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年来,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我站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提高种子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强化辖区内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1、完成全年种子质量抽检工作。配合市种子站在春秋两季分别抽查区域内种子经营企业、经营门店3个,扦取玉米种子样品5份,小麦种子样品6份,经抽检,种子样品净度、发芽率和水分等三项质量指标全部达到国家大田用种以上标准和标签标注标准,综合判定质量合格率为100%。2、完成全年种子备案管理工作。一是完成春季玉米种子备案管理工作。办理玉米种子备案单237单,其中受委托代销50单,经营不分装187单;备案网点数188个,其中受委托代销10个,经营不分装178个。备案玉米品种87个,备案数量11.2万公斤左右。二是完成秋季小麦种子备案管理工作。共办理小麦种子备案单111单,其中受委托代销19单,经营不分装92单;备案网点数94个,其中受委托代销5个,经营不分装89个。备案小麦品种34个,数量19.1万公斤左右。3、顺利完成转基因检测工作。根据《关于做好2023年全市农作物转基因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铜种管发〔2023〕19号)要求,我站严格采用Cry1Ab/Ac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对辖区内所有玉米制种、试验示范、育种基地的自交系、参试品种和育种材料进行了Bt蛋白基因筛查。共检测品种69个,材料23个,完成试纸速测92份,结果均呈阴性,未发现转基因成分。圆满完成了2023年玉米制种及品种试验苗期转基因检测工作,为我区以后开展转基因检测工作夯实了技术支撑。(二)高质量推进黄芩品种试验研究工作1、品种选育“耀芩1号”黄芩品种选育从2018年7月采收野生种子开始到2023年7月完成初审,历时五年,完成了5次人工定向选择、4个地区的区域试验、10份样品检验检测、31个点位称重备检,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历经1800多天时间,终于完成了全部试验进程,选育出了条直、粗壮、质硬、黄芩苷含量高的耀州黄芩品种“耀芩1号”。这是我省首个参加审定的黄芩品种。“耀芩1号”的成功选育,将填补我省没有黄芩审定品种的空白,从种源上提升耀州黄芩的品质,为我区作为首批“陕西省现代农业中药材全产业链典型县”提供优良的种源支撑,将为耀州黄芩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和大面积推广种植、农民增收和中药材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耀州黄芩”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其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药效含量等品质综合性状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耀州野生黄芩苷含量达到15%左右(国家标准9%),目前全区种植面积约5万亩,产量3万吨,黄芩种植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下一步,我站将根据初审专家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充实选育报告内容,加强数据支撑力量,尽快完善资料,确保“耀芩1号”黄芩品种顺利通过终审。2、耀芩1号扩繁“耀芩1号”品种选育试验进程已全部结束,今年进入种子繁殖阶段,通过空间隔离的办法,选择周边500米范围内无黄芩种植且种植条件较优越的田块进行种子稀薄繁殖,生产出纯度较高,质量较好的基础种子。7月份,我站在关庄镇树林村建立“耀芩1号”良种繁育田16亩,种子来源于宝鉴村黄芩试验基地18C-5-2小区种子,用种量2900克,良繁田于7月20日旋耕整地,8月18日人工撒播种植,9月1日开始出苗,10月19日人工除草一次。黄芩生产梯度试验黄芩生产梯度试验地点安排在孙塬镇宝鉴村,试验年限2023年8月至2025年11月,试验共分为三部分:撒播播种量梯度试验、条播播种量梯度试验、条播施肥量梯度试验,试验用地4亩,总用种量6840克,8月开始撰写实施方案,采集种子、试验田间设计、小区整理等工作。9月1日开始人工分小区种植。生产试验播期较往年提前,播时墒情较好,冬前出苗整齐,全部试验小区符合试验要求。4、太空种子比较试验太空种子种植在孙塬镇宝鉴村,共进行了三次育苗移栽,第一次营养袋点播育苗8300袋,用种22克,第二次营养袋点播育苗2000袋左右,用种14.5克,第三次营养袋点播育苗680袋,用种6.3克。2023年共进行了两次播种,4月27日,将3次育苗出苗全部移栽到比较试验小区。期间无追肥,未喷洒农药,人工除草3次。9月1日,将采收的太空种子在中药材示范园进行种植。太空种子比较试验花期遇强秋淋天气,结实率受到一定影响。通过对耀州太空黄芩新品种的长势、株型、花色等农艺性状的观察比较分析,其平均株高、单株分枝、产籽量均低于耀芩1号。较好地完成小麦、玉米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工作1、玉米品种展示示范今年4月份,在石柱镇石柱村建立玉米试验示范展示田一块,面积25亩,试验示范品种10个,试验品种种植密度4500-5000株/亩,行距60厘米,株距25厘米,主推集成技术“5335”模式。从长势来分析,展示品种抗性好、抗病性强的有:东单1331,陕单650,ND367。依据产量预测结果分析,东单1331亩产1116.66公斤,产量最高。2、小麦品种展示示范今年10月份,在关庄镇关庄村建立2023—2024年度旱地小麦品种试验示范田90亩,示范品种铜麦6号,展示品种10个,通过田间观察比较,目前出苗情况整体较好,我站将接续做好小麦试验田间管理、观察记载等工作,通过对品种之间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等进行比较,旨在筛选出适宜我区旱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旱地小麦品种,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四)创新驱动农作物新品种引进通过对前期试验示范品种进行的各项数据的观察、记载和测定,结合对农作物新品种在我区的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等综合性状的科学分析,引进农作物新品种2个,其中,玉米新品种为东单1331,小麦新品种为伟隆169。(五)科学地提出春夏、秋播主要农作物品种布局意见为了提高我区粮食生产水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优势,根据去年春夏、秋播农作物大田生产及品种试验示范观摩考察结果,结合大田生产实际,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和农民群众意见,科学地提出了2023年春夏、秋播主要农作物玉米、油菜、小麦、豆类、薯类等品种区域布局指导意见,具体指导意见已按期以函的形式发送至各镇办。(六)积极开展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积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积极征集地方特色品种,对一些优异资源进一步进行宣传保护,让其发挥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和育种研究。按照《关于补充收集种质资源有关工作的通知》(铜种管发〔2023〕33号)要求,我站于10月份到照金镇尖坪村对之前已上报到省种质资源库的失活种质资源楸子和花红进行再次采集,共计两份,并已报送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二、主要工作扎实推进1、聚焦常态开展包联镇办和乡村振兴工作一是包联镇办工作。重点督促天宝办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大气象灾害防范、产业项目运营等涉农方面重点工作。二是驻村帮扶工作。认真落实年度驻村帮扶计划,严格遵守驻村工作纪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加强对关庄村群众收支情况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监测预警,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分类帮扶,实行动态清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年共参与入户走访50余次,走访群众140余户,做到全覆盖,解决实际困难8件;积极参与关庄村森林防火、重大活动维稳值守等重点工作;配合关庄村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2、多措并举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一是按照学习计划,利用每周一例会、三会一课、个人沉浸式自学等方式及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坚持凝心铸魂,努力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出感情、学出担当,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严格按照工作安排认真检视整改。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始终,查找工作短板,查摆自身不足,深刻检视剖析,截止目前,共检视问题5个,现已全部整改到位。三、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创新驱动后劲不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新路径不足,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劲头。二是项目建设保障缺位。2021年实施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和主要作物骨干品种筛选示范项目均已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但两个项目资金未到账。整改措施一是积极带动有专业技术的年轻人才,努力创新工作思路;二是加强品种示范园区建设。下一年重点工作计划一是接续做好2023-2024年度小麦品种试验展示工作,扎实开展田间管理及田间观察记载;二是强化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从严从实从细做好2024年主要农作物种子备案、玉米制种及品种试验苗期转基因专项检查工作;三是根据往年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结果,结合大田生产实际,科学合理地提出2024年春夏、秋播主要作物品种区域布局指导意见;四是继续开展黄芩区域试验、太空种子比较试验,完成“耀芩1号”黄芩品种选育终审工作;五是认真开展驻村帮扶、包联镇办及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