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执法保障。开展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执法;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执法;辖区内复杂案件的查处;受理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方面的投诉举报;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稽查指导各县执法业务。 | |
住所 | 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车小林 | |
开办资金 | 232.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生态环境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14万元 | 63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严格制度规范落实。印发《2023年度全市法制稽查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部2023年监督帮扶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专项稽查,对部分未按照全市统一标准实施查处和整改工作缓慢的问题进行“点穴式”稽查。10月下旬,对白水、大荔、潼关和高新四个县区2023年度执法规范性、执法检查计划落实和大练兵活动开展等情况进行稽查。开展市级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创建工作,向省厅报送创建工作报告。2.推进网格化管理。贯彻落实《渭南市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实施办法》,结合实际对《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评分标准》进行修订。12月15日,组织各分局副局长、大队长、网格员和全市涉及热点网格的镇(街道)分管领导召开全市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培训会,解读《渭南市进一步完善基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实施方案》,通报存在问题,安排和部署基层环境治理网格监管工作,共100余人参加。3.加强“双随机”监管。按照2023年度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及阶段性工作安排,调整“一单两库”内容,合理制定年度抽查计划,督促完成并按时公示检查结果。将双随机抽查与排污许可证后监管等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4.扎实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按照中省部署要求及市局安排,先后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排查、排污许可证后监管、重型燃气车整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核与辐射安全、挥发性有机物、工业炉窑、加油站、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水源地等19项专项执法检查。5.常态开展秦岭桥山联合执法。按照市秦岭和桥山两个常态化执法《检查办法(试行)》要求,5月下旬,向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级部门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秦岭暨桥山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的通知》,抽调市级成员单位34名业务骨干组成4个联合检查组,于6月中下旬开展完成秦岭及桥山区域联合执法检查,督办台账问题33个,新发现问题22个。11月下旬,组织各部门开展第二轮联合执法检查,对前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查督办。印发《关于开展秦岭和桥山区域常态化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分局牵头组织完成了本辖区秦岭和桥山区域的联合执法检查。6.深入开展“利剑治污”专项行动。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印发《渭南市“2023利剑治污”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动员部署会议。结合严厉打击危险废物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以及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通过市县联动、部门联合、邀请技术专家和反复摸排核查等方式,先后开展建设项目审批监管、自动监测设施造假和危险废物倾倒以及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专项执法检查,10月上旬,联合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两打”及“利剑治污”专项行动督导检查,定期调度各县市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并上报省厅。7.规范做好投诉举报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群众急难愁盼及12345热线反映”污染投诉问题的通知》,开展“重拳整治环境污染,打造宜居环境”主题月活动。通过“3.15消费者权益日”、“6.5环境日”、入企检查等时机,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污染投诉有奖举报办法,及时规范办理环境污染投诉案件,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8.认真抓好监督帮扶工作。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在我市共开展17轮次监督帮扶,其中9轮远程监督帮扶,8轮现场监督帮扶,目前已完成15轮,检查发现248家企业共559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按照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要求,5月上旬和12月中旬,分别由市支队支队长和支队科长带队,抽调10余名执法骨干赴外省地市开展帮扶工作,展示了我市执法人员良好作风和专业素养。根据省厅大气治理交叉监督帮扶工作安排,2023年,全市共选派14轮86人次赴省内其它地市开展监督帮扶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做好其它地市对我市的监督检查,省厅共向我市派出20轮检查组,检查企业814家次。9.积极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印发《渭南市深入开展2023-2024年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清废行动”领导小组,通过无人机航拍、现场核实等,对各类固体废物非法堆存点开展全面排查,按照“清理、溯源、处罚、公开”要求,制定整改方案,积极实施整改,市“清废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对全市排查整治工作进行调度和现场督办。截止目前,全市15个问题点位中除白水县3个点位外,其余12个已完成整改。市“清废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对白水县3个问题点位排查整治工作进行跟踪督办,向白水县委、县政府发督办函,支队领导对问题点位进行现场督办,督促整治工作有力有效推进。10.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印发《关于持续推进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的通知》,2月上旬,邀请第三方专家就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及便携式水质快速检测仪操作使用逐县市区进行培训、指导。3月中下旬,配合生态环境部完成对我市入河排污口的现场溯源核查工作,7月份,召开全市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推进会,对部反馈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11月中旬,市支队联合市局水污染防治科,对各县市区入河排污口溯源、监测和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生态环境部反馈的752个排口中,705个完成采样监测填报并通过省厅审核,全部完成了溯源和“一口一策”填报,524个完成了整治。11.按照执法大练兵工作安排,印发《2023年渭南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全市执法案卷交叉评查,共评查案卷39份。结合新修订《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和自动在线监控系统执法检查要点,于8月下旬在市大气实训实战基地组织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及技能比武,邀请执业律师、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开展固定源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执法检查现场比武,各大队长、中队长和执法骨干等120余人参加。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环境监管中移动执法系统建设与使用工作的通知》,采取周提醒、月通报等形式,积极推进移动执法系统建设使用。二、社会效益情况1.全市全年网格化监管平台各级网格员共登录93.36万次,巡查67.97万次,上报各类生态环境事件2640件,办结2640件,办结率100%。2.2023年,全市共随机摇号抽查污染源单位1719家,现场要求整改和督办环境问题696个,“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效能明显提升。3.全市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4253余人次,检查企业5668家次,实施一般行政处罚案件528件,实施按日连续处罚1件,查封扣押14件,停产整治1家,移送公安10起,拘留14人,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4.2023年,全市共接处污染投诉1074件,已全部办结。共办理污染投诉有奖举报案件51起,发放奖金4.2万元。5.选派四名业务骨干参加省厅组织的理论知识、无人机操作、自动在线检查等方面技能比武,取得集体三等奖和四名个人三等奖的成绩。市支队被省厅通报表扬为陕西省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科技装备配备使用不够。我市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进展较慢,大部分执法装备配备时间较长,便携式执法监测设备配备较少,对一些隐蔽性、深层次问题缺乏有效的发现手段,在运用无人机、自动监控、非现场监管等高科技手段发现问题、形成案件方面比较欠缺,与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要求和日益繁重的执法工作需要存在差距。2.专业化人才不足。近年来,生态环境执法工作量大面广,我市生态环境执法力量较薄弱,尤其环保专业对口及高学历人才数量较少。整改措施:1.加强队伍建设。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及财政支持,优化人才队伍,完善执法所需的装备配备,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水平,满足日益繁重的执法工作需要。2.优化执法方式。积极发挥现有执法装备的作用,提升无人机、网格化平台、自动在线等非现场手段发现问题能力,通过购买服务等发挥第三方机构在执法中的辅助作用,积极宣传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奖励举报办法,不断拓宽发现问题的途径方法。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提升监管水平。以学习执行新修订《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为抓手,规范执法程序和案卷资料,严把调查取证、程序规则、法律适用等行政处罚关键环节,提升行政处罚案卷质量,提高执法办案能力水平。综合运用热点网格、无人机、在线监控、走航车、便携式检测设备等现代化手段和邀请第三方服务机构辅助执法等方式提升发现问题能力,助力精准高效执法。2.加大执法力度。以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利剑治污”和12个重点涉气行业企业专项行动等执法检查为抓手,紧盯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媒体高度关注和领导批示指示的环境违法问题,坚持严的基调,确保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整治到位,不断提升执法震慑力。3.做好宣传引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要求,充分利用入企检查、集中宣讲、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加大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和群众环保意识,切实防范环境安全风险。以廉政警示教育、纪律规定学习、规范着装仪容等为抓手,坚决纠正执法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守牢廉政底线,提升作风形象,增强生态环境执法干部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执法大练兵工作被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予以嘉奖;2、被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表彰为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