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协调全市社科界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工作,开展各类学术活动;组织实施社会科学调研课题的招标、立项、评审及成果转化工作;组织开展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评奖及推广应用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榆阳区开发区市委办公楼521室 | |
法定代表人 | 杨成林 | |
开办资金 | 5.4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71万元 | 5.9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市社科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宣传思想工作重点,社科理论研究、社科普及、社科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立足服务中心,深入开展社科理论研究(一)联合省社科联组织开展社科专项资金课题研究。今年,配合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大调研活动,积极参与省社科联合作研究项目,联合设立“2023年度榆林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课题”研究项目,发布榆林市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创新举措研究、《新时期职场群体思想现状,加强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及引导服务规律研究》等18项课题指南,经专家评审研究立项30项课题,涉及全省各大高校。立项后,课题组深度参与榆林宣传文化系统大调研活动,到榆林实地调研。6月16日,单部长参加了课题中期调度会,听取各课题组对阶段性成果的汇报,9月28日,省社科联组织专家对30个课题进行了结项评审,29项符合标准结项,1项不合格退回修改。为了宣传推荐研究成果,促进成果的转化和应运,11月24日,社科联与西安交通大学专家团队和出版社召开了课题成果出版事宜研讨会,单部长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下一阶段社科联将积极对接有关单位,争取在2024年1月份出书稿样本,3月份正式出版。(二)联合榆林市教育局深化教育科学合作研究。为加强我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继续联合市教育局、市教研室组织开展教育科学合作研究项目,印发《关于申报2023年度榆林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通知》,发布《中小学实施“三个课堂”现状调查研究》《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等9项课题指南,收到各县市区中小学申报课题235项,经专家评审和社科联主席团、市教研室共同研究,立项60项课题。10月26日,社科联和教研室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结项评审,其中57项合格,3项不合格退回修改。(三)积极组织申报省社科联社科规划项目。一是组织各单位申报毛泽东诞辰个130周年征文5篇,,二是组织申报陕西省政研会重点研究课题5篇,三是组织申报2024年度省社科联青年项目25篇,共有21项立项,较去年增加了6项。(四)完成2022年度专项资金课题研究项目结题工作。组织专家对2022年的专项规划课题开展结项评审会。二、立足服务群众,广泛开展社科知识普及(一)动员组织社科普及基地开展科普宣传。发布《关于申报2023年度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项目的通知》,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主题,通过项目化运作的形式,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五个方面开展社科普及宣传。指导榆林家庭教育研究会、榆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普基地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心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举办各类社科知识宣传普及活动26场。(二)成立榆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科学普及志愿服务队。为进一步加强改进我市社科普及工作,打通社科普及工作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宣传和普及党的理论思想,在文明办的指导和帮助下,组织成立榆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科学普及志愿服务队,印发《关于成立榆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科学普及志愿服务队的通知》,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市级社科普及基地、各社科团体等累计登记志愿者60名,申报创建中心项目,参与社科普及和宣讲活动。(三)积极申报省社科联社科普及项目。组织各社科团体积极申报省社科联社科普及项目和经费支持,4个团体5个项目获得省社科联立项支持,各项目开展家庭教育、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科普活动200余场。(四)开展省级科普基地评估检查。配合省社科联对全市4个社科普及基地,陕北民歌博物馆、榆林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普基地、神木市博物馆、神木市图书馆进行了实地检查评估,均符合要求,验收合格。三、立足服务社团,加强社科队伍建设(一)圆满完成换届工作任务。经部务会研究同意,报市委组织部备案,4月25日,召开社科联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科联第二届委员会和主席团,为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二)开展学会党建调研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的总体部署,推动我市社科类学会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根据《关于开展学会党建工作摸底调研的通知》要求,对所属榆林市营养协会、榆林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榆林市心理学研究会等团体会员的党建工作进行了摸底调研。(三)配合完成学会年检工作。配合市民政局对所属学会业务工作、组织建设和财务状况等开展年检工作。(四)指导开展学会换届。指导家庭教育研究会开展换届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一年来,我们进一步推动社科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引导社科理论工作者和高水平研究团队为破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与智力服务,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达到了预期效果。2.进一步加强了我市社科知识普及工作,夯实开展经常性社科普及工作的基础力量,通过项目化运作的形式,围绕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内容进行普及,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榆举办专题讲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收到社会大众广泛好评。3.探索开展榆林社科理论名家库评选工作,推动了我市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社科专家队伍建设。大大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从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4.提供精神动力,形成凝聚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通过文化建设,使社会各阶层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增强社会各个阶层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5.充分认识社科工作的的社会职能,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和力量。通过广泛持久地推广思想文化知识,正确地引导舆论,表达党和人民的意志,坚持有利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舆论导向;积极主动地挖掘和介绍先进典型和新生事物,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生动形象地教化公众,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关心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责任感;高度负责坚持舆论监督;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我市社科人才较少,社科理论研究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2.社科普及工作机制不完备。四、整改措施1.充分利用高校社科资源,加强社科理论人才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我市社科研究水平。2.建立健全社科工作管理机制,促进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实施社科专项资金规划课题,有序开展课题研究,积极促进成果转化,不断创新科研管理。2.充分发挥党和社科理论界的桥梁作用,加强社科理论界理论武装工作,适时举办榆林社科理论界马克思理论专题培训班。3.推动科普工作,主动合作纸媒网媒,坚守社科普及阵地。4.加快智库建设,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借智借力社科基地。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