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华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全心全意为城乡求职者服务,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就业管理,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务派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小额担保贷款。 | |
住所 | 华阴市环城北路43号 | |
法定代表人 | 惠拥军 | |
开办资金 | 20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华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5万元 | 12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华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人社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是积极发放创业贷款,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创业者前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组织工作人员对贷款申请人创业项目进行严格考察,并将项目经营情况、进展情况全程录制成视频,在贷款审议会上用视频播放的形式代替文字介绍,使贷款考察过程更加透明、规范和专业。加强项目评估和风险审查,严格遵循贷款审查流程,做到了风险可控、授信合理。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与陕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渭南公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订了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协议,由两家担保公司免费为符合贷款条件的个人、企业进行担保,切实解决担保难问题。今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3笔6190万元,其中登记失业人员9笔370万元,复转退役军人4笔70万元,刑满释放人员1笔20万元,农村自主创业农民288笔5715万元,大中专毕业生1笔15万元。带动就业975人。回收到期贷款100笔2272万元,回收率达100%,无一笔逾期。二是按需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技能。结合就业新趋势,在稳步开展养老护理、农业实用技术、育婴员、礼仪培训等专业技能培训班的基础上,紧跟互联网发展脚步,创新开办直播带货、电商培训等课程,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满足不同群体就业需求。为300多名参加技能培训结业的学员,及20家省内外的家政企业,举办了“春风送技能,培训促就业”“春风在行动,乐业在华阴”等家政培训专场岗位推介会暨就业协议签订仪式活动,现场有90余名学员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初步签订就业协议。10月20日在福惠家园南段广场顺利举办了华阴市首届职业技能比武大赛暨金秋十月就业现场招聘会,组织20名选手参加了育婴员和养老护理员技能比赛,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了奖杯及荣誉证书,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欢迎。全年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826人,其中创业培训115人,技能培训981人,脱贫劳动力培训133人;发放培训生活交通费补贴2328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3人15000元。三是高效推进退休审批,提升服务水平。为了更好服务下岗失业人员,按照对全市下岗失业人员档案进行“再过一遍、再核一遍”的要求,通过细化分类、逐人筛查的方式,力求达到“底子清、情况明、记录实”。对信息不完善的档案托管者个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镇、社区,掌握了解情况,最大限度解决信息录入中存在的难题。不断加强与镇办、社区、以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集中解决档案托管者个人身份证号码与联系电话不全的问题,为后续退休办理打好基础。共为全市674名未进行档案核实的特殊工种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信息采集服务,着力提升下岗失业人员档案事务代理信息化水平,推动规范化建设。今年共授理正常退休309人、特殊工种退休80人;发放2022年度社保补贴204人634965.06元,受理2023年度社保补贴申请202人668558.85元。四是有序组织招聘活动,增加就业机会。广泛开展各类就业招聘活动,为广大有就业意愿群体提供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使用工单位和应聘人员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对接。今年以来,累计召开“春风行动”“苏陕协作”“易地搬迁点”“秋季巡回”“金秋十月”“零工市场周五专场”“周四线上直播带岗”等各类线下线上招聘活动67场,参会企业达118家,提供岗位75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4078人,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与苏州市吴中人社局、南通市经开区就业中心、海安市就业中心签订“苏陕协作”劳务协议3份、与陕西鑫峰正达消防安全服务有限公司等市内外企业签订用工协议20份。今年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65人,完成年任务4000人的101.6%;失业人员再就业1151人,完成全年任务900人的127.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6人,完成全年任务200人的12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362万人,完成年任务6万人的100.6%。五是规范运营零工市场,提供服务保障。今年3月,零工市场在原有服务功能基础上,将市场提升为陕西省首家智慧零工市场,在孟塬镇、罗敷镇、华西镇、太华办、五合街道建成并运营5个零工驿站。针对企业招聘、零工求职开发“华阴市零工市场小程序”,同时在5个零工驿站配备信息发布一体机,实现可视化大数据统计云图,达到信息全覆盖。渭南市零工市场建设现场观摩会于6月29日在我市成功召开。今年累计实现小程序实名认证注册招聘企业111家,接待求职群众6000余人、登记用工企业54家、零散工介绍3600余人,短中长期用工介绍4200余人,对接市内外手工零活企业3家,对接手工零活订单16万,群众每日人均增收约50至80元,目前已完成手工零活订单74691单,已为1339余名群众就地就近解决就业增收。通过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高效整合求职用工两端资源,为我市零散务工人群和灵活就业者提供“岗位+技能+零工”一条龙培训。创新“市场+工厂”模式,充分发挥零工市场“零工+零活”特色,积极对接市外、省外等手工加工企业,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为参加培训和无法外出就业的零工人员与企业提供对接平台。企业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指导,由零工市场工作人员手把手进行手工培训,零工人员居家即可完成手工任务,方便灵活,简单易操作,按件结算,重点解决了妇女劳动力、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灵活就业的需求,对助力群众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已对接手工零活订单15万,为全市群众每日人均增收约50至80元。组织62名劳动力“点对点”免费输转赴大荔罐头厂短期务工,每人每天约增收150元,实现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二、社会效益情况2023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06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5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362万人。二是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3笔6190万元。三是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826人,其中创业培训115人,技能培训981人。四是脱贫人口劳动力就业4452人。五是建成5个零工驿站,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存在问题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采集渠道不畅通。相关部门对人社城镇新增业务的支持力度不够,未实现利用大数据促进工作进展,存在参加养老保险的稳定就业人员信息数据采集不全面等问题。二是马路零工现象未彻底改变。零散工和用人单位在相关政策上存在知晓率不高、理解不深、应用不广等问题,目前仍有个别零散工就业观念转变较慢,在街道上等活、揽活,致使马路零工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整改措施一是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和宣传单,全面向企业介绍创业担保贷款的贷款条件、流程、所需资料等主要内容,帮助创业者准确把握政策。二是完善防返贫致贫预警机制,发现线索及时上报。安排专人对每月信息核实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在今后工作中,中心将继续围绕就业创业工作,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理念,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拓展共享渠道。积极与市场监管、工信局、重点开工项目等部门建立定期的数据共享机制,畅通信息采集渠道,确保数据来源真实、有效,为城镇新增就业工作的进度与质量保驾护航。二是加大整顿力度。按照文明城市建设需求彻底解决揽工汉子站马路现象,联合市城管局对马路零工市场开展马路零工市场整顿,加强零工市场宣传力度,发挥好求职登记、企业接洽、零工休息、政策咨询等职能,彻底解决马路零工市场。三是扩大就业服务范围。对适老化再就业群体进行深入调研,针对50至70周岁有再就业意愿且身体条件允许的老龄群体,在零工市场内拟增加“共享奶奶”再就业服务项目,不断探索适合老龄群体的就业岗位。如家政护理、帮看店铺、代接学生、少儿托管等,让参与社会的老龄人“老”而弥坚、“老”有所用,给予老龄人参与社会经济的权利。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