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榆林市博物馆、榆林市图书馆、榆林市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榆林文化;繁荣文化事业,服务全市人民。开展榆林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的运行管理、日常维护、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等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青山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贺世强 | |
开办资金 | 1643.6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49万元 | 117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榆林市博物馆、榆林市图书馆、榆林市文化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市文旅局的领导下,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中心上下凝心聚力,踔厉奋进,勇毅前行,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主要工作1.群众文化活动成效明显。在榆林老街非遗小剧场举办“新春书场”线上线下展演活动13场,在驼峰文体馆广场举办“玉兔迎春闹元宵多彩非遗过大年”惠民演出3场。6月上旬紧紧围绕“开放·融合·创新”的主题,在东沙文体馆上演“百姓大舞台惠民演出”活动,历时两天。承办了“多彩生活舞动榆林”2023年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榆林分会场广场舞展演;承办了“大地欢歌”2023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榆林市分会场暨第二届广场舞大赛,来自全市的14支代表队轮番登台比拼,给市民奉献上一场舞蹈盛宴,同时我中心选送的原创广场舞《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获大赛特别奖;承办了“放歌新时代领航新征程”2023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榆林市分会场群众合唱展演活动,所有活动参与人次达到近3万人次.2.全民艺术普及影响广泛。通过网络发布了三期“玉兔迎春・丹青贺岁”群文美术干部网上作品展;在保宁路社区共举办了三期2023年榆林市文化馆公益美术培训班,共开设了油画班、素描班、工笔花鸟班三个班,共培训5200课时;在米脂举办了2023年全市群文美术干部写生创作培训班,共有30人参加了写生培训,培训结束后学员作品在榆林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线上展览;为群众进行舞蹈、合唱、声乐、器乐等各类辅导,通过常态化对外辅导、短期群众培训以及大型活动群体团队无偿指导等,累计服务达16000人次,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活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3.群文艺术创作精彩纷呈。组织各县(市)区参加由省文化馆、省文联举办的“百花绽放”群众文学创作大赛,共推送9件作品参加,共中三件作品,一件获二等奖,两件获三等奖,中心获得优秀组织奖;组织了“墨彩丹青笔绘三秦”全省群文系统美术书法精品展的作品报送工作共有四人的作品入选,中心获“优秀组织奖”;组织了“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全省群文系统主题国画摄影展,榆林市共选选了5幅美术作品,4幅摄影作品,全部获奖;参加了“迎国庆丹青绘三秦”陕西省群众美术书法作品线上展,榆林市共选送了9幅美术作品,1幅书法作品,4人入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李朝霞发行首张个人专辑。4.社会教育功能发挥稳定。首次推出“小探秘大发现--考古盲盒互动”体验活动,开展以“一锁解生活一馆赏民俗领略民俗风情解锁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开解智力锁活动,以“桃花水点豆腐四合院里飘豆香”为主题的民俗体验活动,以“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秘长城互动和投壶体验活。利用寒暑假、节假日、重要纪念日等节点,开展“童心向党庆六一馆校共育未来树”体验做豆腐活动,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节“弘扬乞巧传统文化传承中华印刷精髓”为主题的活动,迎双节举办“美满中秋,欢乐国庆”DIY手工月饼主题教育活动、“中秋国庆喜相逢妙笔生花绘古城”为主题的庆祝活动,举办了妙笔生花绘古城——“魅力古城约绘秋天”古城写生活动。每日开设“免费讲解四时段”,全年接待游客约10万余人次。5.宣传工作多措并举。开展《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图文展》《榆林市博物馆、纪念馆图片(备案38家)》《5.18国际博物馆日由来图文展》《第十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图文展》;设计制作“集游博物馆”打卡册,并已投入使用。围绕“第十一届阅读文化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举办第十一届阅读文化节启动仪式,诵读了《中国》《满江红˙永安苏区颂》《一束烛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经典红色诗词,第三季“最美三秦领读人”荐书短视频活动中分享了《曾国藩家训》《瓦尔登湖》。公众号和抖音等多媒体等服务平台发布推文438条,共服务95802人次,其中阅读推广292条,展览58条,培训、讲座14条,竞赛科普50条,其他24条。6.图书馆、宋夏历史博物馆蓄势待发。向上级部门及各相关部门汇报协调会议20多次,组织大型设计汇报会议7次,到榆林“三馆”考察调研组接待5次,到外地考察调研4次,开展大规模市图书馆建设的督查整改2次。2023年征集地方文献133册其他图书76册,设计制作榆林市收藏证书并颁发证书9人。为进一步完善东沙文化馆各项功能,早日对外开放,启动了市文化馆新馆功能优化和业务用房的装饰装修项目,目前,招投标工作已完成。2023年展览馆展陈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已完成专家组评审修改工作,并通过了市发改委审核批复,展陈工程立项工作已获批复并完成了项目招投标环节,并通过了展览馆展陈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服务项目(含施工图设计)资金预算申报。科学落实《城市更新》内容有机融入到“三馆”展陈设计方案中。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是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突破较大。1月份被国家文旅部正式公布为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12月榆林民俗研学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了解和感受榆林民俗文化的窗口。在河滨公园榆溪楼4楼建成城市书房——榆溪书屋,面积约200平方米,藏书3000多册,可容纳近70人同时阅读。完成了中心办公区和市文化馆办公区的整体搬迁工作,解决了近年来没有文化阵地的局面。二是主题教育成果显著。1人选送参加“百名党员讲百个榆林红色故事”暨第二届微党课大赛荣获一等奖;1人选送参加榆林市“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榆林故事”讲述大赛中喜获三等奖;2人选送参加“传承∙传递∙传播”——陕西省文博系统讲解比赛;1人选送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比赛,获得二等奖;开展讲解员培训1次,讲解技能大比武活动2次。三是非遗保护传承全域发力。圆满完成首届非遗保护年会期间承担的各项工作,创作排演陕北说书《东方红》参加陕西省第十届艺术节群星奖决赛,获得陕西省群星奖;承办了“榆扬一家亲·文创大集”和非遗文化走亲榆扬曲艺交流展演;承办了第二届“山水安康大美榆林”陕南陕北民歌交流展演暨“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集中交流展示活动,先后在安康和榆林有关县市区展演9场,线上线下观众达80多万人次;组织榆林小曲展演16场次。组织参加了全省“妙剪生花”百人剪纸技艺大赛,有11人获奖,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4人,市文化馆获“优秀组织奖”;完成了榆林市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三年(2023—2025)行动方案的起草和第七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组织申报工作,全市有17人被确定为陕西省第七批省级传承人。四是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全面推进。在春节前中心领导班子开展走访退休干部和困难群众慰问活动;全年组织开展“学雷锋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8次;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爱心图书捐赠”志愿服务活动,向泥河沟村村民共捐赠图书355册;向环卫工人、保安人员、小学生、中学生赠送图书100册;为四所学校讲绘本送图书,共计送出绘本和图书532册,参与学生600余人。组织党员干部及志愿者一起走进榆林市高新医院开展“加强公共文化建设践行爱心志愿服务”爱心志愿服务活动,为特殊儿童管乐表演、手势舞、民族舞、绘本情景剧等。志愿者走进泥河沟开展惠民演出,向泥河沟村民普及安全知识。参加了“春雨工程丝路秦风”2023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历时10天,足迹遍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等六站,吸引在疆上万余人现场观看。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1.党建发挥引领作用有待加强;2.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些缺失;3.三馆推进较慢。四、整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将会从这几个方面来改进:一是将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观念,立足本职,刻苦学习,善于学习,永不懈怠,永不自满,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业务知识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制度,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实现学习方式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手段创新;三是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尽责尽力,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学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规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结合学习主题教育、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继续开展“举旗帜、兴文化、展形象”为品牌的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3.全面推进文化惠民活动。精心组织2024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继续办好“非遗小剧场”常态化演出,组织举办全市群众合唱展演和广场舞展演活动,加强群众文艺创作,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举办文化和遗产日宣传展演活动。4.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安排积极推进榆林博物馆陈列布展工作,做好下一步展览馆深化设计和进场施工工作,对接各相关部门完成图书馆交付工作,完成图书馆内部各项目建设工作,为三馆的早日开放做好准备。5.多样化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中心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以民俗博物馆、汉画像石博物馆、余子俊纪念馆、宋夏历史文化博物馆基本展陈为依托,全面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充分发挥收藏、陈列、宣传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利用寒暑假、节假日、重要纪念日等节点,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6.加强安全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建设工作,严格执行月检查、日巡查、大型活动报备等制度,人防、物防、技防配合到位。二是夯实文物保护责任,严防不可移动文物(含文物点)出现火灾、文物被盗等事件的发生。三是做好各馆院日常运营和专业设备维护维修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被陕西省文旅厅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被榆林市妇女联合会授予榆林市三八红旗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