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临潼区文物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历史文物,促进文物事业发展。文物调查、征集、登编、研究、咨询·文物档案资料管理·受委托开展文物保护管理相关工作 | |
住所 | 西安市临潼区健康北路文化综合楼 | |
法定代表人 | 魏玉龙 | |
开办资金 | 228.5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临潼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0.8万元 | 157.6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按照田野文物安全巡检查制度,扎实开展田野文物安全巡检查。2023年,开展田野文物安全巡检查173次,其中日间巡检查162次,夜间巡查11次,考古工地安全检查29次。配合市稽查队巡检查7次,联合区公安部门检查1次。(二)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筑牢安全防线。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列入每次会议的议事议程,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根据不同时段开展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汛期安全排查整治、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不可移动文物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防范安全隐患,确保辖区内文物安全。排查单位内部燃气炉安全隐患。在消防安全检查及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方面,重点对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区博物馆、扁鹊纪念馆、鸿门宴博物馆、老母殿、二天门庙、石瓮寺、零口火车站以及考古工地等进行检查,对于出现的各类隐患及时反馈管护单位,送达文物安全工作告知函12份,要求各单位进行整改。全年共开展消防安全检查59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汛检查26次,消防安全及地质灾害未有发生。(三)依法开展文物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按照市文物局《关于落实<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中心开展秦岭北麓沿线文物点巡检查70余次,同时进行《文物保护法》和《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未发现新增违法建设。(四)文物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常抓不懈。通过装备宣传车辆、散发宣传单、入户走访、街办集会设点宣传等方式,重点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秦始皇陵保护条例及各类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等宣传活动,注重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普法教育,面对面进行法律法规的解读。(五)认真开展文物调查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对区重点项目及其他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实地踏勘和资料比对,向项目方或相关部门单位出具是否涉及文保单位及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点的情况说明42份;上报各类资料11项。全年开展文物调查工作6项: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补充调查工作、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核查登记工作、陕西省部队管理使用不可移动文物调查、辖区文保单位内古树名木资源摸底调查、配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辖区内部分县级文保单位(史前遗址类)开展调查等;(六)配合区重点项目及重点工作1、配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区重点项目——养老院项目、斜口社区医院、公卫中心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发掘,截止10月31日,考古发掘工作结束。2、配合局文物科核查2024年区重点项目是否涉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情况。(七)其他业务工作配合局文物科开展2023年、2024年市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申请工作。落实项目备案,对考古勘探项目进行验收,共计4个项目。二、工作亮点(一)落实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夯实管护责任。做好全区业余群众文保员的管理工作。一是指导文保员做好日常巡查并在APP上进行定位打卡;二是签订2023年度《文物安全保护协议》,并对部分文物点的文保员进行更换。2023年荣获西安市文物局颁发的“2023年度西安市群众文物保护员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二)配合公安部门破获文物案件两起,共收缴文物120余件,其中三级文物2件,未鉴定文物70余件,抓获嫌疑人5名。(三)按照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务清单,开展临潼历史文化资源梳理研究和调查,形成《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调研与思考》调查研究报告。(四)2023年邀请市级专业机构对鸿门坂、汉露台、坑儒冢、烽火台等县级文保单位进行进一步文物调查,以便确认其保护范围。(五)为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单位严格按照文物行政执法程序执法。2023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办案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执法案件2起,下发各类行政执法文书10余份。(六)开展革命文物中共临潼特支委活动旧址的安全保护工作。一是上报关于中共临潼特支委活动旧址修缮工程申请市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申报书;二是将旧址原有牌匾“热心兴学”送至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进行修复;三是为其门窗张贴纱窗,减少群鸟活动对旧址的损毁;四是向该文物点送去灭火器、灭火毯、铁锨、消防桶、手提式手电等消防、防汛抢险物资,做好防火防汛的物资储备。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工作标准不高。工作平铺直叙、满足于干完干成,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原因分析:个别干部职工满足于现状,自我感觉良好,缺乏大局意识、看齐意识。(二)创新意识不够强劲。工作停留在完成各项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上,存在工作按部就班,想问题顾虑多,工作上缺乏新意和亮点,创新意识有待增强。原因分析:进取和担当意识薄弱,缺少干事创业的热情。四、2024年工作计划1、加强田野文物日间、夜间巡查,确保田野文物安全。严格执行田野文物安全巡检查各项制度并积极开展常规专项检查,同时做好文物法律法规宣传工作。2、做好秦岭北麓沿山文物点、考古工地的巡检查工作。3、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打击文物犯罪活动。4、加强全区群众文保员的管理工作,与文保员签订文保协议,对不合格的文保员进行更换,召开文保员座谈会1次。5、配合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相关工作。6、做好全区文物保护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上报工作。7、对辖区内文物点进行调研,做好市县级文保单位四址范围的界定工作,充实业务资料。8、完善各类专项检查台账,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做好行业内部安全评估和预判。9、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加强纪律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经常性地开展党风党纪党规学习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党规党纪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履职尽责、争先创优。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