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耀州区> 铜川市耀州区文化馆

铜川市耀州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4-04-02 15:55
单位名称 铜川市耀州区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服务。培养文化艺术骨干·文化艺术创作·文化宣传·文化艺术辅导、教育
住所 铜川市耀州区东大街17号
法定代表人 吕鹏
开办资金 7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耀州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铜川市耀州区文物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8.74万元 101.8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已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文化馆工作总结一年来,文化馆在耀州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文旅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及“三贴近”原则,同心同德,奋发作为,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突出自身特点,加强阵地建设,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年来,文化馆以公益性活动为主体,高起点、高定位,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做好活动的组织策划,并力求创新,不断满足不同年龄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一)、完善数字化服务、打造特色文化、繁荣文化活动1、数字文化与时俱进。为进一步提高文化馆的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结长的文化需求,丰富传统文化馆的开放形式,今年我馆对一楼电子信息室、舞蹈室、对文化馆形象墙、四楼文化艺术展厅进行了再重新布局升级改造,部分功能室升级改造后为广大群众及文艺爱好者提供更优质、便利的服务,为群众搭建起更加快捷的数字化平台,让群众更好地感受到数字文化带来的别样体验。今年完成大型活动直录播6场、十大场馆活动110场,学才艺32节、艺术普及课程12节,通过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为群众参与群文活动提供便利性。我馆精心策划的“灯火里的耀州”系列文化活动(非遗技艺展演、灯光秀、火亭子展、社火展演、文艺演出、猜灯谜),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短视频宣传先进单位。2、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组织并录制非遗传承人录制“非遗拜大年”、2023年少儿网络春节联欢晚会、合唱团“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玉兔迎新春耀州区社火拜大年”、“灯火里的耀州2023年元宵佳节系列文化活动”视频;语言组开设美文时光板块,非遗组开设非遗专栏板块;正月初一、十五组织社火队伍参加在阳光广场、永安广场以及文化馆广场进行社火巡演;在书画公园、阳光广场开展“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兔迎新春耀州区社火拜大年活动;举办秦腔大赛初赛、决赛;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专场;“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专场、组织“秦腔大赛”(初赛、决赛)2场;开展“大地欢歌暨多彩耀州‘耀’你绽放”系列文化活动20场;围绕“多彩耀州·‘耀’你绽放”持续打造耀州大舞台品牌;全年各类线下活动74场,其中耀州大舞台20场。每场活动,组织者、参与者,演员、群众,台上、台下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我馆积极配合主管部门,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开展了富于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城乡群众特色文化生活,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3、精品创作独树一帜。一年来,我馆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宗旨,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刺绣、剪纸、面塑、泥塑等领域,组织创作作品60余件(幅)。在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化馆积极响应,按照参赛类别、整体策划、精心设计、统筹实施的原则,按门类创作音乐、舞蹈、戏剧和曲艺四个类别七个节目进行评选,圆满完成十艺节文艺创作参演任务。音乐类作品《红军灯》、舞蹈类作品《守绣》和《釉见青花》以及戏剧类作品《高山上的电波》进入了这次群星奖的决赛,经评审,耀州区文化馆报送的音乐类艺术作品《红军灯》荣获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参评作品面向全国观众展示播出,讴歌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今后,我馆文艺工作者不断努力创作文艺精品,大力推进我区精品文化产业的发展。4、各种展览锦上添花。国庆期间组织开展了庆十一摄影展和剪纸展16场,现场共展出剪纸和摄影作品百余件,展示了耀州区精湛娴熟的手造技艺,为市民朋友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成功组织举办了张浩涛、王萍、焦雪妮剪纸非遗展览、程和平摄影展览。在展览活动中,收集作品300余幅,吸引了近千名观众驻足观赏,推动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活动,使其充分享受文化惠民的好处。(二)、弘扬志愿服务、积极开展辅导、培育文艺人才1、志愿活动展风采。文化馆组织文艺志愿者,通过十支文化志愿者队伍主题活动,深入到基层开展文艺演出、艺术培训等活动,“党旗领航文化志愿者走基层进万家”走进永安路街道办、铜川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文艺汇演并现场直播;“走进马栏革命根据地‘踏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和“慰问武警支队演出”共8场;我馆积极开展各项文化志愿活动,文化志愿者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让不同群体都能享受文化大餐。(三)、挖掘文化遗产、坚持传承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一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继续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积极探索非遗传承发展的好方法、新途径,非遗保护传承形成新的气象和格局。1、绽放基础保护“艳阳天”。成功推荐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省非遗工坊、乡村工匠。今年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和指示,依托优秀非遗项目,非遗保护中心顺利申报各级各类项目。依托孙思邈养生文化申报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单位:铜川市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项目:孙思邈“治未病”与养生文化);依托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申报非遗工坊,(项目: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非遗工坊,单位:陕西五代柴窑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成功区级乡村工匠11人,省级乡村工匠2人。2、吹响宣传传播“新号角”。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组织委员会在铜川剧院举行了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非遗作品收藏仪式,崔萌的耀州刺绣《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会徽》、秦绣(穿罗绣双面绣)《凤鸟》被组委会永久收藏,这也成为陕西省艺术节历史上首次收藏的非遗作品。作为耀州区培养和成长起来的耀州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崔萌用高超的刺绣技艺、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和情怀,立足生活,传承创新,以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宣传铜川非遗,讲好铜川故事。崔萌将继续深耕非遗沃土,挖掘、传播、传承非遗文化,让耀州非遗代代相传、生生不息。3、点亮展演展示“满天星”。为展示我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成果及独特的地域文化,营造浓厚的非遗保护氛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非遗技能大赛,活动以“匠心颂耀州巧手塑绝伦”为主题,采取“线下比赛+线上直播”的形式向群众进行非遗技能展示。大赛共设刺绣、剪纸、烙画、泥塑面塑和钩编等五个竞赛组别。参加了陕西省文化馆2023年9月25日至27日举办的“薪火相传非遗无界”陕西省非遗技艺展示——“妙剪生花”百人剪纸技艺大赛。王小侠作品水泥剪纸相框2个、虎头挂钟荣获“妙剪生花”百人剪纸技艺大赛文创产品创新奖。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各级各类交流展演活动,灯火里的耀州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逛千年庙会游耀州古城系列文化活动、铜川牡丹文化旅游节活动、游溪山胜境赏柳范书画活动、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非遗活动、优秀非遗项目亮相文博会、杨凌农高会、丝博会等,充分展现传播耀州区非遗保护新成果。4、培育非遗传承“生力军”。“非遗在校园”活动持续开展,继续推进优秀非遗项目进校园教学活动,耀州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春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耀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连续五年开展传承活动、耀州剪纸传承人张浩涛在南街小学、北街小学、耀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常态化教学;取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红心筑党魂。注重加强学习教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三会一课”;大家相互交流,探讨,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2、红行践宗旨。深化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引导党员干部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和工作要求,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丰富融合载体,深入推进党建+乡村振兴、党建+业务工作等,走好群众路线,扎实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派驻我馆2名工作人员,帮助村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帮扶特殊群体,全面助力乡村振兴,3、红风沐清廉。注重加强警示教育,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违法违纪违规典型案例,促进党员干部深刻汲取惨痛教育,知敬畏、明底线、守纪律。一年来,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文化馆驻村干部继续学习乡村振兴工作相关政策,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日常生活、生产情况,把村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村上产业健康发展。文化馆选派2名干部驻村,协助完成五联村各项工作,为五联配送电脑10台,价值3万余元,乡村振兴资金5000元,惠民演出2场。邀请优秀非遗项目春节前夕深入庙湾镇五联村、春林村、解放社区、永安广场义务写春联,送剪纸开展慰问活动,创新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便于群众参与的文化惠民活动,获得强烈反响。存在问题:人才不够2、总分馆制建设不够改进措施:把专家教授请进来,专业骨干人员走出去培训机会少,需大力支持人才队伍建设,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人才培养,繁荣群众文艺,提升业务骨干能力,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大道之行在于携手并进,同舟共济方能航程万里。耀州区文化馆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与优者对标、与强者比拼、与快者赛跑的态度和信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凝心聚力,一往无前的昂扬姿态,以良好的作风、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塑造文化馆干部的新形象,为群众营造更加浓郁、更具内涵、更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奋力谱写耀州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一步计划2024年工作计划:1、继续提升数字化服务。2、组织举办非遗技能展演、培训、交流等活动。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4、分馆制建设,继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5、文化志愿者队伍培训培养。6、加强原创优秀文艺精品创作。7、乡村振兴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文化部第五次授予国家一级文化馆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