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耀州区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区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建立健全救助家庭核对信息档案,做好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负责全区救助家庭核对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工作。 | |
住所 | 铜川市耀州区药王路东段 | |
法定代表人 | 焦耀宁 | |
开办资金 | 2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耀州区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99万元 | 12.4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法定代表人未变更,且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是奋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的开局之年,亦是促进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耀州区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严格按照中省市民政社会救助工作要求,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不断提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水平。具体工作(一)坚持统筹推进,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社会救助工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社会救助政策落实。一是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积极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按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今年来,争取中省困难群众救助资金4847.26万元,全区累计为568户581名特困供养对象发放供养金626.69万元,为4741户10223名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4734.63万元,为2043户6741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661.93万元,已认定低保边缘家庭1025户3379人(其中,农村935户3155人,城市90户224人)。二是全面完成低保、特困供养提标工作。我区今年全面完成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特困供养照料护理提标工作。此次提标后,全区城市低保标准由630元/人·月提高至665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由4830元/人·年提高至5370元/人·年;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6279元/人·年提高至6984元/人·年;城市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9828元/人·年提高至10380元/人·年,3月补发1-2月低保提标金70.74万元,特困供养提标金6.56万元。此外,今年5月份全面提高了特困供养照料护理标准,并决定于2024年1月1日起提高农村特困供养、农村低保救助保障标准。三是扎实开展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按照省市关于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实际,从“政策执行、督帮一体、强化监督”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截至12月底,累计新增农村低保331户745人、城市低保72户120人、农村特困42户44人、城市特困6户6人,临时救助累计较去年同期增加443人,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加强预警监测,积极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一是不断加强对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加大对各类兜底保障对象的常态化风险排查力度,按照《耀州区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期间兜底保障工作方案》要求,紧盯区乡村振兴局反馈的最新“三类人员”信息,指导镇(街道)、村(居)干部逐户排查核实,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程序及时纳入救助范围。截至12月底,对区乡村振兴局反馈的防返贫监测预警帮扶对象426户1403人(其中边缘户70户205人,脱贫不稳定户66户21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90户982人)已分类施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完成防返贫监测信息比对33次,合计90户322人。二是积极落实救助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集中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与财政、医保、残联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形成救助合力,确保将其中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三是认真完成低收入人口平台核查任务。对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下发的核查任务,指导各镇逐户认真核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按规定及时纳入救助范围。今年来,共核实市救助核对中心、市工会、教育、残联、医保、应急、住建、养老七个部门反馈的共12200余条信息,切实做好对困难群众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开展专项行动,着力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一是开展“兜底解忧暖民心”专项行动。印发《兜底解忧暖民心行动实施方案》(铜耀民发〔2023〕130号),组织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开展走访慰问,重点关注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重残人员以及其他面临较多困难人员等,排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摸排掌握困难群众的具体困难和救助需求,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活动开展以来,我区累计排查各类困难群众16082户45314人次。二是加大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救助关怀力度。开展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质量“大排查、大提升”、汛期安全排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成立包联镇(办)工作专班,严格按照《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指南》要求,持续组织干部深入全区11个镇(办)针对救助供养资金发放、照料护理责任落实、四方委托照料服务协议签订、用电(用火、防汛、取暖)安全等内容对辖区内479名分散特困供养人员逐户逐人开展入户排查。9月8日组织召开了区级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人培训会,从政策解读、档案规范、照料护理、安全知识四方面对镇(办)、村(居)120余名民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随后各镇(办)相继组织召开照料护理人员培训会,要求照料护理人按照分散特困供养对象“八个一”工作措施做好日常照护工作。今年来,对我区22位上榜铜川市第一届“最美照料护理人”评选活动的照料护理人进行宣传,为特困供养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及时印发《铜川市耀州区2023年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铜耀民发〔2023〕125号),重点从深入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综合治理、持续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治理成效两方面着手,持续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加强思想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刻体会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党风建设和作风建设。四是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持续深入全区11个镇(办)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入户走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在基层纠问题、查漏洞、提建议、做保障,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为全区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夯实基础。同时,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和对基层民政干部的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基层业务经办服务水平,今年来共召开业务培训会6次,培训民政干部320余人,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彩页40500余份。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低保“扩围增效”工作动态管理成效明显。截至12月底,我区新增低保403户865人,退出242户638人,在“动态管理”(而非只“增”不“减”)的基础上实现净增长。(二)社会救助工作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经广泛征求基层社会救助业务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市民政局、区财政局交流商讨,11月起将各镇(办)每月固定上报文件由7项整合为3项,促进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三、存在问题一是个别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户内环境卫生清理后难以长时间保持。二是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形式较为单一。整改措施:一是严格落实照料护理人的责任,聚力抓好全区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服务工作,重点加强对智力精神残疾人员的关心关爱,对发现的户内环境卫生不达标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二是坚持长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和业务,在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彩页、媒体等途径向群众宣传社会救助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切实提高公众政策知晓率和基层人员业务经办服务水平。下一年工作计划:2024年,我单位计划通过以下几方面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一)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加强与乡村振兴部门、镇(办)的协作,做好对“三类人群”的预警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持续发挥民政兜底职能。(二)加强社会救助动态管理工作。提高各类社会救助对象覆盖面,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做好对救助对象的“动态管理”,加大社会救助信息核对力度,不断提升救助工作精准度。(三)持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作风建设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规范,落细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四)提升督帮工作实效。指导镇(办)和照料护理人严格按照分散特困供养对象“八个一”工作措施开展日常照护工作,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通过提供精神慰藉、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方式引导部分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提升个人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五)坚持政策长期宣传机制。在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彩页、媒体等途径向群众宣传社会救助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并加强对基层业务经办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公众政策知晓率和基层人员业务经办服务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