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安全。依据主管部门委托依法对辖区单位执行环保法规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处理;负责对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与处理;参与环境污染事故纠纷的调查处理。 | |
住所 |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崇文镇产业孵化基地2号楼506室 | |
法定代表人 | 王春林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万元 | 10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泾河新城管委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按照工作部署积极开展辖区固危废、涉水、涉气、工业窑炉、辐射安全等各类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切实提高辖区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二)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截止目前,共开展双随机检查排污企业155家次,其中一般排污单位49家,重点排污单位5家,专项排污单位101家,制作现场勘查笔录155份,双随机结果均进行了公示并接受公众反馈、监督。(三)做好重点污染源日常监管工作。强化重点污染源企业日常监管,按要求对纳入重点企业监管名录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8家重点污染源单位(金源水务、好邦食品、法士特、明昊建材、泾美橡胶、隆基、兴晟裕汇、泾河产发水资源)每月至少开展1次日常执法检查。(四)做好固危废专项执法检查。积极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排查整治工作。目前共检查危废产生单位116家次,出动执法人员348余人次;检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92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70余人次。(五)加强证后执法检查工作。按照专项执法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排污许可证后执法专项检査。截止目前,泾河新城生态环境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60人次,检查辖区重点管理单位5家,简化管理49家。(六)做好辐射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持续加强执法监管,切实保障辖区辐射环境安全。目前共检查使用放射源核技术利用工业企业5家,出动执法人员22人次,检查中未发现辐射安全隐患问题。(七)做好柴油货车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专项执法工作。联合生态委办巡查组对柴油货车和非移动道路机械进行检查。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90人次,检查单位66家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已立案处罚。(八)做好环境污染投诉查处工作。对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投诉案件,实行专人负责,全程盯对案件的受理、调查、处理和结案回复。目前共受理转办投诉261件,目前已全部办结。(九)做好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及应急演练工作。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共备案32家,今年已组织在组织在泾河茶马大桥至崇文大桥段、隆基、好邦食品、产发绿能、法士特等5家单位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工作,完善应急演练管理机制,防止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二、社会效益情况(一)始终坚持生态环境执法严的主基调,2023年共出动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人员2467余人次,入户检查企业885家次,检查污染防治设施885台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0起(其中行政处罚案件35起,当场行政处罚案件4起,移送公安1起)累计罚款264.945万元,今年行政处罚案件数和处罚金额均居西咸前列(新区第二)。(二)持续开展环境执法“午夜行动”。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将夜间执法行动常态化,时刻保持监管高压态势,督促企业规范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2023年,共开展夜间检查23次,出动执法人数58人次,检查企业及信访问题回头看77家次,发现问题15个,立行立改12家,立案处罚3起,罚款21.12万元。(三)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管控力度。今年以来,持续加大对辖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执法检查力度,严防不合格、不达标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继续使用,切实减少非移动机械尾气排放污染,保证辖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90人次,检查单位66家次,立案处罚8起,累计罚款1.9万元。(四)开展建筑施工夜间噪声污染整治工作。强化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巡查和执法检查,确保夜间施工管理规定和连续工艺夜间施工证明管理制度执行落实到位,减少噪音扰民问题。2023年,共审批夜间施工单位124家次,督促整改3家,立案处罚2家,罚款4万元。(五)充分利用污染物在线监控平台、重点企业用电监控系统及门禁系统作为常态化执法检查手段,转变执法方式,提升非现场监管水平。2023年以来,共开展非现场检查31家次,指导帮扶企业39家。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环境监察执法队伍力量薄弱。泾河辖区内现有工业企业数量较多,企业总体环境管理水平相差大,整体环境管理水平低,环境监管难度大。执法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人员、服装、执法装备、执法证件不足问题。下一步将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做好环境违法行为整改,对辖区企业进行全覆盖有效监管,同时及时做好执法人员及执法装备建设工作。(二)应急管理工作相对空白。目前突发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缺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经费、应急处置人员及应急物资储备。下一步将及时与新区、新城对接建立快速、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切实提高辖区企业的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确保辖区环境安全。(三)环境执法工作外出交流学习较少。建议多和新区和西安市交流学习,借鉴好的执法经验,锻炼执法能力,提高新城环境执法人员整体水平。制定全年环境监察执法培训计划,及时组织开展各类交叉执法检查及培训,切实提升全体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环境执法人员培训及管理。制定2024年全体执法人员培训计划,强化全员对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以及行政执法程序规范化的学习,树立生态环境执法新形象。(二)强化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及应急演练工作。按照2024年突发环境应急演练计划积极开展突发环境应急工作,切实提高辖区企业的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确保辖区环境安全。(三)积极开展非现场执法监管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日常监管,加快涉气企业用电监控系统建设及门禁系统安装建设,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四)持续开展环境治理专项执法检查。将重点污染源监管与日常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对辖区重点涉气、涉水、涉固危废企业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的现场执法检查。(五)严格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工作。做好环境违法问题查处、规范执法文书制作、加强移动执法设备使用等工作,切实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六)持续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合理确定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按要求对重点排污单位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开随机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七)持续做好做好环境污染投诉查处工作。及时回复投诉人处理结果,提升群众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八)强化帮扶执法,靠前服务助力“事后监管”。始终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制定培训宣传计划并积极开展“送法入企”等普法活动。多措并举推动法治宣传常态化,强化执法监管与服务相结合,让生态环境法治观念深入企业、深入群众。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