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平县> 富平县社会保障中心

富平县社会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1 09:54
单位名称 富平县社会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群众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核算、发放,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城镇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征收、核算、发放及政策宣传。
住所 富平县频阳大道中段
法定代表人 侯梦晖
开办资金 19.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富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1万元 20.2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全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3.09万人,缴费20.91万人、征缴基金7116.92万元,14.84万到龄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年发放养老金2.67亿元,待遇入社保卡发放率99%。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135家41755人,征缴基金1708.52万元,支付待遇956人次1615.92万元,新增34家单位扩面798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503户25440人,征缴基金805.86万元,享受失业保险金1548人次264.47万元,为625人发放失业补助金75.06万元。切实保障好特殊群体社保权益,累计发放“八大员”及178号文件工龄补助19.63万人次1771.67万元,为被征地农民发放社保待遇补贴7.24万人次444.66万元。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一是紧盯民生福祉,成效明显、保障有力。任务包联“网格化”。聚焦社保民生实事、群众急难愁盼,落实“一竿子插到底”工作法,建立了覆盖全县16个镇(街道)268个行政村的网格化包联机制,采取领导包片、股长包镇、干部包村的工作方法,形成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重点任务、重要节点形成合力、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确保高效。调研工作“常态化”。落实大兴调查研究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大调研大走访”“人社服务进园区”活动,领导班子带队分组深入全县“两大园区”、重点企业、各镇(街道)、各村组,调研走访政策宣传、扩面征缴、干部作风、志愿服务等工作,听取意见建议、抓好整改提升。居民养老待遇提升实现“两步走”。一是制定了基础养老金逐年提标方案。今年5月,经我中心牵头拟定、人社局汇报、县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关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有关情况的汇报》,县财政率先在全市带头实现今后三年每年居民基础养老金分别增长10元、15元、20元的目标,确保实现中省“到2025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月人均达到180元”这一硬性要求。二是制定了缴费提档方案。鼓励村干部、党员带头缴纳1000元以上档次,示范动员身边亲属带头缴纳较高档次,示范带动群众热情主动选择较高档次缴费,今年较高档次参保比例较去年均有大幅提升。同时,联合税务部门召开全县征缴工作暨业务培训会,各镇村逐级召开专题安排会,明确缴费提档任务和时间节点,全力推进落实。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自今年7月1日起,全县工伤保险由市级统筹提升为省级统筹,省级统筹后,全省实行统一政策标准和支付流程,基金保障作用更强,支付待遇标准更高。目前我县正式开启“省级统筹”模式,全省社银平台已上线运行,社银平台支付已全面实现,保障了待遇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二是线上线下并举,宣传深入、经办暖心。线上“广发式”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电视广播、录制视频、编录情景小段子等企业群众喜闻乐见的线上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社保各项政策。我县齐村镇、到贤镇、美原镇、城关街道等16个镇(街道)相继推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缴费提档宣传视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实现镇村全覆盖、工伤失业保险宣传日益深入、影响持续扩大。线下“点对点”动员。政策宣传车“走街串巷”,社保服务队“走村入户”,进园区、入企业,依托镇村招聘会、全民健康跑、零工市场、就业集市夜市等多种形式和平台,制印宣传彩页8万余份,发放宣传手提袋8万个,悬挂横幅200余条,“面对面”宣传动员,让企业群众看懂“社保账”,算好“明白账”,切实将居民养老、工伤失业社保利好政策向企业群众宣传推介到位、政策解释到位、服务兑现到位。经办“心贴心”服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通过社保经办系统、手机APP等信息化平台,帮助逾14万待遇领取人员便捷认证资格,完成率100%,切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优化经办大厅布局,配强配齐便民设施,开设“绿色通道”“服务专窗”,全面实行业务“线上办”“掌上办”,持续打造群众满意的社保服务。定期“面对面”交流。深化“社保服务提质、助力企业发展”主题,定期组织企业代表、工伤医疗服务机构等召开座谈会,从政策落实、参保缴费、待遇申领、服务作风等重点环节进行交流探讨,听取意见建议,改进提升工作。三是持续惠企利企,纾困解难、服务发展。持续释放工伤失业保险基金在优化营商环境、助企服务发展方面的保障作用,通过一揽子助企利企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服务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作用,为华达陶瓷、盛钢管业等企业支付工伤待遇956人次1615.9万元(其中,雨中情防水、通源天然气等84家工伤医疗费309.9万元,华达陶瓷、盛钢管业、实丰水泥、奥派陶瓷等49家企业74名工伤职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315.6万元,奥派陶瓷、荣亨秸秆等11家企业19名工伤职工一次性医疗补助金109.7万元,盛钢管业、国网陕西电力公司、乔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7人工亡补助金684.2万元,为63名伤残职工发放伤残长期待遇196.5万元)。持续发挥失业保险稳岗补助和预防失业作用,为179家企业减负失业保险费402.9万元,向625人发放失业补助金75.06万元,为154户企业9158人发放稳岗返还补贴资金284.37万元。鼓励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市场就业能力,为陕焦化工、城南热力等企业163名职工申请发放岗位技能补贴28.3万元,为9家企业10名职工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5万元。持续规范工伤协议定点医疗机构,坚持“布局合理、方便就诊、专业医疗、优质服务”原则,择优签订富平朱老大骨伤医院、青岗岭医院等7家定点医疗机构为我县定点医疗机构,为工伤职工提供专业救治、优质诊疗服务。四是筑牢基金堤坝,防范风险、确保安全。抓好社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回头看”,制定细化《富平县社会保险内控制度》等19项经办规程,“岗位制衡”设置系统权限、“直插现场”开展外部稽核、“共享比对”消除疑点数据,确保基金安全。对全县重点企业进行实地稽核,反馈问题、督促整改。建立健全法院、公安、卫健、民政等多部门数据共享比对机制,杜绝重复多领,及时反馈问题、联动解决隐患。今天核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疑点数据547条,涉及违规领取6人21740.46元,已追回金额20940.46元;自查数据34条,涉及金额76461.48元,已全部追回。核查省部级下发失业保险疑点数据56人、涉及金额112940元,已全部追回。常态化抓好基金警示教育,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违法行为,建立了重点岗位、重点企业约谈问询制度,通报典型案例,教育引导企业群众、经办人员知畏守戒,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三、存在问题1.居民养老提档缴费难度大。受经济下行业大环境压力,虽然我们在政策宣传、示范带动、入户宣传、志愿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群众普遍对选择较高档次缴费还存在经济上的困难,导致选择较高档次缴费比例偏低。2.工伤失业保险整体参保率不高。受制于经济大环境,企业生产经营普遍不景气,系统参保数据显示,综合比对市场监管、工信、住建等部门主管的在册企业数据总量信息,全县工伤失业保险企业参保整体比例偏低。四、整改措施1.加大缴费提档宣传力度,积极推行村两委示范带头缴纳500元以上较高档次。继续采取网络、电视、公示栏等多載体、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居保政策,力争做到家喻户晓。2.继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进辖区内餐饮服装业、个体工商户、建筑工地、城镇新业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力争实现人员全覆盖。3.继续狠抓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克难攻坚,加大扩面力度,重点放在民营非企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努力完成市、县下达的扩面任务。做好失业人员各项待遇的审核上报工作。五、2024年工作计划1.城乡居民养老方面加强政策业务培训,制定学习计划,规范指导镇级权限运行情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各(镇办)社保经办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2.做好待遇到领人员按时申领待遇和待遇人员认证,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做好待遇暂停清理工作,及时办理丧葬补助金;简化申报流程,做好关系转移工作。3.切实落实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逐年在提高工伤保险待遇,为此在抓好征缴的基础上加强待遇支付管理,依法核定待遇资格,严格审核,在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落实好待遇调整政策,兜牢保障底线,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4.认真贯彻失业保险的方针政策,积极配合参保单位做好失业保险政策的落实、实施工作,及时接收符合条件的破产、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失业职工,力争应保尽保,应享尽享。5.加强失业保险政策落实力度,提升稳岗返还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大、中、小微企业申请稳岗返还补贴资金及符合申领条件的职工申请技能提升补贴。6.全面抓好社会保障经办服务工作,努力在宣传扩面、应保尽保上下功夫,切实在业务经办、服务作风上提效能,持续在基金监管、建章立制上求实效,时刻防范化解基金风险隐患,坚决守护好群众的“养老钱”、企业职工的“救济金”,努力实现富平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奖惩:无投诉:无诉讼: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