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川陕路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宝鸡市川陕路17号 | |
法定代表人 | 鲁建林 | |
开办资金 | 2604.0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渭滨区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610.09万元 | 7866.0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川陕路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5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3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2023年,是川陕路小学新校启航、初显办学成效的一年。学校对标区局“四年活动”,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党建领航学校发展,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校情创新教师队伍建设途径,五育并举凸显本真教育特色。现将学校工作总结如下:(一)教师队伍为根,内涵提升团队成长。1.修德赋能,以身为范。开展专项师德师风专题教育8次;夯实师德师风责任,校长、书记包抓年级部,开展领导教师谈心活动60人次以上;2.文化奠基,优雅为师。提出“家文化”教师队伍理念。以年级部“大家”+办公室“小家”组成模式开展教师活动。3.创新模式,团队共行。从“基于团队、互助成长”出发形成“313N”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即三个学科组,每个学科组一个导师团,三个成长梯队,N种成长载体。把市级以下教师按“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分为三个层级,聘任导师团,开展集体问诊、团队辅导、跟岗实践、专题研修等活动8次,实现团队跨越式的专业成长。4.梯队培青,双向奔赴。立足校情以导师团分层指导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帮培,开展三个学科组8个层级的导师团集体问诊,按照教师不同成长需求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导师团和“徒弟”通过共同完成阶段式任务促进双向成长。三名老师获评区、市、省级教学能手称号,三名教师获评区级教学新秀,15人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在市、区获奖,学校获“青基赛”优秀组织单位。(二)教育教研为本,提升全面育人质量。1.落实常规,细化管理。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成立三个学科组,由学科组长领衔学校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成立三个年级部,聘任年级主任,由年级主任负责年级教师及学生常规管理,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扁平化层级管理模式。实行层级常规检查制,中层、校级领导巡课制,年级主任巡班制,学科组每周教研制;校级领导包抓学科组和年级部,全年中层以上班子成员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均在18次以上,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听课80节以上;召开班主任会、教研工作会、艺体工作会、毕业班教师会、质量分析会等专题会议二十余次。2.本真课堂,以生为本。落实新课标精神,倡导“真实、平实、扎实”的本真课堂教学,推进“三三三”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主动权归还学生。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20余项,省级规划课题1项,区级规划课题2项。学科组开展课标深度学习、课堂提质增效相关研讨不少于6次。优化教师备课单和校本研修手册,开展优秀教案展示活动、学生作业展评,以榜样力量带动教师自主成长。3.活动搭桥,深度教研。开展教师“基本功大家练”和读书打卡活动;全年100余人次参与亮相课、研讨课、示范课、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12人次参加市区送教送培活动,4名教师被评为区级学科导师和兼职教研员。4.作业革命,落实双减。以作业革命为推手,严格落实双减,提质增效,设置作业公示栏,开展家长和学生“减负”座谈两次,学科组开展作业革命研讨2次,开展“作业革命”案例征集,学校被命名为市级“作业革命示范校”,1个作业革命案例获市级奖励。5.三个课堂,全面育人。大力倡导“学用并重”学科实践活动,汉字书写大赛、寻访秋天、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争做数学小医生”“玩转乘法口诀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等活动让知识学习走向生活,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形成自主自习+特色社团的课后服务课程模式,开设创意美术、小记者、蹦床、爵士舞等22类特色课程,参与人数75%以上,达到人人有特色;三至六年级学生前往市科技馆、图书馆、宝天烈士纪念馆等开展研学,充分体现了“让孩子们在大千世界和生活中学习”的理念。6.特色课程,做实做真。将校园读书节与整本书阅读结合,形成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上课模式,推出每月“校园静读日”,尝试长短课教学,形成“悦读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及“书香家庭”的阅读评价体系,学校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整本书阅读实践基地校。开展“石头”系列的跨学科学习探索,一块块石头,连起了劳动课、美术课、音乐课.....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三)德育活动为脉,生生参与全纳体验。1.夯实常规,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大队部、年级部、班级三级工作机制,年级部筹划年级德育活动及主题班队会,开展班级文化展示2次,开展班主任论坛2次,德育教师分享经验、交流困惑,形成开放、共学的德育教师成长氛围;成立了少工委并举行了第一次少先队员代表大会。2.活动助力,德育过程育人。凸显“让每个孩子站在舞台正中央”的理念,“我们的节日”活动通过参与和体验将趣味性和实践性融为一体;开展爱国主义、文明礼仪、环境保护、民族精神、生命教育等主题班队会20次以上;开展读书节、感恩周、科技周等全校性活动6次;分层开展劳动教育,学生体验播种、养护和收获全过程。3.家校赋能,搭建交流平台。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召开家长会、家委会培训会9次,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开展主题讲座2次。4.社会力量,全面协同育人。聘任校外专业人士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健康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员、科技辅导员6名并举行聘任仪式;邀请有专长家长为年级、班级特色课程授课,开展“书法艺术进校园”“中医文化进校园”“健康知识讲座”等,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实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协同育人。(四)学生健康为基,护航阳光快乐成长。1.体育工作普惠竞技并行。以体育课为主阵地,做好课堂组织管理,每周开展体育教研。推行“普及+特色”培养模式,创新大课间活动模式,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锻炼时间。三跳队、篮球队、田径队、足球队全年坚持训练。组织学生体质健康监测1次,召开田径运动会、三跳运动会、广播体操展示3次,参与率100%。2.心理健康因地制宜。全校学生人人体验“悦美”心灵成长空间心理健康设备,每学期班级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不少于2次,邀请专家来校开展女童保护、高学段孩子心理释压讲座2次。3.卫生防疫注重细节。开展突发疫情应急演练2次,组织传染病专题讲座及向家长宣讲12次,开展学生视力筛查2次,体检1次。两周开展1次校园大扫除,组织全面消杀百余次,开展病媒生物等专业消杀4次。(五)安全管理为基,以防为先做实细节。1.筑牢理念,强化安全教育细节。提出“人人是自己的安全管理员”安全口号,每周开展安全微讲堂,加强校园安全值班制度,向家长发放安全类温馨提示和致家长一封信10余次,实行安全每月大排查和每周小排查相结合,建立安全台账;夯实安全责任,校长书记签订安全一岗双责责任书,学校与教师、学校施工人员、校门口从业人员签订安全协议。2.创新形式,确保安全教育实效。(六)工程建设为力,续航硬件环境育人。1.校园绿化,环境育人。投资230余万元完成了校园绿化工程,学校一年四季皆有景。2.特色场馆,助推特色。投资四百余万元学生安全体验馆将成为宝鸡市首家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特色场馆,将面向全区中小学开放。3.学生资助,严格落实。做好全校18名四类学生资助工作,召开家长会、开展活动4次,把国家和学校温暖送到家庭。4.土地报批,成果显著。完成了学校土地报批前期手续并上报至省自然资源与国土厅,将在今年全部完成。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新校区已于2022年9月投用,2023年9月增加了376名学生,达到了944名,今年9月将继续扩招7个班,增加近350名师生,师生将达到1300人,极大的缓解主城区教学压力,为川陕路沿线近6万人民群众解决孩子“就近入学”难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特色部室建设滞后。安全体验馆建设进程缓慢,另外精品录播教室、机器人活动室、3D打印、学校报告厅、室内风雨操场还未纳入建设。2.课程体系尚未形成。学校提出“生命至上本真崇美”办学理念,但文化还未形成体系,全方位课程体系还没有搭建,缺少高屋建瓴的长期发展规划。3.骨干教师分布不均。骨干受学科限制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突出,教育科研深度和创新度不够,青年教师培养针对性不强,培养途径、培养载体不够丰富。4.学校优势发挥不显。学校硬件条件优越,教师队伍年轻,学校品牌优势不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二)改进措施:尽快完成二期建配,高瞻远瞩,形成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注重培青工程,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有效发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2024年工作计划1.加快学校建设进程。年底前完成安全体验馆、风雨操场、报告厅、精品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操场卫生间的建设。2.建设学校课程体系。邀请专家、教师共同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增加校园文化认同度,形成“本真”课程框架。3.建设教师成长梯队。做实“313N”教师团队成长,培养区级以上能手5名,教师教研成果区级以上获奖率达到50%以上。4.一校一品打造特色。以学校安全体验馆为物理空间,形成“生命+”三个系列课程,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阳光体育方面形成学校品牌。5.多方育人举措有效。借助外力建设家长学校,与社区合力开设家庭教育讲堂,形成线上线下的家长成长系列课程;打造学生课外实践基地、拓宽学生学习区域,形成品牌户外研学。“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川陕路小学面临的压力也是动力,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打造区域名校品牌”,谱写渭滨教育新篇章!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