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耀州区> 铜川市耀州区民生发展中心

铜川市耀州区民生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1 09:09
单位名称 铜川市耀州区民生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监督推进民生工作相关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做好相关民生保障工作;负责拟定全区以工代赈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开展全区以工代赈项目储备申报工作;负责做好年度建议计划编制与上级部门的平衡衔接;负责做好以工代赈项目的日常管理;参与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以工代赈资金及各类配套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完成区发展和改革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住所 铜川市耀州区政府518号
法定代表人 刘飞
开办资金 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耀州区发展和改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75万元 4.28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耀州区民生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抓实产业发展、强化就业培训,促进由保脱贫向提质增效转变。就业方面,按照“联园区、接产业、促就业”总思路,依托11个就业创业督帮队每月至少1次到安置点督导暗访,采取信息推送、公益岗位、市场主体带动等多途径,确保有劳动力有就业意愿搬迁户“一户至少一人”就业。产业方面,重点抓好社区工厂、特色农业基地等建设,确保搬迁群众分红全覆盖、不断档,关庄、庙湾、小丘等安置点紧扣奶山羊基地、香菇基地、苹果基地等,联农带农机制不断深化。(二)抓细设施提升、强化公共服务,促进由保基本向提档升级转变。顺应搬迁群众美好生活期待,从“最需”处入手,在“最急”上发力,协调解决锦阳新城、五台小区2个800人以上安置点的城市集中供热问题,极大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五台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红白喜事设施基本建成,日间照料中心、以城带乡扶贫展柜等已交付使用。协调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协调整合资金284万元,支持安置点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基础设施提升。争取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支持,实施总投资160万元的锦阳新城安置点补短提质项目,彻底解决小区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三)抓牢社区治理、强化群众融入,推动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服务转变。印发《关于推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暨争创省级示范安置区的通知》,将陕西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和《陕西省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安置区奖励评定标准》编印成册,指导各安置点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着力解决服务搬迁群众“最后一公里”路径不畅问题,打造“社区便民管家”服务品牌。同时,严格落实“两服务一公开”便民服务,对搬迁群众的原村干部和搬迁安置地小组长的联系方式予以张榜公布,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办事。(四)系统谋划,大胆创新,做实做好以工代赈项目。召开耀州区以工代赈工作推进会及政策培训会,解读“十四五”以工代赈政策,讲解以及以工代赈项目管理规范模板,提高以工代赈项目的影响力和规范性。圆满完成董家河镇凤柳村、冯家桥村以工代赈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采取村民自建模式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并在汉中召开陕西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暨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做交流发言。坚持每月对以工代赈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督促镇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财政部门按程序及时拨付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加强项目资源管理,建立项目资产管理台账,落实专人管护工作。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全区易地搬迁户有劳动力2022户4146人3930人已就业(转移就业2198人、创业58人、涉农及灵活就业1112人、公益岗位562人,216人因本人原因暂无就业意愿)。11家社区工厂带动就业24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3人;奶山羊产业带动273户搬迁户实现户均月增收500元,香菇产业促进搬迁群众年均增收1到2万元。以工代赈方面,2023年下达的2个以工代赈项目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董家河镇凤柳村新建混凝土道路1500米,修复西柳、东柳、凤凰通组道路1100米,配套完善部分排水渠。董家河镇冯家桥村完成修建混凝土道路1260米,拆除旧水沟483米,改造修建原明渠排水沟为管网3280米,修建人行道234米。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68万元,占以工代赈资金的47%。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安置点人员配置、搬迁群众增收渠道优化、群众就业渠道窄等方面仍显不足,需要不断加强、加倍努力、加快推进。改进措施:支持城市安置点群众就业:根据后续扶持“1+7”机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安排30%的岗位用于搬迁群众就业;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比例:目前,安置点资金主要依靠发改系统争取的上级以工代赈资金,后续要争取更多的资金向安置点倾斜,专项用于安置点配套产业、就业、公共服务等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大中型安置点支持力度:在智慧社区、新实践文明站、“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方面,争取市财政资金支持,各行业部门倾斜项目资金,集中打造全省示范点。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2024年工作重点1、抓好包村帮扶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安排部署,全面宣传、执行好党的帮扶政策,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继续做好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全力推广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同时,聚焦劳务报酬发放红线,从严审查项目计划、资金投向、劳务报酬、分红比例等,从源头上把控资金额度、投向和效益。3、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积极协调对接相关部门,从就业扶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社区融入及管理等方面入手,相互配合,早日实现易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4、做好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