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安康市>
安康市防雷中心
安康市防雷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2 16:52
单位名称
安康市防雷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社会提供防雷服务。全市境内雷电监测和预警预报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工程图纸审核防雷装置安检雷电灾害事故调查鉴定
住所
安康市汉滨区巴山东路31号气象局办公楼一楼
法定代表人
廖德海
开办资金
150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安康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0.3万元
40.4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安康市气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技术创新: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防雷检测技术,优化完善服务过程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二)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市内外市场,与多家大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三)专业服务方面:在“实”上做文章,用好用活“前店后厂运营模式”,统筹推进立体式服务。1、做好贴心服务,稳老拓新,在服务产品研发及包装、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安康特色专业气象服务的“拳头”产品;2、组建一个1-2人的营销团队,借助气象高质量发展战略和部门合作契机,面向各行各业挖掘需求服务,将气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应用好;3、实施周业务工作复盘分析表,将每日业务工作内容、出勤质量进行回头看,将重大项目推进落实等情况进行复盘分析,对重大项目推进落实情况、产品包装、技术服务以及存在问题和需要协调解决事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题、专项复盘分析,对有关技术层面的疑难杂症提交创新技术团队予以指导和支持。(四)人才培养:加大了对防雷人才的培养力度,组织了多次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素质。(五)科普宣传:广泛开展防雷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防雷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结合防雷服务发展趋势,不断拓宽防雷减灾的服务领域,大力研究与开发涉及民生、防灾减灾、经济社会、城市环境、生态旅游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专业防灾减灾预警服务产品,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使全市防雷技术服务及防雷安全监管取得了开放式、突破式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服务单位的认可。(二)由传统的定制方式向“互联网+”转变,利用“互联网+气象+部门(用户)”的模式,提供专业、精准的“一条龙”服务。2023年度全市防雷检测单位共400余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50家单位发出安全隐患告知书;有效地阻止了防雷企业的违规操作现象。有效降低了雷电灾害的发生概率,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技术服务提升有待加强: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服务革新,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整改措施:1.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2.健全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二)市场开拓力度不够:部分市场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市场份额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挖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整改措施:1.利用数字化平台拓展市场。2.加强特色服务的营销推广占领市场。(三)科普宣传还需加大:持续加大防雷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整改措施:1.加强科普宣传队伍建设。2.扩大宣传范围。3.完善科普阵地建设。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紧跟改革步伐,继续加大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向社会普及灾害防御知识。(二)发挥好防雷监管中的技术服务保障作用,协助履行好国家赋予气象行业的防雷社会管理职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