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龙县> 黄龙县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

黄龙县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31 22:13
单位名称 黄龙县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水情旱情监测预防预警。编制重要河流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灾预警和洪水的调度方案;防御洪水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撑,防洪保护区洪水影响评价工作。负责全县河道管理工作。完成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住所 黄龙县石堡镇城东
法定代表人 杨世春
开办资金 268.0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龙县水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7.07万元 137.69万元
网上名称 黄龙县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工作,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县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在县防指、县水务局的领导和市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业务开展情况。(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开展情况。1.巡查检查强力督促整改。今年汛期组织人员多次对仕望河、澽水河、石堡川河等主要河流、库坝、涉河在建工程等开展全面巡查检查,共排查督促整改妨碍行洪问题4个,跟进监管涉河在建工程9个,确保了主要河流行洪畅通,库坝运行正常。2.值班值守及时发布预警。自5月26日进入汛期以来,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密切关注并及时发布各类雨水情信息。通过山洪灾害监测站点、河道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随时关注掌握全县雨水情变化;通过水防二次叫应群发布水旱灾害防御相关信息,确保预警信息直达一线。汛期先后发布山洪灾害书面预警8期,电话预警50次,向163名责任人发送山洪灾害预警信息68条。3.修编预案全面落实责任。3月份组织人员修编了《黄龙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黄龙县主要河流预案》《黄龙县城区防洪抢险撤离应急预案》《黄龙县尧门河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等4个专项预案并报批公示。督促指导7个乡镇、14个山洪灾害危险区的社区村修编了镇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更新落实了尧门河水库及3座中型以上淤地坝防汛“三个责任人”,并落实了责任人职责在黄龙县人民政府网进行了公示。先后组织了水库调度、在建涉河项目安全度汛演练,指导各乡镇围绕山洪灾害防御开展演练10余场次。4.加大宣传提升防御能力。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防震减灾日和安全生产月等集中设点进行宣传,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宣传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共制做宣传横幅8个,宣传展板20个,发放宣传杯200个、宣传塑料盆300个、宣传扇1000个,印发宣传彩页2000余份。印制《水旱灾害防御应知手册》500份,在城东、大广场和城西小广场分别张贴了《黄龙县城区防洪撤离示意图》,在7个乡镇张贴了普及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宣传栏。(二)抗旱工作开展情况。1.是广泛发动群众,提前调度水源,会商研判可能出现的旱情。根据轻重缓急,科学调度,坚持把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放在首位,确保了人畜饮水安全。对我县抗旱服务队进行了充实,重新修订了抗旱预案,按照抗旱预案和“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正确处理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关系,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在城区对备用水源三口大口井进行了检修,并根据尧门河水库蓄水情况做好随时启动大口井的准备,保证了县城应急供水安全。2.加快第二水源公寨沟水库工程的施工进度。县城唯一的水源尧门河水库为小Ⅰ型水库,库容有限,随着县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如遇干旱年份水库蓄水量不足,将会造成县城供水困难,因此我们与第二水源工程建设单位多次协商,多措并举,加快公寨沟水建设进度,确保双水源供水保障饮水安全。3.多部门协同配合形成抗旱合力。提前准备,面对可能发生的旱情,各乡镇和相关部门提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可能受旱地区群众提供帮助。气象、水务部门及时分析判断气象、水文态势及旱情发展趋势,为指导防旱抗旱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农业部门派遣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指导群众加强农作物的水肥管理,采取覆盖遮阴等措施,保墒抗旱;电力部门也全力配合,保障抗旱工作用电。(三)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1.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全年组织人员对石堡川河、仕望河、澽水河等27条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及主要支流、库坝、涉河在建工程等开展排查检查9轮次,发现问题30个,下发告知函12份,通报3起,完成整改30个。2023年省市反馈河道“四乱”问题30个,全部按期完成整改并上报销号。2.积极复核水利部反馈遥感图斑。4月份组织人员现场复核水利部2023年反馈遥感图斑173处,并逐一收集相关举证资料上传复核,同时对2021年底水利部反馈的60处遥感图斑进行了复核举证,累计复核的233个图斑全部通过水利部水利门户清四乱信息管理系统的审核。3.扎实推进各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今年以来,按照省市要求,陆续开展了河道水生态环境“三清一净”、河道管理范围线内违规种植“小菜园”、河道非法采砂、冬季河道集中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城区清理平整河道6公里,各乡镇清理河道垃圾50余吨,清理恢复河道78公里,清理整改河道小菜园3处;在县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采砂行为的通告,印发宣传单1000份,督导检查86次,排查整改问题1处。冬季河道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正在有序开展。4.完成省市下达的河湖健康评价任务。配合省市对石堡川河、澽水河、仕望河、小南川、仙姑河等5条河流进行河湖健康评价。组织实施了沙曲河、李家河、小南沟3条河流的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评价任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将山洪灾害设备平台全部迁入信息化建设平台,配合信息化建设新布设监测站点58处。日常利用无人机技术巡查管理河道,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主要河流、库坝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整合完善提高。(二)实施完成了2023年下达的3处水毁修复工程;实施完成了城区西河麻地湾段河道清淤工程。开工实施了石堡镇、圪台等四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编制完成了李家河山洪沟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河道防洪能力明显提升。(三)明确石堡川河城区段和小南川河瓦子街段为幸福河湖创建河段。石堡川河城区段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堤防水毁修复、河道清淤疏浚平整、日常河道保洁等工作,在主要区域设置了警示牌、救生圈及救援绳,翻新了岸坡文化墙和闸坝、增设了堤顶绿化带等设施,城区河道水环境有了明显提升。小南川河瓦子街段依托黄龙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综合治理河长22.7千米,实施河道清理、岸坡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科普园建设,成功打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水文化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的幸福河湖。制作的《水润黄龙》作品获陕西省首届“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大赛三等奖;对小南川河幸福河湖建设的典型做法、成效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形成的《突出生态红色人文特色,建设健康美丽幸福河湖——小南川河幸福河湖建设典型案例》入选2023年陕西省幸福河湖典型案例,在全省进行宣传推广。三、存在问题。2023年,我县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临河镇村设防标准较低,抗洪能力差。二是应对大型洪涝灾害的设施、设备、技术力量储备不足。三是“一河一策”、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及河湖健康评价等重点工作因资金和技术制约,推进缓慢。四是缺乏旱情、墒情监测预警系统,无法全方面对旱情、墒情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预警,不能为工农业生产提供较为准确的旱情、墒情数据信息,不能科学有效指导抗旱工作。整改措施。1.加强水旱灾害防御管理工作,修编完善县乡防汛抗旱预案,提高防汛抗旱预案科学性、可操作性,夯实防汛抗旱工作基础。2.积极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新建和维护河流堤防,全力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4.多方谋划,实地勘察,千方百计挖掘抗旱水源,因地制宜增建各种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积极争取更多旱情、墒情监测预警系统,指导抗旱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水防中心将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扎实推进水旱灾害防御和河长制各项工作,为全县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一)围绕十四五规划,多方争取项目,实施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水毁修复等,进一步提升城乡河道防洪能力。(二)紧抓主要河道、水库、淤地坝等重点区域,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将各项防范措施落实落细。(三)高标准、多措并举推进示范河湖创建,争取幸福河湖命名。(四)有序实施“一河一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及河湖健康评价工作。(五)严格开展水行政执法,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道“清四乱”,紧盯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持续巩固涉河问题整治成效,严格涉河问题执法,维护健康良好的水事秩序,确保河道行洪畅通,水生态环境健康。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