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做好新城开发建设,加快西咸新区建设步伐。统筹开展辖区经济建设、行政管理、社会事务相关职能;对辖区国土资源、国有资产实施规划、监管。 | |
住所 |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兰池大道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周东 | |
开办资金 | 6045.5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7323.53万元 | 288149.5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8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是稳住经济“大盘”。制定出台《秦汉新城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及“稳经济保增长10条政策措施”,累计兑付各类惠企资金7151万元,培育“五上”企业45家,经济运行稳中提质。二是蓄积发展动能。多次赴北京、上海等地叩门招商,引进万洋数字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西部“氢岛”、陕西有色未来科创城等50亿元以上项目3个,三航动力、自动驾驶矿用车辆研发制造中心等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三是增强产业活力。渭河北岸19个项目获批文物手续,30个项目集中开工,大健康、自动驾驶产业园新增标准化厂房172万平方米,新增企业251家。成功申办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大汉紫道”项目被列入全省首批文物主题游径。四是释放投资活力。重点项目全部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空军军医大学及西京986医院正式动工,西北首个戏剧类全日制本科院校——西安戏剧学院开工建设,中茂碲化镉光伏发电玻璃、西安际华园冰雪运动中心等项目加快实施,陕历博秦汉馆周边环境提升、道路交通等配套工程有序推进。五是彰显城市活力。编制完成《秦汉文化带与秦创原·渭河现代服务业聚集带综合规划》。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全面开诊,秦兴小学、秦晟第一幼儿园、汉隶幼儿园交付使用。创新推出“企业宁静日”、“96611”服务平台、第三方评价机制等举措,相关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9435户,同比增长84.3%。二、社会经济效益情况2023年新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75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8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3.11亿元,同比增长0.8%;第三产业增加值55.26亿元,同比下降1.6%。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9.34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11亿元,。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1.77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3.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总体偏“旧”,传统产业占比大,具有行业领先性和影响力企业较少,新旧动能接续不足。二是商业不旺、人气不足问题依然突出,发展聚集度不够,区域的吸引力、辐射力明显不足。三是一些干部思维眼界不够开阔,研究经济形势、行业政策还不深不透,协调协同能力不强,创新破解难题思路不多。整改措施:一是聚焦大健康、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大力招引关键核心企业,加快落地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项目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中玻、陕建混凝土等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以城市建成区、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积极引进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完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配套,引入线上超市等服务新业态、新场景。三是坚持在实践中培训干部,组织到知名大学、先进园区开展专题培训,全年举办“干部培训讲堂”不少于10期,开展处级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不少于2期,全面推行“365自强计划”,提升干部员工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实践本领。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增强产业发展动能。聚焦主导产业,全员招商、叩门招商,确保全年引进内资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4000万美元以上;全年新落户50亿元产业项目3个以上、10至50亿元产业项目6个以上、行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建好特色园区,推动大健康产业园西区一期年底前建成投用,自动驾驶产业园“起步区”6月底前建成投用。年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4家。推进楼宇招商,完成楼宇办公场所招商入驻25万平方米以上。二是谋划加快项目建设。全年谋划重点项目不少于30个;安排新区级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438.1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6.9亿元。推动万洋、西部“氢岛”等项目6月底前正式落地,确保三航动力、昌木电子、开步电子元器件等项目二季度开工。三是以文化彰显城市魅力。精心筹办“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配合做好陕历博秦汉馆布展,加快完善博物馆周边配套服务。推动“大汉紫道”4月底建成,西安际华园冰雪运动中心5月底试运营,加快推进西安戏剧学院项目建设。全年招引影视科技文化企业不少于20家,新增规上文化企业不少于5家。四是加强城市品质建设。全年安排城市服务配套项目24个,年度计划投资27.67亿元;年内建成秦汉第二、第三小学和萧何路学校,加快建设空军军医大学及西京986医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施市政道路项目45个,启动建设东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建雨、污水管网不少于8公里。五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启动实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培育科创主体,全年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以上;引进新经济领域企业不少于100家,新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不少于3个、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不少于60家。六是以品牌战略塑造新形象。严格落实“企业宁静日”制度,开展96611“接诉即办直通车”试点,全面推行“政务服务进园区”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综合服务模式。每月一主题,常态化精准开展宣传推广,策划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5场次。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0天以上,渭河、泾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七是强化平安秦汉建设力度。抓实抓细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领域隐患排查,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按期完成“保交楼”“保回迁”工作,持续推进秦风佳苑安居小区(北区)、萧何路安置房等“保回迁”项目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