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12345热线平台建设和日常管理、运维等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文化南路与泰安路十字市民大厦7楼 | |
法定代表人 | 祁玉婷 | |
开办资金 | 3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万元 | 30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榆林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在市政府、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奋楫笃行,锐意进取,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广受市民好评。按照“一网运行、规范管理、上下贯通、业务联动、数据共享、量化评估”的原则,紧紧围绕热线服务质量提升这项核心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畅通诉求渠道,提升处办效率,打造过硬热线队伍,持续扩大热线影响力,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推动热线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一)完善制度,做好保障,构建热线“新面貌”一提请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榆林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管理办法》(榆办字[2023]49号),明确了承办单位责任分工,优化了办理流程,实现标准化管理。二提请市政府办印发了榆林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年度质效考评细则(试行)》(榆政办函[2023]100号),实现承办单位量化考评,加大处办力度。三热线中心印发了《榆林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知识库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榆政务热线发[2023]2号),构建知识库运行管理机制,推动知识库数据更新。四成立了榆林12345党支部,郇宇副局长进行了党课宣讲活动,强化党建引领,赋能队伍建设。(二)一号听民、一网通办,打造便民“总客服”一将“百姓问政”整体融合并入榆林12345,整合热线达到32条,二级处办单位达到146个,三级处办单位达到1251个,实现市级四大班子所有部门全覆盖。二将“榆林营商”平台嵌入“榆林12345”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以及官方网站,实现企业诉求一键提交。三启动“三长”接线活动,提请市政府办印发了《榆林市“三长”轮值接听交办12345热线电话活动实施方案》(榆政办函[2023]105号),定期邀请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县市区政府和市直部门及其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接线。(三)部门联动,按责转办,服务群众“零距离”一以全省“三个年”活动为契机,与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建立高效联动机制,定期梳理报送问题线索台账和统计报告。二加强工单全流程监管,对逾期不接收、不办理、不反馈的工单,通过电话、短信、微信、邮箱等形式进行提醒督促,对回复结果不符合要求、群众不满意工单进行退回重办。(四)智能探索,数据共享,提供决策“信息源”一根据平台运行实际,多方调研评估,拟定热线平台智能化升级改造方案,提高热线服务智慧化水平和数据挖掘分析效能。二坚持“周统计、月反馈、季分析、年总结”的分级报送制度,2023年共印发周报50期,月报12期,季报4期,专报3期,第四季度张胜利市长先后对月报、季报进行批示,推动高频问题治理“未诉先办”,集中破解。(五)优化服务,助力企业,架通政企“连心桥”一优化“榆林12345”微信小程序、官方网站等线上受理渠道,增设“企业诉求”和“三个年”问题线索征集入口等通道,并搭载“陕西12345”手语和外语功能。二定期开展营商环境主题培训,加强话务人员诉求归类与标记、记录与规范能力,在12345热线业务系统实现营商环境类诉求“双标签”。(六)奖惩结合,扩大宣传,做好政府“代言人”一组织召开2022年度榆林12345先进表彰会,对26个先进集体和35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调动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二利用多媒体开展热线宣传,向群众普及政策知识和热线工作流程。2023年,“榆林市12345”公众号发布宣传材料27期61篇,抖音发布视频65条,在《榆林日报》发布半月综述等典型宣传案例10余期。三积极参加省市各类评选评优活动,参与了全国政务热线典型案例评选,选送优秀案例分别获省职转办、省政务中心等省级部门简报发表,荣获“全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二、取得成效2023年截至目前,榆林12345共接听市民来电58.23万件,话务量105.64万件,较去年减少27.19%,但较2018年运行初年话务增长7倍,较2019至2022平均话务量增长59.32%。形成有效工单52.71万件,较2019至2022平均工单增加了72.52%。其中按来源分类:电话受理47.87万件,占比90.83%,微信受理2.6万件,占比4.93%,省平台受理1.01件,占比1.92%,其他网络渠道(百姓问政、榆林发布APP、网站等)受理1.22万件,占比2.32%;按办理方式分类:直接办理36.07万件,占比68.44%,转办至承办单位办理16.64万件,占比31.56%。服务过程满意度99.39%,处办工单满意度(包括直办工单和转办工单)95.96%,办结率100%。2023年形成工单中,咨询类23.74万件,占比44.32%;求助类26.60万件,占比49.66%;投诉类2.27万件,占比4.24%;建议类0.49万件,占比0.91%;举报类0.47万件,占比0.87%。2023年处办工单服务过程满意度为99.38%,处办工单满意度为95.89%。其中,非常满意4.55万件,满意36.96万件,基本满意9.59万件,不满意2.19万件,不满意工单100%进行了二次重办。2023年来,与市110报警服务台建立高效联动机制,科学合理分流非警务诉求,提升协同处置效率,全年转办110相关工单3069件,三方通话185次,会商交流2次。2023年,累计向市纪委监委党风室报送问题线索专报16份,涉及问题线索2677条,向市委组织部报送线索178条,向市委宣传部报送创文专报10余份,典型问题案例3580条,向市营商办报送线索5775条。此外,还向省委巡视组审计组、市政协、市营商办、市人社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梳理提供若干数据资料,涉及工单数据数十万条。成立农民工劳资维权督办专项小组,2023年通过热线为民讨薪兑付1.05亿元,累计讨薪2.59亿元。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智能程度不高。榆林12345现有系统自2019年建成运行起,未进行过升级扩容。当前系统陈旧功能落后,云平台资源严重不足。智能化应用的缺乏影响了考核指标,限制了大数据的深度和相关统计报告精度、时效性。(二)工作场地受限。鉴于话务量不断提升情况亟需扩大办公场地,增加话务工位。因话务员24小时“连轴转”和长期处理投诉纠纷等工作特性,需优化空间布置,完善配套设施,增加多元功能,包括新增党建室、就餐间、更衣休息室、减压活动室等后勤保障区域,以适应话务人员长期高强度、作息无规律的工作。(三)人员力量薄弱。今年以来话务量虽较去年疫情相对减少,但整体仍然处于上升趋势,人员缺乏影响处办质效的同时,直接导致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中15秒接通率和知晓率距国办标准差距明显。实有话务按照六班四倒的模式全速运行,坐席人员超负荷运行情况依然存在,缺乏应急保障能力。(四)创新思维不足。经过几年的努力,榆林12345热线得到了企业、群众和各级的充分肯定。然而,过多集中于常规工作,对进一步提升热线服务质量,打造更好品牌形象等方面的思考不足,缺乏创新举措,工作亮点不突出,影响热线高质量发展。四、整改措施:(一)扩充人员队伍。积极与人社等部门沟通对接,争取配齐坐席人员,保障接线和回访团队人员充足,提升接通率。(二)提升智能化系统运用。智能AI的创新应用。包括坐席助手、工单助手、智能交互、智能分派、工单辅助填写、智能知识库等工具的开发应用,缓解人员不足,有效提升日益增长的话务量处理水平,提高处办效能。(三)提高人员待遇。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对接,出台相应的福利待遇机制,提高话务员待遇水平,针对话务员夜间、周末、法定节假日值班发放相应补助,提高工作积极性。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2345热线作为企业和群众的“连心桥”,是群众反映问题的主要平台,也是政府了解民生的重要渠道,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使命、攻守结合推进热线工作再上新台阶。(一)全面打造热线品牌一是结合工作实际,尽快总结热线工作和亮点,通过制作宣传片等方式打造热线品牌,扩大热线影响力。二是依托热线数据优势,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配合,进一步发挥热线数据赋能助力政府决策的作用。三是创新工作思路,挖掘工作亮点,学习先进地市服务新思想新理念,探索推行服务新模式。四是严格审核把关,完成信息公开任务,推动热线向信息化迈步。(二)优化升级热线平台推进12345热线平台智能化升级,实现工单辅助、智能回访等智慧化功能,辅助话务人员快速、精准处办群众诉求,提供全新的智能化服务体验,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释放人员压力。深度挖掘分析数据,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实时、精准掌握市民急难愁盼的诉求,通过大数据辅助市域治理、城市管理功能发挥。(三)新增热线快办专班学习南京12345先进经验,组建群众诉求集中快处专班,协调相关部门单位选派精兵强将,入驻热线中心,进一步强化群众诉求的统筹协调、打破各单位间的沟通壁垒、促进联通联办。(四)强化团队保障能力一是积极与人社等部门沟通对接,争取配齐坐席人员,保障接线、分转、回访团队人员充足,提升接通率。二是加强人员培训管理,提升话务人员业务技能、服务礼仪等,建设优质的话务人员队伍,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满意度。三是新址建成后,尽快完善宣传、党建、保障等设施,打造舒适办公环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