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加强政采队伍制度建设,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效益。2023年,我中心切实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全面落实“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履行好采购人主体责任,不断规范运行体系,强化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全力做好采购服务,提升了政府采购工作全流程的规范化水平,完成了全年地方政府采购信息统计管理系统信息统计工作。截至目前,组织实施政府采购项目37个,采购资金2549.61万元,节支率为6%。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2023年,我中心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考核办法》相关细则,将政策功能的重点从交易环节前移到需求编制环节,切实贯彻落实预留份额、价格扣除、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单位等支持中小企业以及推进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支持乡村振兴等政府采购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和资金在促进经济稳增长、惠民生等功能作用,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2023年,全县政府采购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采购金额1842.35万元,占比率89.6%。深化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根据《陕西省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的工作方案》和《关于印发汉中市2023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我中心以“放”出效率、“管”出规范、“服”出便捷为目标,扩大采购人自主权,采购人可自行选择组织形式和采购方式;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府采购”,优化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建设,确保所有交易项目均在陕西省政府采购网进行计划备案,积极搭建电子卖场平台,全面推进政府采购交易、服务监督操作环节的电子化,提升了政府采购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履行财政投资项目评审职能,高效完成各项评审任务。2023年,我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提升财政投资评审服务力度,深化投资评审职能改革,坚持制度建设、机制建设、质量控制齐抓共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评审、高效评审、廉洁评审的工作理念,评审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为我县财政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提供了依据。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评审项目172个,送审预算资金104358.63万元,审定预算99333.21万元,为政府节约财政资金5025.42万元,平均审减率4.82%。严把政府公共投资五大关口,强化管理提升评审效率。一是严格规范资料送审程序,严格执行建设单位送审制度,坚决杜绝施工单位送审现象,严格审查项目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二是严格规范评审标准,以国家或行业有关计量、计价、计量定额标准为准绳;三是坚持项目现场勘查,按照设计核实相关数据、详实记录踏勘过程;四是严把“造价关”,对涉及漏项、工程量计算错误出入较大、项目特征描述不准确等其他非主观错漏的情况,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做到合理编制项目预算;五是严格实施复审制,每个项目须历经初审、复审、审定三个环节,最终出具正式评审报告。 注重业务学习与交流合作,推进评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实地到参与评审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了走访座谈。对各中介机构的硬软件设施,人员配备,档案管理等情况进行现场查看,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财政投资评审时效和质量进行充分沟通,就如何调动评审人员责任心、审核业务流程设计、分工协调机制等发表意见建议;二是组织召开了全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座谈会,建设单位、中介机构分享交流评审业务工作经验与做法,对评审工作的热点难点、需求变化、未来发展方向等各方面建言献策,为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推动我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2023年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涵盖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类。在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扶持本地企业,促进了地方小型企业做大做强,扩大了政府采购的影响力。2、2023年预算评审紧紧围绕我县年度重点建设项目,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项目多、专业人手缺、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齐心协力,进一步强化项目预算评审质量,大力提升服务水平。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专业不够,各方认识不足。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不熟悉,对采购活动组织程序一知半解;缺乏预算评审专业技术人员,基层交流学习不足,干部队伍建设不完善,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二是基础薄弱,效能发挥不足。我县政府采购信息化工作相较于其他地区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程度,信息化的使用效率低下,信息技术知识欠缺。2、改进措施:一是提高采购评审工作专业技能,提高采购人、建设单位、供应商、评审专家、中介公司多方的思想意识,加大法规业务方面的培训力度,组织交流学习活动,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二是持续落实年度采购信息全过程公开,积极搭建我县电子卖场,健全完善评审预警防控机制,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四、下一步工作措施1、履职尽责强动力,高效完成业务工作。一是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目录规定的范围实施采购,保质保量完成相关单位委托的采购业务;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府采购”新模式,按照“全省一张网”要求完善电子卖场,推动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进程。二是积极完成项目支出预算评审任务,完成基础设施类、民生事业类、生态环保治理类等重点建设项目评审。通过科学谋划政府采购预算评审工作,防范财政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扎实推进政府采购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健全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机制。2、跟踪问效强服务,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紧紧围绕“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落实力度。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降低政府采购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简化手续、压缩环节,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门槛,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提升市场调节效率。积极回应采购人关切,主动承接会计审计服务、法律咨询、会议服务等服务类采购,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领域的采购范围及规模,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保持统一,全力支持稳住经济大盘。3、规范流程强管理,建立廉洁长效机制。按照省市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规定,全面完善“先评审、后预算,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采购,先评审、后拨款”的管理机制,努力践行“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财政投资评审理念,时刻牢记廉政建设是评审工作生命的这一根本,坚持廉洁评审、阳光评审。强化评审流程运行,建立全程监督预警防控工作机制,以流程电子化、执行标准化、管理高效化、监管严格化为目标,使用专业技能、发挥评审职能,开展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的预算评审工作,为我县财政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