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锚定目标任务,全面提升招商实效1.捕捉前沿信息,筑牢招商基础。围绕今年市委办、市政府办新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驻外办事机构招商引资工作意见的通知》工作要求,驻上海联络处聚焦多个产业,广泛收集长三角区企业信息和地区发展新动态、新政策、新项目,积极挖掘招商引资渠道、线索,全年收集整理长三角企业信息1000余条,其中,国内企业信息830条,外资企业信息172条,提供有效线索信息70余条。2.围绕“双招双引”,推进项目落地。以我市主导产业为重点,精准发力,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坚持“走出去引、请进来谈”工作思路,全年协助各县区完成签约项目27个,投资金额66.05亿元,到位资金48.8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0美元,成功连线多个行业龙头企业与我市在文旅开发、生物医药、金融服务、园区开发等方面的合作项目;围绕我市人才需求,充分利用在沪各类平台资源,在交流座谈中,宣传我市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探讨合作模式,成功引进5名高科技创新人才落户汉中。3.用好活动平台,提升工作实效。全年举办和参加各类投资促进活动55余场次,参与协助举办重大投资促进活动3场次,全年保持高密度、高成效的参会办会力度。组织长三角地区企业家、机构、商协会等,参加“汉中发展大会”、“油菜花节”、“丝博会”等在陕主题招商活动;组织6批次企业、学者、投资机构赴汉考察交流,积极参加陕西省驻沪办、上海陕西商会以及兄弟地市组织邀请的各类企业考察活动。(二)强化宣传推介,拓宽招商渠道1.强化项目策划。精心谋划项目包装,编制汉中市重点产业链招商推介PPT,全面生动推介我市营商环境、投资政策和投资信息;充分利用省市招商活动平台以及各类会展、赛事、节庆活动,突出抓好特色优势资源宣传推介、洽谈对接和信息搜集工作。制作系统的对外宣传推介材料,有针对性招商,做到精准招商。2.积极联系对接。充分利用上海交流办、浦东新区、嘉定区、临港新区、南通市政府等政府机构和上海陕西商会、省商务厅驻日代表处、上海东西部企业合作发展中心等商协会平台资源,搭建与企业的沟通桥梁,与景域驴妈妈、复星集团、中金国泰、万洋集团、港城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友好联系;全年叩门拜会企业、协会等经济组织90余家,拜访长三角区域党政机关和各地市驻沪机构40余家,提升了汉中知名度和影响力。3.借力活动影响。通过参加省、市组织的招商活动,把会场作为招商的舞台,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和大型国企等企业、机构,积极对接洽谈;利用陕西党政代表团长三角学习考察活动、省驻沪办长三角“三访三促”活动、第六届进博会、大商汇政企对接活动等大型活动平台,全面推介我市投资环境,提升工作实效。(三)优化服务保障,提升综合素质1. 强化政务服务。当好驻外联络协调员、服务员、保障员,全力做好市级领导赴长三角开展的招商和政务活动,全面做好事前安排部署,事中组织协调,事后跟踪对接。圆满完成了市委书记张烨、副市长陈剑彬、副市长王红艳、市政协副主席李芳等市级领导在长三角的系列招商活动,陕西党政代表团(汉中)长三角考察活动、进博会汉中交易团活动等主题招商活动,保障我市在沪各项工作顺利开展。2.积极服务县区、部门。主动为各县区、园区和部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制作了企业信息检索小程序,及时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和经济信息。协助西乡县、略阳县、镇巴县、经开区、航开区等县区在沪开展推介会、投资恳谈会,牵线市文旅局参加“第六届中国文旅产业投资洽谈会”,协助市商务局在杭州召开汉中市承接长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活动和第六届进博会期间汉中产业链招商活动,会同县区、部门邀请高层次人才赴汉实地考察。3.加强业务培训。驻外工作人员在平时的政务活动中代表的是我市的形象,为全面提升联络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我处积极参加省驻沪办组织的政务礼仪培训班,并邀请市经合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对联络处干部进行了全方面的培训,加强干部在政府、商务等正式场所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事项,进一步加深干部对礼仪基本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干部服务水平,推动联络处工作高质量发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一)在智能感知产业方面,根据我市产业基础,瞄准智能装备研发制造细分领域,积极对接上海智能制造产业领域,策划包装合作项目向外推介,在多次交流磋商后,已初步达成在研发平台和生产线项目方向的合作意向。在金融服务方面,针对性与上海中金国泰公司全面对接,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团队来汉实地考察,牵线企业与市投控、兴汉新区在土地开发、融资代建合作项目上达成合作意向。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与景域驴妈妈集团建立了友好伙伴关系,多次进行了深度交流,并组织来汉实地考察两批次,已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在大健康产业方面,成功牵线扬子江药业集团与我市经开区在中药材研发中心、成药生产基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三)围绕任务抓落实,创新招商工作模式。驻上海联络处充分发挥人人都是招商员工作机制,组织干部广泛参与在长三角举办的各类展会活动;深挖广结优质企业资源,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与众多企业建立了亲密联系,全面实践以商招商模式,扩大了招商引资“朋友圈”。(四)围绕提效抓机制,不断增强干部能力。一是坚持周例会工作制度和重点事项专题会议制度,汇总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重大在谈项目,更新完善项目和客商信息,针对问题,群策群力,助推项目落地见效。二是结合市委办市政府办最新工作要求,根据联络处职责职能,优化考核督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严格落实财务报销流程,全面完善财务凭证归档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等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三是健全数据收集机制,制定科学完善的企业信息收集流程,及时完善企业拜访台账数据库。2.经济效益。全年收集整理长三角企业信息1000余条,其中,国内企业信息830条,外资企业信息172条,提供有效线索信息70余条;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坚持“走出去引、请进来谈”工作思路,全年协助各县区完成签约项目27个,投资金额66.05亿元,到位资金48.8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0美元,成功连线多个行业龙头企业与我市在文旅开发、生物医药、金融服务、园区开发等方面的合作项目;全年叩门拜会企业、协会等经济组织90余家,拜访长三角区域党政机关和各地市驻沪机构40余家,提升了汉中知名度和影响力。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招商引资创新力度不足,服务保障水平有待提升等。2、改进措施:一是强化招商职能,二是优化服务保障,三是拓展信息渠道,四是扩大对外宣传,五是锻造干部队伍,针对问题,群策群力,助推项目落地见效。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持续梳理长三角区域各地发展定位、首位产业、产业链条等基本情况,筛选有发展潜力、投资外溢、产业转移的龙头企业,不断完善长三角区域重点推介项目、招引目标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目录,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度、专业化。(二)以“进博会”“陕西-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活动”等投促活动为重点,全力协助各单位在沪开展推介会、投资恳谈会、小分队招商等活动,搭建常态化投资促进和经贸交流平台,深度分析对接长三角以及辐射片区市场需求。(三)不断加强与驻地政府机构、重点商协会、园区、驻外办事处、各地方商会的密切合作。不断调动汉中籍在外成功人士为家乡做贡献的积极性,拓展信息渠道、助力产业招商。(四)持续利用各种节会、各种互联网新媒体,尽最大努力,最大范围开展宣传推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和资源优势以及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和重大项目活动,努力提高我市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把优良作风作为基础保障,进一步转功能、强素质,严肃纪律规矩,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日常运行、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统筹各县区在沪招商人员集中办公,提升驻外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