮扶指导,完成规定200学时,考试考核、公示认定、2023年,超额完成2022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任务150名,完成163名),做好高素质农民发展情况监测,监测率100%;2023年度市培育办下达我区200名培育任务,我区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对213名学员开展公共课集中授课和技能实践提升。截止目前,粮食作物班3个班160人已完成集中理论授课教学119.5学时,实训教学28学时,共计147.5学时;果蔬种植班1个班53人理论教学117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共计147学时;完成总学时的73%。(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农民培训需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我区各街办共举办果蔬、林业、苗木、沼气能源等方面的培训、线上学习依托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科讲堂》,云上智农APP,共开展13期,累计2200人。同时农广校教职工、帮扶指导教师深入一线送科技,并及对接蔬菜销售情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利用微信群,电话,现场指导等形式,解答问题300余次。(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采取云上智农平台网课+实践教学、基地培训、帮扶指导、基地实训、岗位实践完成规定200学时,通过考试考核、区政府网公示等环节,“高农政发﹝2023﹞27号”文件认定2022级高素质农民163名,做好高素质农民发展情况监测,监测率100%。2023年,开展产业培训需求调研和摸底情况统计,并形成调研报告。2023年8-10月,采取“线上+线下”报名的形式,通过“线上发布招生公告”,线下设立区农广校、区职业农民协会、区天天电子商务服务中心3个报名点,通过“发现高陵”、“高陵网”、“微信群”、“抖音”等平台广泛发布招生简章,阅读量2万人次,线上+线下共计300余人自主报名。按照国家省市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稳粮保供给”新理念要求,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及时印发了《高陵区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紧密结合高陵区域农业发展实际,突出主导产业区块优势,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特色及调查农民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综合摸底信息分类,结合组组有空白组,组建了高陵区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专业生产型“设施果蔬种植”培育班53人,“粮食作物班”3个教学培育班160人(粮作班占总人数的75%),确保粮油稳定安全供给,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200名高素质农民培育招生报名任务。依托师资库优选专家教授、一线丰富的技术员组织学员开展培训。聘请优秀的高素质农民为帮扶指导老师。帮扶指导会议上,农业农村和林业局副局长郭增虎、农业科科长刘守超莅临现场,做重要讲话。帮扶指导教师按照要求开展指导工作,通过上门服务、微信或电话开展互动学习和交流活动,提升帮扶效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第八批认定高级职业农民,我区3名,西安市农业农村局认定第十批中级职业农民(高陵)种植、养殖方面,我区26名,都为我区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2023年,向市推荐新型经营主体(中级)学员30名,推荐无人机学员9名,推荐5名高素质农民参加“来抖音学农技”优质短视频创作者短视频,推荐西安市十佳高素质农民学员1名并得到市级表彰,推荐13名高素质农民参加陕西省“头雁”培育等,推荐我区高素质农民吉根林,荣获2023年全国新时代“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陕西省教育厅、陕西新闻广播联合推出系列访谈《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23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四大课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杨尔荣校长作为访谈嘉宾,“高陵区高素质农民”抖音话题点击率10.8万次,进一步扩大了高素质农民队伍的知晓率和影响力。组织高素质农民参加“区百企联农暨名特优“菜篮子”产销对接会、杨凌农高会、西安丝博会、农民丰收节高陵分会场、高陵年货大集”等展览推介会,扩大产品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积极协调优秀高素质农民惠农政策申报,指导高陵区职业农民协会(高素质农民)协会开展工作:进村入户开展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和信贷等延伸服务,借助电商平台免费为学员进行产品宣传,在高陵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农业科技示范户申报中,对持证高素质农民优先考虑12名学员优先享受到农业项目的扶持。2023年,高素质农民崔新仓被中央农广校聘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其微课《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商的变局》被中央校评为“兴农微课堂”优质微课共享共用课程;吉根林被评为“2023年全国新时代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周铁良荣获西安市“十佳高素质农民”荣誉称号,高陵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调研报告被西安市农学会评为“西安市优秀农业调研成果三等奖”,周铁良在西安市农业创业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通过教育培训,使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网站上刊登优秀职业农民事迹,涌现出争当掀起职业农民的热潮,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社会效益明显,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据不完全统计:培训后较培训前农民增收16%以上,累计创造经济效益7018余万元,有效地促进了我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种植大户缩减,培训专业及内容需要做出调整。(二)改正措施:优化培训模式、推动培训转型与升级。一是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促进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增强高素质农民主动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农民从“盲从型”向“主动型”转变。二是推动高素质农民从经验型向科学性转变。三是培养农民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民由“单干型”向“组织型”转变。四是要培养农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意识,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推动农民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四、下步工作打算:我们扎实推进我区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发挥职能,聚焦主责主业,探索创新,聚焦培训质量,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在强化课程设置,选优配强师资队伍,夯实基础、强化体系和队伍建设上继续前行,培养提高学员综合素质与动手实践能力;三是依托“四大课堂”模式,开展精细培训管理,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培训,在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和提质增效方面持续发力,形成高陵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亮点和特色;四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整合优质资源,加快衔接科技、教育、金融等多种社会资源,为高素质农民进行学历提升和创业兴业架桥铺路,构建高素质农民人才队伍培育体系,探索“高陵模式”,为高陵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