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滨区> 宝鸡市渭滨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宝鸡市渭滨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发布时间: 2024-04-02 17:00
单位名称 宝鸡市渭滨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方针、政策,按区政府授权,对全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等经营进行组织、协调、管理。行使本级社有财产所有权代表职能,协调指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住所 宝鸡市渭滨区公园路212号
法定代表人 赵林科
开办资金 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渭滨区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8万元 7.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3年4月20日,单位法定代表人由许黎军变更为赵林科。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渭滨区惠农服务中心1处、改造镇级惠农综合服务站1处,开展大田托管、农资采配、农产品收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近万余亩。2023年6月,在区供销联社的支持下,宝鸡市恒森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于被国家七部委联合评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二)拓展辖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2023年5月25日,区供销联社成功承办了宝鸡供销直播电商联盟暨渭滨区第十二届大樱桃品鉴采摘节。年内先后组织“渭滨五宝”、卒落“黑小麦”、绿泽佰旺“赤松葺”等辖区特色农产品参加了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宝鸡臻品陕耀沪上”等国内外各类展销活动10余场次,充分展示了渭滨“土特产”的独特魅力,辐射带动1000余种养植户受益。农产品直播活动助力销售超500余万元。(三)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经多方协调对接,年内恒森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龙山玉珠”葡萄成功走出国内,开拓国际市场,有望拿下海外订单。绿泽佰旺“晁金耳”、卒落“黑小麦”先后赴北京参加陕西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扩大了国内销售市场。由供销社搭建的平台逐步让辖区特色农产品贴上“供销社”品牌走向全国销往世界。(四)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年内区供销联社不断加强在建项目监督管理,先后组织人员先后完成了2022年省级“新网工程”项目的验收,并顺利通过了省社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评估,完成财政奖补项目拨付60万元。2023年省级“新网工程”项目完成建设内容,并进行了绩效验收。2023年9月从,区联社成功申报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申请省级项目奖补资金104万元。(五)电商直播展示供销新活力。“渭滨供销”电商抖音直播平台于8月注册上线,10月份实现了正常直播,10-11月共拍摄和发布供销助农宣传视频70余条,全年直播带货销售216单,网上销售额近万元。年内不断规范“渭滨供销”抖音直播平台的运行,与代运营企业明确权利义务和供销标识使用范围,让直播账号在宣传和销售活动中依规有序进行。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3年实现系统内实现购进总额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0%;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实现利润总额922.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顺利完成市社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1900万元。承办“宝鸡供销电商直播暨神农大樱桃采摘节启动仪式”直接带动神农镇刘家槽大樱桃实现销售突破4000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基层社实力不强,在职人员思想保守,缺乏竞争意识,不敢、不愿开展自主经营,供销系统“老人”养老待遇问题没有破解的出路,存在潜在稳定隐患;2.甘峪、晁峪供销社房屋破旧危陋,虽然在争取省级“新网工程”项目支持、招商引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落实到基层社建设方面十分有限,作用发挥不明显,基层社恢复重建任务艰巨;3.供销电商直播平台受制约。因区联社力量限制,电商平台委托由开放办社企业运营,在人员安排等方面区联社没有自主权有限。(二)改进措施:1.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抓好省级“新网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新项目,通过开放办社等方式,吸纳更多新兴经济组织加入供销事业;2.落实好供销社宗旨。切实履行供销合作社职责,贴近“三农”、围绕“三农”工作做文章,把服务供销社“三农”宗旨落到实处;3.持续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紧抓供销社综合改革有利政策,通过合作共建、开放办社、政策争取等方式不断培育壮大供销社实力,不断在服务“三农”工作发挥作用。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加快基层社改造。争取政策支持,持续推进基层社改造,增强基层社为农服务功能,把基层社打造为农资供应、日用品销售、农技服务等生产生活一体化综合体。(二)争取上级政策扶持。积极争取省级“新网工程”项目支持,改造基层社、提升服务能力。(三)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按照上级要求,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完善供销社为农服务体系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