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平县> 富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富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4-01 10:07
单位名称 富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地方志的编纂,全县地方志的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制定,收集整理研究历史旧志,编纂地方年鉴、概况或地情丛书,开展地方志的理论研究等。
住所 富平县政府大楼六楼
法定代表人 赵向武
开办资金 1.2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富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9.85万元 48.7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全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主要工作(一)持续抓好年鉴编纂一是完成《富平年鉴(2022)》出版发行。按照“一年一鉴、公开出版”要求,完成《富平年鉴(2022)》出版发行。全书设类目30余个,分目100余个,条目900余个,图片300余幅,反映大事、特事、要事,将“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富平县‘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设为专辑,收录了《富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年度特点和时代特征。二是统筹安排《富平年鉴(2023)》编纂工作。年初以“两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富平年鉴>编纂工作的通知》,4月中旬完成资料征集,并制订《<富平年鉴2023>编纂分配方案》,落实编纂任务,明确时限要求;5月份完成初稿编纂;10月份拿到书号,11月份完成第二次审校。三是提升编纂质量。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保密关、文字关和出版关,不断提高年鉴质量。四是持续常编常新。从框架设计上对篇目进行了调整,中国共产党富平县委员会、富平县人民代表大会、富平县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富平县委员会4个类目分别设置了重要会议分目,增设了机关事务服务、环境督查分目,将乡村振兴分目升格为类目,做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二)启动《富平县石刻志》编纂为坚定文化自信,记录富平石刻历史,传承弘扬石刻文化,讲好富平石刻故事,助力石刻产业加快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家园,以“富平石刻,一刻千年”为主题主线,全面启动了《富平县石刻志》编纂。2月份,在2023年第二次县政府常务会通过了《关于编纂<富平县石刻志>有关情况的汇报》;3月份,组织召开了《富平县石刻志》编纂大纲征求意见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富平石刻文献资料。随后,以两办名义印发了《〈富平县石刻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向各镇(街道)、各部门征集石刻资料;走访了石刻企业、工匠艺人、石刻理论研究者、文藏馆所30余次,征集相关书籍资料20余件;采访了何本善、刘兴汉、惠志刚及刘伯龄、景一泉、马建军等非遗传承人、文史专家,感受富平石刻魅力,领悟石刻文化精髓;赴耀州药王山、蒲城文庙、泾阳修石渡遗址、顺陵、定陵及石刻企业等考证富平石刻遗存,主动做好石刻资料收集;组织召开《富平县石刻志》编辑专项会议3次,交流编纂过程中存在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志稿质量。截至目前,已基本形成《富平县石刻志》初稿。(三)稳步推进第三轮修志一是落实编纂责任。严格落实责任包联制,持续推进第三轮《富平县志》编纂工作。在县志编纂上,以《富平县志》篇目为单元,实行工作任务交办,落实编辑责任,确保县志编纂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对第十二编、第十九编、第四编3个编目初稿进行修改完善。二是提高编纂质量。通过列举问题、现场指导、对照志鉴等方式,不断完善部门资料,提高编纂质量;通过工作例会、座谈会,总结交流编纂经验,增强业务指导培训,不断提升编辑水平。《富平县志(1989-2005)》被评为陕西省第二轮志书优秀成果。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先后参加了省市2023年地方志系统工作培训会和第八期全国年鉴主编培训班,集体在线观看省志办举办的《史志讲堂》培训会,提升编辑业务水平。9月27-28日,承办了陕西省市县(区)第三轮修志试点工作观摩会,并就富平县第三轮修志试点期间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制作修志成果宣传展板两块,现场展示近年来志鉴成果80余册,三轮试点、修志成果和会务组织得到省市领导和试点县市的一致好评。(四)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2023年,富平县地方志公众平台及政府网站“走进富平”栏目累计发布更新地情信息、文章130余篇,其中,《浅议第三轮县志篇目设置和定位》《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年磨剑雕琢求工——品读<富平县志(1989-2005)>》等理论文章被《陕西地方志》期刊采用,《〈富平年鉴(2022)〉公开出版》等5篇信息被省市以上媒体转发。截至目前,“富平县地方志”今日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信息文章640余篇,拥有固定关注读者4500余人,点击阅读量达370余万人次。“富平县地方志”公众平台已成为宣传富平文化、讲好富平故事的一张名片。(五)做好旧志古籍整理校注,推动镇志、部门志编纂出版《富平县旧志校注丛书》。坚守主阵地,打好主动仗,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回应公众文化需求,对已公开出版的四部旧志校注(孙丕扬纂明万历十二年《富平县志》校注、乔履信修清乾隆五年《富平县志》校注、吴六鳌修清乾隆四十三年《富平县志》校注、樊增祥修清光绪十七年《富平县志稿》校注)勘误校正,完成再版印刷,形成《富平县旧志校注丛书》成果,3月底完成印刷。古籍整理校注再结新果。整理校注了“关中鸿儒”李因笃的《受祺堂诗集》,开启了我县李因笃研究的先河。该校注书稿全套共四卷80万字,目前该书稿已交付三秦出版社审校。推动镇志、部门志编纂。向全县各镇(街道)、各部门印发了《加强部门志、行业志、乡镇志等以“志”命名出版物编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推进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庄里镇志》修改完善,全力配合省志办、中指组做好审定有关事宜。《富平县粮食志》入围陕西省第十六次社科奖成果(志书类)。(六)开展读志用志和地方志“七进”活动持续开展地方志“七进”活动,推动“读志用志”取得实效。向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读志用志、资料查阅100余次。5月9日,在怀德大书房设立方志驿站,举办了“方志驿站”揭牌暨志书“七进”活动,集中投放《富平旧志校注丛书》《富平大事纪略》《富平方志》《道西村志》等志鉴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快捷地阅读全新的志鉴书籍,提升地方志服务水平,助力打造文化强县。通过研学交流、会议推介等多种形式,向各镇(街道)、各部门,及富平石刻企业、文史爱好者等赠送《富平县志》《富平年鉴》500余册。与陕西省地方志办、耀州区史志办、山东省临沂市志办、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志办、韩城市志办等交流志鉴100余册。组织了陕西省地方志办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来富“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精神”实地研学活动,正宁县来富学习交流活动。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年鉴编纂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三轮县志编纂,全省率先启动;校注整理了富平旧志。三、存在问题1、一是编纂《富平县石刻志》时间紧,任务重,如期完成编纂任务压力不小。2、资料征集难,第三轮《富平县志》《富平县石刻志》已完成大部分编目(章节)的初稿编纂,但由于个别部门、单位重视不够,资料征集和挖掘的深度、广度不足。3、修用结合不够,地方志服务县域发展不够及时有效。这些问题和困难亟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改进和解决。四、整改措施1、加强学习,从制定《年鉴》篇目做起,学习兄弟县市先进工作经验;2、同文体、档案等文化部门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切实做好地方文化工作,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3、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开展好学习交流活动,提升人员素质及业务能力。五、2024年工作1、加快完成《富平县石刻志》编纂工作;2、做好《富平年鉴2024》出版工作;3、推进第三轮续修《富平县志》工作;4、办好“富平方志”微信和今日头条两个自媒体,宣传方志文化;5、积极开展地方志“七进”活动,营造读志用志氛围;6、规范单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创建和“四精”干部培养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绩效情况无诉讼情况无投诉情况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