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彬县> 彬州市电化教育中心

彬州市电化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2 16:53
单位名称 彬州市电化教育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管理全县中小学电化教学、实验教学、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图书、仪器、电教器材的作用。全面改进我县中小学的教学手段,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繁荣教育事业。
住所 彬州市新区豳风路青少年活动中心11楼
法定代表人 秦岭
开办资金 23.5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彬州市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12万元 12.91万元
网上名称 彬州市电化教育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因人事任命法定代表变更为秦岭。根据事业单位管理登记相关要求,因资产变化开办资金变更为23.59万元。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工作总结电化教育中心坚持“建管培用四轮驱动”的工作思路,按照信息化“1236”工作模式,紧紧围绕打造数字教育,赋能教育创新发展这一核心,依托两个平台(彬州市教育微信公众号、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三送服务三促进(送培训促操作水平提升,送教下乡促资源整合、送技术维护促设备使用)为抓手,做实六项(培训、管理、应用、竞赛、研究、宣传)工作,持续加快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步伐,聚焦教育信息化工作提质增效,赋能我市教育工作新提升。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效益(一)注重实效,多维培训,教师信息化素养进一步提高1、养提升培训、新任教师培训、教育部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组织参加“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2023)西部地区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在线观摩研讨会、“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应用培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等培训。2、点单培训,精准提高。为了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电化教育中心根据学校培训需求的差异性建立了点单式培训模式,各校根据教师培训需求点单、电化教育中心接单、履单,先后开展“信息化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8次,讲示范课16节,做专题报告10场,培训教师500多人次。(二)活动引领,以赛促训,教师赋能发展能力得到提升1、我们先后在全市举办了2023年电子白板应用技能大赛、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暨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征集评选、第三届智慧课堂比赛等活动。2、电教中心指导城区学校聘请专业人员组建机器人、创客社团,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三)高点定位,多措并举,数字校园创建初见成效1、市局制定了“数字校园普及行动”实施方案,先后召开了安排会、工作推进会,对各校数字校园建设督查二次。9月中旬,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我市成立专家组深入各校进行评估验收。2、11月份,市局举办了在紫薇小学、城关中学举办了数字校园建设观摩活动。同时,对2024、2025年数字校园建设工作进行项目建设规划。(四)全面推广资源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生自全面启动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陕西省教育扶智平台、等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以来,所有中小学累计开展名师示范课共200多节,观课1000余次,上传优质示范课105节,各校园能及时组织教师观摩、学习省级名师优质课、并深入开展研讨活动,使广大教师学习研修活动更加快捷高效。(五)拓宽宣传渠道,教育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一是新闻宣传成效显著。全年共发布新闻稿件、微视频等1200多篇,其中发布于“彬州教育”微信公众平台910篇,发布于人民日报、教育部官网、陕西教育厅、今日头条、陕西时代网、争先创优网、神州头条、咸阳二三里、陕西农村网等公众媒体平台共计270多篇。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年鉴(2023卷)、彬州年鉴(2023卷)编纂工作,市局被宣传部评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2023年网络春晚优秀组织单位,案例《“四轮”驱动突出引领,创新载体整体推进——彬州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扎实推进》被咸阳市教育局评为教育咸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暨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征集评为一等奖。二是影视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召开了启动仪式,派专人逐校放映,实现了影视放映覆盖率100%,并开展优秀影评征集活动。取得的成效电化教育中心载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素养培训,最终实现了全市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整体提升。2、点单式培训,为学校送技术、送培训、解难题,实现了培训目标明确,靶向施策,精准提高。3、电子白板大赛通过校内比赛、大学区比赛、市局决赛等形式。发现并培养了一批信息化教学骨干,壮大了我市信息化教学引领队伍。3月份,我市7名老师参加咸阳市智慧课堂比赛,获奖5人,获奖率位居全市第一。4、在组件创客社团、机器人社团学习之后,我市有6名学生在省市创客大赛中获奖,并指导各中学顺利完成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5、在9月份我市组织的“数字校园普及行动”中,城关中学、紫薇小学、城关第二小学代表彬州市接受咸阳市教育局验收。在11月份,我市完成了3所学校市级智慧校园创建和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县创建申报工作。三、存在问题一是学校信息化管理上存在六不现象:即:部分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力不强,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考核不实,培训层次不高、引领活动开展不深入、网络安全意识不强”现象。二是教师信息化素养方面存在五类问题:部分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不能有效整合课件、拿来主义比较普遍纯粹依赖下载课件上课,‘人灌’变‘机灌’课件牵着鼻子走、融合创新交互性不强、示范骨干人数少”现象。三是数字校园普及行动推进步伐慢,各校以经费紧张为由,经费投入少,等靠要思想严重、维护不经常、设备运行慢卡顿现象比较普遍。四是新闻报道层次性不高,在国家、省级平台发布数量偏少。五是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设备短缺、师资力量弱,从而导致社团覆盖面不大、参与率不高,教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整改措施1.做优宣传工作。要充分挖掘各校在创新管理、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方面的亮点特色,及时利用“彬州教育”、校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3月份召开新闻宣传专题培训,提高各校通讯员新闻撰写能力。同时,认真落实“三校三审”制度,确保宣传稿件质量。及时向中省市媒体推介市局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果。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和网评员工作,打造教育系统良好宣传氛围。2.扎实开展爱国电影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爱国励志校园数字院线资源优势,做到观影率100%,并扎实开展爱国电影展播和优秀影评评选活动。3.做好数字校园建设。扎实推进2024年16所学校“数字校园普及行动”,争取建成集优质网络资源、网络安全、智慧教育管理为一体的彬州市智慧教育管理平台,顺利完成省市两级评估验收。努力完成范公中学、紫薇小学、第二小学等学校咸阳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和咸阳市智慧教育示范县创建目标任务。五、下一部工作计划1、加强队伍建设。举办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智慧课堂多媒体应用竞赛活动,开展微课大赛、微电影、电子白板创新应用大赛等活动,培养一批融合创新骨干教师。在2月份遴选组建我市信息化教学骨干团队,聚焦青年教师培养,通过压担子、定目标,着力将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骨干力量。2、多维培训提升。电化教育中心继续深化点单式培训模式,扎实做好每月一次的信息化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实现培训活动靶向用力,精准培训。开展2.0微课制作、微电影制作、人工智能教师培训、陕西省数字化资源建设专题全员培训,6月份开展全市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确保人人过关、人人提高目标。3、强化示范引领。10月份召开全市信息化教学观摩会,纵深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步伐,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新路径,推进教育理念更新,加快智慧教育资源的应用模式研究,形成一批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努力打造我市数字化教育新业态。4、加强设备管理维护。一是加强设备台账管理,建立账、物清楚的设备管理台账、按时完成每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填报工作。二是全面加强设备维护加强正版化软件推广工作,扎实推进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尤其落实“火绒”杀毒软件安装100%目标,消除学校设备无人维护、无维护台账、“C”盘”空间小、桌面凌乱、设备卡顿、弹窗多、启动项多、除尘不及时、设备使用无登记、经费无保障等问题。5、抓好平台管理应用。全力指导学校全面推广“国家中小学教育智慧平台”、“陕西省扶智平台”“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共享示范课,开展网上教研、网上研讨交流等形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6月份召开扶智平台观摩会,全面推进“课堂革命·陕西行动”,为我市教师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融合创新能力,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目标。做好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省级课题、咸阳市基础教育“十四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6、扩大科创教育覆盖面。在城区学校先行试点,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组建机器人、创客社团、STEM教育、少儿编程社团,要通过内部培养、聘请专业教师等灵活形式,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激发学生的科创意识,并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与案例在全市进行推广。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