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西安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西安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1 10:15
单位名称 西安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气象服务保障。公共及专业气象信息服务;气象服务项目开发;应用技术开发和信息咨询业务;辖区突发事件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气象科普宣传。
住所 西安市未央路102-1号
法定代表人 徐波
开办资金 155.2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陕西省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5.7万元 225.9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开办资金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抓好主题教育作为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的重要任务,坚持严字当头、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安排,明确总体要求、研究方法措施,精心组织实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确保主题教育落到实处,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年开展“三会一课”4次,支部活动12次,召开了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二)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坚持需求导向、项目带动,深化与交通、地铁、能源等部门合作,推进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个性化定制。1.打造大城市交通气象服务新样板。收集整理全市恶劣天气条件下26个交通拥堵点、45条交通拥堵路段、24条雨天事故多发路段、146处易积水点和路段信息,绘制完成西安交通气象灾害风险“一张图”,开发了西安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和最美公路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承接了公安部交管局交通安全应急管理培训班现场参观任务。2.全国首创轨道交通气象台迈入实体化运行新阶段。《西安地铁气象服务系统2.0版》业务化试运行一年,实现地铁线网内全域实况监测数据及各类预报预警信息的实时接入和可视化展示,提升轨道交通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3.深化市级部门合作,提供特色气象服务。与防灭火办、水务集团、轨道集团、地质、环境等部门加强合作,累计发布《西安高速公路气象服务专报》31期、《轨道交通气象服务专报》13期、《轨道交通气象预警信号》81期、《轨道交通重要天气报告》18期、《地铁天气播报》28期、《春运气象服务专报》43期、《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181期、《地质灾害气象服务专报》36期、《陕西交控集团气象服务专报》15期、《供暖气象服务专报》17期、《高新区汛期气象服务专报》76期。3.科学谋划项目,推动精细服务走深走实。向中国局申报了《恶劣天气大城市智慧交通气象服务试点西安建设方案》。《西安城市内涝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项目》《西安负氧离子监测发布系统项目》正在实施。向市监督管理局申报了《交通自动气象站建设规范》、向市文旅局申报了《西安旅游景区气象防灾预警与运营支持系统》。(三)构建专业气象服务新模式,护航经济社会发展。1.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有序开展。深度谋划、上下联动,召开多次会议研究落实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把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完成了西咸新区、临潼区2个开发区气候可行性论证。2.专业气象服务不断拓展。开发“钼都气象”微信小程序,完善“金堆矿区微气象服务2.0”合同,制作发布金堆矿区气象服务预警专报25期、预报产品183期。拓展与广东纳睿达公司合作,中标铜川市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项目。3.防雷电检测服务稳中有进。签订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2023年、西安市地铁运营分公司及地铁9号线2023-2024年防雷检测合同并已开展检测,完成高层、加油站、化工厂、石油集气站等高危行业检测。(四)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水平。1.“西安气象”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重要天气过程“一过程一策划”,全媒体矩阵总阅读量1.5亿次,“西安气象”微博粉丝达到173万人,比上年新增25万人。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达5万人。更新了全媒体中心现场直播设备。2.融媒体气象服务产品屡获荣誉。打造《节气说》、《节气推荐官》、《钦天监带您游长安》、《西安气象说》等精品短视频系列栏目,其中《钦天监带您游长安》在第五届全国气象短视频创作观摩活动中获得“全国十大微视频”殊荣、王耀祥同志获全省气象科普大赛二等奖。3.开展精细化服务,做好重大活动保障。重点做好中亚峰会、西马赛、第七届丝博会专项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制定靶向精准的发布流程和定制个性化服务材料,共发布专题预报51期。(五)坚持人才引领,保障气象事业持续发展。1.支持职工高层次教育。中心1人攻读西安理工大土木水利专业博士学位。2.申报课题4项。申报中国气象局城市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1项、市科技局《西安市道路交通大雾智能图像识别气象预警预报系统》、《西安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主要气象灾害预警关键技术及融合应用研究》课题,已到账37万元。申报省交通厅《大数据驱动下交通气象检测预报预警机制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经费15万已立项。SCI发表论文1篇,其他期刊1篇。(六)坚持安全生产,打造坚实后勤保障。1.做好后勤保障,大楼水电气暖等安全运行。完成预警中心维修、UPS机房搬迁,更换节能照明灯具463套。建立健全应急制度,强化安全巡查,做好日常值守,开展设备设施检查30余次,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做好大院绿化保洁,圆满完成了中亚峰会、三部委会议及兄弟单位交流学习等服务保障。2.规范食堂管理,提供优质餐饮服务。当天菜品当天送,每天小清洁、每周大清洁,坚持消毒,确保职工用餐及食品安全。合理营养搭配,保障职工工作餐、应急用餐等。3.规范企业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更正前期错账,规范一般纳税人税务管理,强化财务系统应用,整合财务报销流程,加强财会监督。结清2022年合作经营账务,明确双方债权债务,实现合作共赢。二、存在的问题一是行业气象服务融合业务存在短板,精细服务尚不能满足西安国家级中心城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二是专业预报服务岗位气象专业人才匮乏,年龄不均衡;三是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需要进一步规范。三、未来工作思路及措施一是持续抓好党建促业务工作。把党建与气象服务、安全生产有机融合,抓好青年职工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牢牢守住安全生产防控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打造特色精细气象服务体系。围绕重点行业,研发大交通、电力、旅游、供暖、城市内涝等城市运行个性化、定制化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以更优质的精细气象服务助推气象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诉讼投诉情况: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