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农作物、果树、蔬菜等病史测报、检疫、防治、指导推广农业新技术土壤监测、化验及配方施肥 | |
住所 | 铜川市耀州区塔坡路5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玲 | |
开办资金 | 119.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耀州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95万元 | 49.9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深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省委“三个年”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业务开展情况(一)强化科技宣传培训,主动开展农业生产指导服务。1、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开展春耕春管、病虫草鼠害防治、果园管理、秋收秋播、科学施肥等技术培训35余场次、农膜污染和大气污染宣传26余次,通过微信群、电话、来访、田间地头等形式分散指导500余次,共培训人数3000余人次,制定印发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方案、指导意见等技术宣传资料2万份,充分利用科技宣传月活动、技术培训会、驻村工作队等多渠道进行技术宣传,提高群众对粮食生产重要性和生产技术的认识与掌握。2、及时完成统计报表,发布农情农事信息。开展墒情、苗情、病虫情调查100余次,填报病虫报表154期,病虫预报6期,电视预报2期;发布墒情简报农事建议10期,施肥配方2期,耕地质量监测报表上报2期次,化肥供需报表上报6期次;填报苗情调查表4期,上报粮食生产分析。通过电视、微信、App等发布各类指导意见26余期,全方位服务农业生产。(二)开展试验示范,提升耕地质量。1、开展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在小丘镇乙社、原党村和石柱镇光明村,建立了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区3个,示范区应用技术模式为“配方施肥(有机、无机搭配)+良种+种肥同播”。完成农户施肥情况调查100户,全部录入了施肥系统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我区配方肥、复合肥、复混肥等配方技术覆盖率93%等。2、完成肥料试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①完成2022年播种玉米、小麦肥效、化肥利用率试验土样分析数据7组,②完成2023年肥效、肥料利用率试验规范种植4个,开展苗情调查2次;③印制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1万份,涉及农户2.5万户,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5.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覆盖率92%以上;年化肥使用量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机械施肥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2%。3、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与耕地质量监测。①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评价报告显示我区耕地质量等级处于3-9级之间,集中位于5、6、7级间,5-7级间占比93.32%;②完成2023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70个土壤样品采集、研磨、处理;③完成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6个样点土样采集12份,研磨处理土样12份,装袋外检样品12份。④收到2022年外检土样反馈数据6组,数据全部录入了耀州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库;对2022、2021年2年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土壤养分含量4项提升、2项降低,耕地土壤整体质量有小幅度提升,单位质量有机质提高了0.01克/公斤、PH值下降了0.0325(下降对耕地质量提升有利)、全氮上升了0.0194克/公斤、速效钾下降了3.1755毫克/公斤缓效钾下降了194.0393毫克/公斤、速效磷上升了0.17559毫克/公斤。(三)强化植保服务,推动绿色防控农药减量。1、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控。建立小麦病虫监测点7个,主要监测预警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小麦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玉米病虫监测点3个,布设草地贪夜蛾诱捕器30个,主要监测预警玉米螟、粘虫、蓟马、草地贪夜蛾、大斑病等病虫害;果树监测点1个,布设苹果蠹蛾诱捕器29个,主要对苹果腐烂病、早期落叶病、苹果锈病、苹果山楂红蜘蛛、金纹细蛾、苹果蠹蛾等主要病虫的种类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监测预警。从3月底至10月份每周定期进行田间调查,准确掌握各种作物病虫发生动态,按时填报小麦、油菜、玉米、果树等重大病虫周报表,今年共填报小麦病虫报表65期、油菜病虫报表13期、苹果报表12期、玉米25期、苹果蠹蛾报表20期,其他19期,病虫预报6期,现场培训4次,电视预报2期,发放小麦、玉米等病虫害防治明白纸3000余份,及时指导我区病虫害防控工作有序开展。2、做好小麦、玉米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一是做好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工作。在小丘镇乙社村、关庄镇七堡村、石柱镇光明村、王益村等镇村完成5000亩小麦千亩示范田和5000亩应急防控田“一喷三防”飞防。在石柱镇、小丘镇、董家河镇、关庄镇、锦阳路、孙塬镇等镇办完成40000亩小麦“一喷三防”物资发放任务,主要以小麦百亩样板田的村组为主,共发放药剂2576公斤,其中杀菌剂1184公斤,杀虫剂1392公斤,微肥3590公斤。宣传倡导群众开展自防自治,联防联动,保证我区今年小麦“一喷三防”工作顺利开展,为夏粮增收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开展玉米大豆“一喷多促”工作。3、全力做好植物苗木调运检疫工作。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完成了3家苗木企业和1家种子繁育企业备案登记手续,并在检疫系统建立苗木、种子产地繁育申请,开展苗木、种子产地病虫害调查两次,全年开具植物调运检疫证29份;种子检疫要求书37份;产地检疫证4份,为苗木繁殖企业、种子经营商户安全生产、销售做好服务。取得的社会效益1、通过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提升农药利用率。①通过开展化肥减量试验示范,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覆盖面积35.5万亩,覆盖率92%,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2%;②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加大统防统治示范面积和物理防治技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通过示范带动推广植保新机械、新药品、新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28万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31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农药利用率持续提升。2、利用宣传指导做好地膜使用回收减少地膜危害。①引导经营主体、农户使用厚度不得小于0.01毫米地膜和生物降解、草纤维等农用地膜,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减少农膜使用量,指导做好地膜使用和回收台账记录。印发《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农用地膜污染防治宣传明白纸》各1万份,开展宣传20余场次,多种渠道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农用地膜危害的认知度,自觉回收残膜和减少对普通农膜的使用;②制定了残膜监测工作方案,完成3个定位监测点,15个样方开挖取土采样、漂洗、晾晒及称重工作,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点地膜残留量处于合理范围以内。3、完成土壤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协同监测。完成5个省级定位监测点,土壤与农产品样品采集、处理、化验,数据显示各项化验分析值全在安全范围内。三、存在问题1、群众对粮食生产和技术掌握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低,群众对参加技术培训、病虫防治等没有积极性,培训组织、病虫普查群防群治难度大。2、技术力量薄弱。中心人员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业务站技术力量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和创新精神。、3、推广经费严重不足。财政拨付日常公用经费不能维持日常开支,更无法满足新品种、新技术、新药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四、整改措施1、创新培训机制,增强培训实效性。通过调整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坚持把农民是否需要、是否接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坏、质量高低的标准,不断探索农民培训的新机制、新措施,让农民乐于接受培训。2、加强全体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认真落实线上线下专业课程的学习,增强专业素质。鼓励老人带动新人,传授实操经验,深入田间地头,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提高新人专业技术能力。3、努力通过各种渠道筹措专项资金。五、2024年工作计划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做好防灾减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面积稳定在37.3万亩,产量稳中有增。做好耕地质量、重大病虫草鼠害监测工作,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加大技术推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计划争取小麦“一喷三防”、大豆玉米“一喷多促”项目补助资金200万元,实现技术应用全覆盖,粮食增产增收。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计划争取资金30万元。做好农业环保宣传、农膜使用回收工作。计划争取农膜使用回收项目资金100万元。配合做好大唐种业公司旱作示范基地项目和德祥实业公司香菇产业园项目建设。围绕中心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张向阳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蒲岳建被评为全省土肥水工作先进个人;常继伟被评为全省植保工作先进个人。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