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临潼区建筑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建筑市场、建筑相关行业管理·建筑技术人员的资质(格)证书的申报、审批、年检、年报等 | |
住所 | 西安市临潼区人民南路建设局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鲁萍 | |
开办资金 | 4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自收自支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临潼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4.4万元 | 102.8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建筑市场管理及稳增长工作今年全区共有在建工地35家,总建筑面积207.035万㎡,总造价12.006亿元。开展专项执法大检查4次,查处国有土地违法建设项目16起,全部登记造册形成台账,责令停工,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关部门。2023年度共计核发施工许可证14个(包括补办),办证及时率100%。2023年在库企业共计39家,三季度区属建筑企业累计完成建筑业产值共计9.1亿元,同比去年三季度增长了15.64%,四季度数据待统计。培养新增入统企业3家。(二)建筑节能推广应用工作组织专家对全区7个项目开展建筑节能分部工程专项审核,审核面积达40万余平方米。全年共对8个项目进行会审。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应用工作,全区获得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二星的企业1家,三星企业共7家。(三)建筑领域扬尘治理及臭氧防治工作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施行差异化管理,制定《临潼区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差异化管理创A行动工作方案》,参与辖区内建筑工地差异化管理评审、公示相关工作。根据分类管理实施情况,适时调整、补充、完善工作台账,圆满完成重点区域4个、非重点区域21个在建项目的评定上报工作(A类11个、B类4个、C类10个)。对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力同一问题反复或多次出现的项目约谈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负责人,坚决停工整改,并严格按照“四个一律”进行处置;加强扬尘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设备管控,及时通报存在问题保证上线率。2023年度扬尘、臭氧防治各项工作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作考核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四)建筑领域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操作及普法培训8期,管理人员及一线安全操作人员集中培训1期,共培训2742人,超额完成年度市局下达2400人培训任务。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4家。(五)两类企业管理工作1、对全区15家两类企业商混、砂浆进行现场取样,全年集中对试块、原材料抽检80批次,经检测均达到强度设计要求。2、对全区非法商混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共查处8家非法商混企业,要求2024年3月份完善法定手续,并函告街办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理。3、对市环保督察反馈我区6家企业问题,我单位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对企业负责人现场约谈、做了谈话笔录、下发了停产通知书,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督促和指导企业完善法定手续,并告知企业资质办理流程及时限。(六)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积极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排查工作,摸清底数,对存在问题建立台账,制定可行性方案,确保工资发放到位。对因农民工工资支付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的项目予以全区通报批评,并记不良信用记录。对德杰、融创等重点点位,安排专人驻场,24小时掌握动态,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全年共处理协调融创桃源府、德杰德裕天下、大秦骊宫项目等农民工讨薪问题21起,涉及总金额860余万。(七)重点项目观摩会筹备工作组建工作专班,深入一线,依据项目特点分组落实,根据工程进度,制定任务清单和工程进度表,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和时间节点推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观摩任务圆满完成。(八)积极配合做好保交楼工作。为保证保交楼项目工程进度,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对阻碍施工进度的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协调解决。(九)信用评价工作目前全区系统平台项目共计54个,其中在建34个,竣工20个。针对施工现场、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照不良行为录入标准及时进行系统录入。全年以来,共计完成12项不良信息录入,涉及12家施工企业,12项通报。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今年辖区新开工绿色建筑7个,绿色建筑面积52.4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比100%,全面达到基本级绿色建筑要求,其中执行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建设项目21个,绿色建筑面积142万余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比为99%,圆满完成2023年度绿色建筑占比达到80%的目标任务。全年按照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施工的项目20个,装配式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比80%,圆满完成2023年度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40%的目标任务。(二)制定《临潼区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差异化管理创A行动工作方案》,参与辖区内建筑工地差异化管理评审、公示相关工作。圆满完成重点区域4个、非重点区域21个在建项目的评定上报工作(A类11个、B类4个、C类10个)。2023年度扬尘、臭氧防治各项工作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作考核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三)2023年完成新能源车辆替代90辆,超额完成任务,被市局推向“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四)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全年共处理协调融创桃源府、德杰德裕天下、大秦骊宫项目等农民工讨薪问题21起,涉及总金额860余万。三、存在问题1、由于我单位编制文件自1988年3月下发起至今未进行过调整完善,单位职责未有明确依据,导致执法委托书年审时被吊销。我单位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求必须有行政执法职能,目前,我单位委托执法权被取消、执法证被收回,建筑市场执法监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2、由于区内建筑企业中标率较低,影响产值增长。全区一些大型投资建设项目多由外地资质等级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承建,区内企业因资质、人员、设备等技术力量薄弱,工程中标率锐减,对我区建筑业产值增长造成很大影响。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做好建筑业增加值统计上报工作。开展我区建筑企业调查摸底,及时掌握企业情况,做好我区“五上”企业入库上报按季度督促企业及时上报建筑业产值数据,做到应统尽统,并每季度对企业进行一次走访,及时掌握企业动态。支持本地优秀企业资质升级、增项,支持外地企业本地化发展。引导企业从房屋建筑向水利、机电、电力、轨道交通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建筑经济领域发展,使之成为我区建筑业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统计部门要统一统计口径,顺应市场发展规律,按照国家调控政策,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或回暖时,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临潼建筑市场情况实际,适当调整任务量,建安量增减幅度,合理的下达建安产值考核指标。2024年,计划尽力孵化一级资质企业一到两家,孵化三家以上资质企业。(二)积极推广建筑节能应用,推进绿色城市发展针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全面开展过程性监管,加强对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环节监管,重点严查违反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行为,提高监管效能,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的理念为指导,积极对接、邀请专家对各项目现场指导,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2024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90%,城镇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40%。(三)加强两类企业管理工作采取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委托专家指导检查、不定期夜间等形式对全区“两类企业”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项排查整治工作,防范和化解“两类企业”重大风险,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和减少一般伤亡事故。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隐患要求企业做到“三定,一限”,即“定人,定措施,定整改方案和限定整改时间”。全面排查整治“两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惩治处罚一批危险操作,违规操作等突出问题的企业,曝光一批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倒逼企业把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对有实力企业采取上门动员、全区通报表扬等方式积极鼓励企业超额完成替代任务,对经营不善、资金不到位企业竭尽全力帮扶,确保完成任务。继续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全区搅拌站质量进行抽检,召开全区两类企业质量提升推进会,对各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四)积极做好国有土地及秦陵北麓建设监管工作定期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学习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教训,不断增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对《建筑法》、《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学习贯彻和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知晓率。进一步加强辖区国有土地及秦岭北麓骊山段国有土地上违法违规建设排查监管,扎实落实网格化管理。从源头遏制违法建设,确保违法建设查处、转办率100%。(五)加强在建工地、“两类企业”扬尘治理工作成立在建工地、“两类企业”扬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住建领域扬尘治理工作的领导。并计划于2024年年初组织召开在建工地、“两类企业”扬尘治理专题会议对联防联控专项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临潼区住建领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建立在建工地、“两类企业”扬尘治理工作台账,对全区在建工地、“两类企业”扬尘治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建立在建工地、“两类企业”扬尘治理扬尘治理工作台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存在问题较大的依法依规采取惩戒措施。将《8个方面加严管控40条措施》文件印发全区在建工地及“两类企业”并督促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对标要求抓好落实。按照市住建局《关于印发西安市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差异化管理工作方案(试行)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在对施工项目扬尘治理工作进行认真研判的基础上,将建筑工地分为A类工地(扬尘治理标准化工地)、B类工地(扬尘治理达标工地)、C类工地(扬尘治理严管工地)重点区域3公里范围内施工项目全部达到A类标准化工地要求。制定建筑工地创A行动追责问责处理办法。(六)配合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继续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大对恶意欠薪企业的惩处力度,利用好“实名制”平台和“企业信用评价平台”,对相关企业进行严肃处理;对重点项目,坚持把“最放心的人”放在“最不放心的岗位”上的原则,安排专人,24小时掌握动态,责任领导和劳务班组建立直接对话平台,早发现、早介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态度,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