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滨区> 宝鸡市渭滨区电化教育中心

宝鸡市渭滨区电化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2 16:28
单位名称 宝鸡市渭滨区电化教育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普及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推广提高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学校电教工作管理、信息技术教育软硬件管理、教师培训、组织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活动。
住所 宝鸡市渭滨区广元北路20号
法定代表人 张永明
开办资金 20.3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渭滨区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05万元 15.85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渭滨区电化教育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3年9月7日,单位法定代表人由康宝敏变更为张永明,单位地址由宝鸡市渭滨区姜水路2号变更为宝鸡市渭滨区广元北路20号。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渭滨区电化教育中心围绕“四年活动”,以构建数字化的教育环境为目标,立足区情,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全区师生的信息素养。工作举措得力、亮点纷呈,为全区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创建达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推进硬件建设,加强基础保障。电教中心人员下沉学校开展调研,围绕陕西省数字校园创建达标活动,对全区所有信息化设备、网络安全设施进行摸底调查,汇总数据,形成调研报告,为局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2023年区教育系统投资830余万元,用于信息设备的维护和更新。2023年度“蓝色梦想—中国移动多媒体教室”陕西省项目学校建设中,经多方争取全市的6套录播设备全部落户渭滨,为晁峪中学、孔家庄小学等6所农村校进行了配置,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硬件建设水平,促进了均衡发展。(二)开展“两项创建”,提升办学水平。电教中心积极推进“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创建。长岭中学、新建路中学、清姜小学等17所学校顺利通过“陕西省数字校园”市、区两级验收;渭滨中学、金陵小学、清姜小学3所学校被评为宝鸡市首批智慧校园;姜谭高中、新建路中学、经二路小学成功申报了第二批市级智慧校园。(三)城乡扶智联盟,促进均衡发展。积极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利用陕西省扶智平台开展“均衡发展”帮扶联盟,形成辖区内电厂子校——晁峪中学、宝城小学——峪泉小学结对帮扶联盟,开展“双师教学”和“双线教研”,推进三个课堂的应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开展教师培训,实现应用突破。2023年4月20日,举办教学能手评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300多名参赛教师参加检测。2023年6月和2023年11月,电教中心两次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题培训,以数字校园创建、Steam课程的制作、数字故事的创编、微电影制作等为主题,开展应用培训,让数字技术为教育赋能,引领教育现代化和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在市局和区局的强力支持下,和教师进校联合开展“渭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集中培训1210人。(五)聚焦课题研究,寻找教改出路。在区电教中心的指导下,在《第五届(2022-2023年)陕西省基础教育创新型资源建设研究课题》研究中,我区4个学校课题已经结题,钢管厂子校的重点课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实践研究》获得优秀等级;在《宝鸡市2022-2023年教育科研规划“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课题》研究中,渭滨区申报的9个课题正在进行结题申报中。在《陕西省基础教育“十四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研究中,姜谭高中申报的课题——《高中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成功立项。(六)精心组织大赛,提升信息素养。渭滨区电化教育中心精心组织辖区各校参加各项省市级信息大赛,获奖人数、获奖层次全市领先。在“第四届青少年爱挑战”活动中,被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在“赓续红色血脉”微视频大赛中被宝鸡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在“2023年陕西省趣味编程专项竞赛”和“2023年宝鸡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活动与第二届中小学创客大赛”中,均被宝鸡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评为优秀组织单位。渭滨中学、金陵中学、经二路小学、清姜小学4所学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宝鸡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实验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强化应用,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用“教育+互联网”思维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优化学校管理与服务。(二)开展科普宣传,丰富校园生活。2023年9月,在区电教中心的精心组织下,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和省科技馆联合开展的2023年“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巡展活动”,走进了渭滨区,为晁峪中学和高家镇中心幼儿园的师生们送上了一顿丰盛的“科普大餐”,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梦想。(三)多元联动协作,确保网络安全。以稳控舆情为目标,健全网络监测机制,注重实战演练,提高网络应急能力,规范师生用网行为。坚持“堵、删、查、管、建”多措并举,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问题。利用网络安全宣传周、专项整治行动等方式,向师生和家长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警示教育作用,强化广大师生网络法律意识,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四)助力宣传报道,提升渭滨教育美誉度。每逢教体系统各部门举办重大活动,电教中心工作人员总能及时跟进,全程录像、摄影,全年达到七十余场次。为上级部门制作各种汇报PPT十余件,制作《聚力“四年活动”,建设教育名区-——渭滨区2023年教育体育工作掠影》宣传片1部,宣传渭滨教育,提升渭滨教育美誉度。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和兄弟县区相比,我区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制约了我们的进一步发展,依据“陕西省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全区尚需购置智慧黑板223套,新建录播教室9间、校园电视台7间,一些学校的学生微机和教师微机也急需添置、更新。尽管我们举办了多次培训,但由于目前各种教育信息化应用软件、应用程序呈爆炸式涌现、加速度地更新迭代,我们的培训还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学工具。这就需要我们设计更加个性化和持续的培训计划,以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二)改进措施:强化设备管理机制,合理更新,提升设备应用效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认识,确保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继续推进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突显整体提升的效果。四、2024年工作计划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2024年区电教中心将坚持“1-2-2-3”的工作新思路,继续围绕“四年活动”,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的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持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为全区师生信息素养综合提升和全区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创建达标而努力。坚持“应用为王、任务驱动、适度超前、示范引领”的原则,以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中心,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深入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陕西省扶智平台”的推广应用,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加强两个平台的应用,助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创建“智慧校园”和“数字校园”。以创促用,辐射带动,在2023年成功创建17所省级数字校园的基础上,2024年继续创建10所省级数字校园,到2024年底,全区省级数字校园创建成功27所;力争2024年创建成功3所市级智慧校园。继续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对校园长的信息素养培训,更新管理者的教育理念,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理念在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二是重视各校电教管理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精通软、硬件应用管理、能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长远规划的电教管理员队伍;三是建设一支由学科教师组成的信息化应用专家团队,开展各种实践应用培训,提升全区教师的信息素养,助力渭滨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