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耀州区救助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救济、教育、安置和收容遣送社会流浪乞讨人员和患有精神病的人员 | |
住所 | 铜川市耀州区盐业公司仓库 | |
法定代表人 | 高永林 | |
开办资金 | 17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耀州区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74.09万元 | 181.9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到法人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救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一)联合街面巡查,分类特殊救助。建立公安、城管牵头,民政配合的街面巡查机制,深入繁华区域、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易聚地段开展街面巡查,通过开展日常化救助工作,变等待救助为主动救助,变站内救助为站外救助,将街面劝导、街头救助和街面宣传相结合。针对救助对象中的精神病人、危重病人,采取“先救治后甄别”的原则及时救治,对不愿来站接受救助人员进行耐心劝导,发给救助卡和食品衣物并及时回访,确保救助“不留死角、不漏一人”。(二)开展专项救助,精准寻亲安置。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强化了严寒酷暑期间救助职能,极端天气下无一例不安全事故发生。全国救助机构“开放日”活动期间,邀请中国好人、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进入救助站参观座谈,制作宣传展牌12面、横幅2条,共发放宣传彩页3000余份、爱心救助卡2500余张、《救助知识百问百答》500余册。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人脸识别、指纹对比、DAN采集等多种科技手段对查找不到户籍地人员进行综合研判科技寻亲,今年落户安置市福利院1人,寻亲成功1人,目前我站无滞留人员。(三)强化源头预防,稳固回归安置。积极落实“联动排查、分类建档、暖心救助、家庭监护、定期回访”的长效工作机制,构建“及时发现、精准救助、回归稳固、长效提升”的救助管理工作模式。定期对易流浪走失和返乡安置人员进行回访,全力做好源头预防、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兑现落实、回归稳固工作,做到了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从源头预防外出流浪现象的发生。为6名易流浪和返乡安置人员送去棉被、棉服、牛奶,并对其生活环境、取暖用电用火安全等进行检查,确保他们安全温暖过冬。(四)积极舆论宣传,引导全民参与。积极开展救助管理政策宣传工作,设立城区14个彩票销售点、环保人员休息室和火车站、汽车站为救助咨询点,方便无家可归人员求助。在出租车平台发布滚动救助信息、在微信平台发布救助启示、在街头发放爱心救助卡等形式提高知晓率,方便劝告、引导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管理站求助。聘请了救助管理工作监督员,全程对救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华商网、文明铜川、铜川视线等媒体对我站救助管理工作进行了报道。2023年共救助无家可归人员238人,其中提供食宿和自主返乡224人,站外救助1人,护送返乡10人,家属接领2人,落户安置1人,寻亲成功1人。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一)构建未保联动体系,提升未保工作成效。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联动工作机制作用,形成了区调度、镇(街道)负责、村(社区)落实的三级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全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责任;开通未成年人24小时保护强制报告热线,落实强制报告责任,完善强制报告制度及处置程序;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培训会,提高基层未保工作能力;召开了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暨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推动了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深层次、高质量发展。(二)配合处置涉罪未成年人案件,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配合耀州公安分局共处置涉罪未成年人电信诈骗、偷盗、参与卖淫、打架斗殴等案件5例,提高了涉罪未成年人案件处理进度,有效的维护了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三)丰富关爱保护活动,护航儿童健康成长。开展“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家长课堂、社会情感提升、走访慰问等活动,提升儿童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通过开展“长安慈——‘长安心’防灾减灾救灾慈善信托防灾减灾小课堂”、生命教育、“青禾护蕾爱伴童行”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青少年暑期成长营等主题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生命、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入冬前夕为11名孤儿、4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127名困境、重度残疾儿童送去棉衣、被褥、棉鞋等物品180套,11个镇办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走访慰问全覆盖。(四)成功创建示范区,推进未保工作高质量发展。6月25日,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命名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的决定》,在全省107个区县中,耀州区成功创建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示范区的创建有效推动了我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今后争取创建全国未成年人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2023年共救助无家可归人员238人,其中提供食宿和自主返乡224人,站外救助1人,护送返乡10人,家属接领2人,落户安置1人,寻亲成功1人。配合耀州公安分局共处置涉罪未成年人电信诈骗、偷盗、参与卖淫、打架斗殴等案件5例,提高了涉罪未成年人案件处理进度,有效的维护了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开展“长安慈——‘长安心’防灾减灾救灾慈善信托防灾减灾小课堂”、生命教育、“青禾护蕾爱伴童行”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青少年暑期成长营等主题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生命、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入冬前夕为11名孤儿、4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127名困境、重度残疾儿童送去棉衣、被褥、棉鞋等物品180套,11个镇办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走访慰问全覆盖。6月25日,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命名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的决定》,在全省107个区县中,耀州区成功创建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示范区的创建有效推动了我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今后争取创建全国未成年人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存在问题及不足(一)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项目资金3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大楼及提升改造,请省、市民政部门给予研究解决。(二)宣传力度还不够,群众对救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了解和关注度还不够高。四、改进措施(一)多方联系,继续申请省级补助资金,多渠道进行资金筹措,弥补资金缺口,加快进行改造提升项目。(二)把精神和力量集中到“三个聚焦”上,认真履行“三最一专”新职能,全力推进我区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家庭尽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适时召开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集中研判需共同解决的儿童个案问题。(四)继续通过多家媒体和线下宣传讲解对未保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希望能通过相关媒体的宣传报道,提高了未保工作的知晓率,形成人人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新局面。五、下一年度工作规划(一)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坚持24小时值班,加强上街巡查劝导力度,做到应救尽救。(二)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严格落实现行防控措施,确保救助管理机构零感染。(三)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和“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联合公安、城管加大街面巡查力度,确保极端天气下不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四)加强对托养机构的监督检查,利用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和公安部门DNA比对等技术手段,提高寻亲安置成功率。(五)开展第十一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邀请各界人士参观救助管理机构,形成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六)全力推进救助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全年工作顺利完成。深化主题教育学习,持续提高政治思想落实各级民政部门工作要求,将救助和未保工作融入到主题教育学习中,把学习成果不断转化为推动本职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动力,谱写耀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二)救助管理站工作1、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坚持24小时值班,加强上街巡查劝导力度,做到应助尽助,实现耀州城区无家可归人员得到及时救助,流浪乞讨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查找不到户籍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城区无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目标。2、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加强街面巡查,确保不发生一例不安全事故。3、积极开展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诚邀各界人士走入救助站,了解救助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救助管理工作。4、利用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和公安部门DNA比对等技术手段,科技赋能提高寻亲成功率。(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1、继续提升基层儿童工作队伍能力。为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协力员)、村/社区儿童主任提供能力建设培训。2、推进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夯实强制报告责任。明确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的报告职责、路径、内容,形成区、镇、村三级信息动态管理及强制发现报告机制。3、动态管理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台账。摸清镇办重点儿童的基本情况;对疑似中高危儿童进行入户核查,制定服务、咨询和辅导方案。4、个案管理。指导儿童主任对重点儿童按时走访,提交个案走访记录,并为高危或受到伤害儿童个案提供关爱、救助及转介服务。5、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活动。联合相关部门、村社区、学校、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课堂、亲子互动、暑期夏令营等活动,通过活动提升未成年人保护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