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华阴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华阴地震台)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地震监测服务。本市的防震减灾、监测预报工作的长远规划,地震应急工作的检查。 | |
住所 | 华阴市华岳路中段住建局2楼 | |
法定代表人 | 程红军 | |
开办资金 | 42.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华阴市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3.8万元 | 44.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华阴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1.政府推动及工作保障。印发了《华阴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华阴市(2022-2030)年防震减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华阴市抗震救灾指挥部2023年度工作要点》《华阴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做好2023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华阴市2023年地震和地震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要点》文件通知,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今年5月份,市政府与6个镇办15个部门签订了2023年度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责任书,为有效推动防震减灾、抗震救灾工作夯实了镇办(部门)责任。2、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一是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和设施的管理,做好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日常维护。对竹峪村地震台进山路进行了维修硬化,有效解决了在台站仪器出现异常时确保第一时间顺利进山进行仪器维护。落实信息节点专人负责制,按时参加省局组织的联调视频会议,并上报联调报告,确保省市县地震信息、数据即时互联互通共享。更新完善2023年“三网一员”台账,优化布设30个宏观观测点(6个渭南市级骨干点),累计上报宏观月报表12份。二是加强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定期进行震情分析会商,严格执行震情值班值守、震情月会商、宏观异常零报告制度。3、应急救援工作。修订完善《华阴市地震应急预案》《华阴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工作预案》,并纳入华阴市应急管理局应急预案汇编。下发了《关于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的通知》,组织各镇(办)、各成员单位、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5·12期间,与消防、卫健联合组织开展防灭火、心肺复苏演练。4、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联合住建局依法对2022年5月以来全市开工的重大建设工程、学校医院主要建设工程和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执行情况进行了抽查检查,被抽查项目都能够落实抗震设防要求。印发《华阴市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2023年工作要点》;组织住建、水务等加固工程单位参加渭南市2023年全市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推进会。落实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五一”假日度节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3年高考期间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力做好重要时段、重大活动地震安全保障服务。5、科普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7·28”、“国际减灾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六进”活动。制作防震减灾抽纸2万盒,制作科普展板40余块。二是举办了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住建、教科等19个职能部门和全市6个镇(办)参加活动,悬挂横幅12条、摆放展板40余块、发放防震减灾宣传资料和物品6000余份,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相关知识。三是扎实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今年,成功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所(罗山中学、玉泉初中、中心幼儿园),成功创建渭南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所(五方中心小学、孟塬中心小学)。四是参加陕西省地震局举办的第七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选拔赛,荣获“优秀奖”;参与省地震局2023年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有奖答题活动,中心4名同志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五是深入学校、村社开展防震减灾“千场电影大放送”活动,并现场宣传避震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受到广大群众和师生的一致好评。二、社会效益情况通过一系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多举措宣传,有效扩大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辐射面。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适时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应急避险、农居建设工程等知识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筑牢了人们地震意识的思想防线。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防震减灾、抗震救灾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匮乏,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培训机会,在原有人员基础上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推进科技人员与科普人员深度融合,同时,可吸引各类人才参与防震减灾工作。2.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项目建设,一方面是场地所需面积较大,选址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是需投入的资金也较大,后期还需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二)整改措施:1.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落实奖惩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辅导、参加培训班、网络学习等形式,强化干部教育培训。2.加大投资力度,推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项目。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夯实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基础。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做好震情会商工作。完善“三网一员”体系,建立专群结合的群测群防机制。抓好各宏观点监测工作,确保台站监测、信息节点、视频会议室运转正常。争取省市地震部门地震预警系统项目支持,在学校、医院等主要场所安装地震预警系统。2、落实地震应急准备措施。加强部门联动,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防震减灾工作体系。抓好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地震现场工作队伍、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应急演练常态化,加大应急救援装备和现场装备配备力度,充实应急物资储备。3、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水平。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实施,对全市新、改、扩建工程进行抽查检查,工程数据纳入监管,实行动态管理,落实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三年行动计划,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4、强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创新工作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众知晓率。5、推动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建设。争取项目资金,推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项目建设和学校、医院地震预警系统安装。逐步改善地震台站监测环境,打造市级标准台站。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获得2023年度全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王勇同志荣获2023年度全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个人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