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耀州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铜川市耀州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农业专业人才培训专业技术开发成人中等专业学历教育农村基层干部培训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咸丰路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尚小平 | |
开办资金 | 3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耀州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82万元 | 4.0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耀州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业务开展情况1、完善人才服务乡村制度,开展涉农惠农政策培训。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涉农惠农政策、2023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金融信贷等内容,一方面印制培训宣传资料,发放到全区农业农村干部和群众手中,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另一方面制作政策解读PPT课件,聘请党校老师集中进行讲授;今年8月30日在瑶曲镇开展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以点带面,助力农村发展致富。第三通过微信服务群、宣传公示栏等媒介开展政策解读,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开展农业政策宣传、宣讲和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群众对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知晓率和熟知度。2、开展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冬春农闲时节,紧密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通过科技下乡、田间课堂、现场培训、入户指导、技术咨询等便捷高效接地气的方式,大范围开展小麦、玉米、苹果、樱桃、花椒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及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治、农机驾驶操作、机械化收获减损、农作物防灾减灾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学习到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农业科技素质。3、开展线上培训。创新培训方式,结合实际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一是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云上智农APP、农广在线APP、微信服务群等媒介,及时发布农情信息、农业技术推送给农民,便于农民结合自己的时间、产业和需求自主开展线上学习;二是组织动员专兼职教师、土专家、高素质农民录制培训视频、微信在线答疑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在线指导;三是组织农民按照省市安排,及时收看省农业农村厅开展的线上农业技术及政策培训。4、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一方面持续做好2022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各项工作。一是2023年2月21-25日在耀州宾馆五楼会议室组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高素质农民的理论知识集中培训,聘请西农和市区专家为他们讲解了果树、粮油、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农业机械的概述和发展展望、畜牧养殖及动物防疫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2023年4月12-15日,组织高素质农民前往杨凌开展实训实习,先后在杨凌伟隆种业、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农机研发中心、扶风木林森苹果专业合作社、扶风创欣农机联社杨凌天珍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农业实践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苹果试验站、杨凌英童乳业等开展了观摩学习和现场教学,通过观摩和学习开阔了视野,增涨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三是2023年6月1日在新区银河酒店会议中心通过笔试和专家面试的形式开展了高素质农民认定工作。四是9月10—14日,在全区通过筛选,组织19名高素质农民优秀学员和技术指导员赴山东潍坊交流学习,重点学习寿光市村崔西岭村专业合作社的“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包装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五是9月21日-23日组织第二批高素质农民前往杨凌参观学习,并颁发培训证书。另一方面开展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养对象和“组组有”摸底调查,一是通过一名干部包联1-2个镇办的形式,利用电话、微信、实地走访等对全区11个镇办117个行政村的高素质农民村组覆盖情况以及有意向和符合条件的高素质农民进行摸底调查。二是通过“问卷星”制作调查问卷,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和需求进行摸底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收集、汇总和筛选,撰写了调查报告。二、取得的主要经济社会效益通过继续实施的主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通过系统的培训,学员掌握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技能、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增强了应对市场规避风险能力,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了综合素质,成为名符其实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农民。近年来中心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我区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截止累计培育初中高级职业农民1435人次,其中通过认定的高级职业农民72人,中级职业农民344人,初级职业农民1266人,已为我区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的科技示范户和技术带头人,建立了一支高素质农民技术骨干队伍,促进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同时每年开展农技人员培训150余人次。同时在我区现已认定的416名中、高级新型职业农民中,42人拥有自己的种养殖企业,95人成立了自己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2人注册了家庭农场,目前已参与或自主实施有关农业项目的有42人,初见成效25人。他们已发展成为了各自生产领域的领头雁,实现了从种养大户向生产经营大户的转变,示范带动效应也逐步显现。存在的问题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省上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个别学员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农业发展面临市场风险大,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是一个脆弱的基础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增加抵御抗风险的能力。四、改进措施1、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在,不断的改变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吸引更多的回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及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参加培训,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能,投身农业生产一线,为我区的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服务。2、我们将在现有的职业农民宏观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争取一些实实在在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五、2024年工作计划1、精准落实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全面实施好我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确保培育质量。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对接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培训项目培育更多农业优秀人才,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有力助推乡村振兴。2、继续深入开展好党旗领航奔勇赶超活动,高度重视包扶村工作,想办法、出实招、克服困难解决帮扶村问题,确保驻村帮扶工作有序进行。3、切实做好干部职工学习和管理工作,继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干部管理,注重学习和素质提升,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4、努力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和“造血”功能,把培训作为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的有力抓手,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与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各级各类培训协调推进,为农民持续增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血液”。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