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龙县> 黄龙县植保植检站(黄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黄龙县植保植检站(黄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发布时间: 2024-03-31 22:14
单位名称 黄龙县植保植检站(黄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检测、防治保障。农业植物病虫监测,农业植物检疫,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农用药械管理。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住所 黄龙县中心东街5号
法定代表人 侯涛
开办资金 56.7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龙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1.14万元 242.72万元
网上名称 黄龙县植保植检站·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积极推进植保植检工作,降低病虫灾害水平。一是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我站加大投资力度,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县开展病虫草鼠的调查活动,重点对黄龙县三岔镇、界头庙镇、圪台乡实施病虫鼠害综合防治,主要针对苹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蚜虫、苹果腐烂病、红蜘蛛、晚疫病、土蝗、鼠害及施药工具等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防治面积约81.7万亩,技术到位达到100%以上,防治效率达85%以上,危害率控制在5%以内。二是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2023年共发出具有防治指导意义的病虫情报10期计1200余份,未出现病虫信息迟报、漏报、误报现象,能及时将情报传递到每个行政村,有效地指导了全县防治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农作物的安全生长,为我县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积极推进绿色防控。我站在三岔镇、界头庙镇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点2个,示范区面积200亩。目前,共悬有害生物诱捕器8000套,悬挂黄板10000余张,发放农药器械30余台,通过示范带动周边区域开展绿色防控5万亩。通过推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在三岔镇孟家山建立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示范区1个,面积约200亩左右。示范点共计设置诱捕器50个,悬挂黄粘板2000张。通过各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施,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下,有效地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加强有害生物监测。我站采取“分类治理、分类指导”的原则,实施“监测、监管、消杀”阻截防控策略,狠抓苹果蠹蛾阻截防控措施的落实,全县共设置了有害生物监测点25个,悬挂诱捕器25个,固定专人管理负责,坚持三天检查一次,高峰期一天一查,每周一报的制度,并建立了病情调查档案,防止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县,截止目前,尚未发现监测的有害生物。五是扎实推进农作物病虫害普查。我县结合实际,根据《黄龙县农作物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实施方案》,确定普查对象主要以外来入侵病害、虫害为主,采取面上调查的方式,完成了7条路线、7个乡镇、35个普查点、105块地块的普查工作。截止目前,数据已通过审核汇总上报,通过普查发现苹果棉蚜、意大利蜂等虫害,由于种植地块较小,只发现个别病害发生,因危害轻、面积较小,尚未达到设置样地标准,总体情况未发现其他外来生物入侵病虫害。六是积极开展有害生物调查。我站认真开展李痘病、菜豆象等有害生物调查工作,通过在我县石堡镇桃园调查并未发现李痘病毒病;在我县金德龙超市、邮政超市和粮油经销等门店调查并未发现菜豆象等有害生物。七是加大调运检疫监管力度。2023年共签发调运检疫证书42份,其中检疫合格种子15.4万余公斤,检疫合格苗木1.6万余株,共开展种子市场检查8次,出动检疫人员26人次,检疫合格种子10万余公斤,为确保我县农业生产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八是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化学除草实验。按照陕西省植保总站及延安市植保植检站安排,确定在黄龙县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除草试验和示范,试验和示范采取设置苗前土壤封闭喷雾处理。试验前期科学制定高效安全的除草技术方案,根据试验设计,选择地势平坦、土壤性质和肥力均匀一致,杂草常年发生的田块为试验田,同时准备药剂和施药器械、制作标牌等,有效指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除草试验工作开展。落实试验面积5亩和示范面积31亩,采取大豆玉米间作3:2种植模式,玉米品种选用延科288,大豆品种选用铁豆39。化学除草实验共有9个参试药剂,其中:土壤封闭处理共有9个参试药剂,设8个处理组合,重复三次。示范区共有4个参试药剂,设3个示范区和一个空白区,每个示范区10亩,空白区1亩,试验过程中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草情、不同生育期进行药效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类型除草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除效果,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通过试验示范,扑乙防效较为明显,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我站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计划,主要针对源头进行抽检工作,并将检测结果予以公示,并对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市场网点进行监测,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添加剂、化肥,减少有毒、有害农资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施用,减轻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保障全县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截止目前完成速测任务3420个样,定量检测115个样,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二是加大绿色、有机等农产品认证力度。坚持以“标准化、品牌化、可溯化”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和激励作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目标,根据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农产品认证奖励机制,积极推动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三品一标”认证积极性。2023年申报有机认证企业合作社4家,名特优农产品申报2个。三是黄龙县高山冷凉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项目应用推广。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重要指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质量效益,按照《陕西省全产业链标准化应用推广项目实施要求》的文件精神,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在圪台乡马场村建立了高山冷凉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点1个,示范点通过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并组合配套,进行蔬菜健身栽培,提高其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减少化肥、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达到无污染栽培的目的,生产出高质量的蔬菜产品。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及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推行工作。我站依托省级追溯平台,已将28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家省级龙头企业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范围。同时将合格证开具、查验纳入日常巡查和监管内容,并实行月报告工作机制,定期对试行主体进行检查。截止目前,我县已全面推进试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干果公司、黄龙县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9个企业及合作社已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703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134.7吨。五是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在市农业农村局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提升行动的各项要求,全力推进实验室“双认证”工作。2023年3月23日取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5月17日取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CATL),批准种植业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参数15项。(三)强化宣传培训,普及植保新技术、积极引导安全生产和消费。2023年,我站加大宣传力度,将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2023年印发了《黄龙县植保植检站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植物检疫工作的通知》、《黄龙县植保植检站2023年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方案》、《2023年黄龙县苹果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等文件。设立宣传点,深入基层发放宣传单、集中讲解等形式向广大农民朋友宣传植物检疫知识。截止目前印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在全县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知识培训,安排技术人员深入全县乡镇基础,开展知识培训6期500人次;及时让农民及时掌握防治技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面源污染,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通过一系列手段逐步达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从而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二、取得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植保站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实验室通过了“双认证”,县农检站被市农业农村局评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三、存在问题。一年来,我站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对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工作创新意识不强,2023年度从业人员共8人,专业人员短缺,专业性强,业余人员均需长时间培训才可完成专业工作。四、整改措施。继续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我县农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二)积极创建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农产品品牌认证力度,全面开展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推行,创新经营机制。(三)加强经营管理。使我县植保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抓好农产品源头抽检及检测力度,巩固提升实验室“双认证”工作的成果,确保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