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龙县> 黄龙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黄龙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31 22:11
单位名称 黄龙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搞好全县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招生,勤工俭学,工农教育,教师业务考核,教学质量考核等工作。
住所 黄龙县石堡镇城东
法定代表人 林成
开办资金 9.6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龙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万元 4万元
网上名称 黄龙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公益 从业人数  2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业务工作。(一)创新载体,不断提升队伍素质1.请进来教。一是“分学段、全覆盖”培训教师529人。二是“强弱项,补短板”培训教师270人。2.走出去学。一是按照中省市安排,完成新高考、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管理干部、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等外出培训教师95项202人次。二是借助“名师之路”“丝路之秋”等高端教师培训平台,共培训教师26项419人。三是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办学经验,先后组织黄中、县幼、二小、县小60余人赴宜川中学、黄陵县幼儿园、宜川城关小学、澄城县城关一小进行学习交流。3.扶上台赛。以赛促教,以赛代练,先后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幼儿教师技能大赛、幼儿教师课程故事分享大赛、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小学课堂创新大赛、中小学精品课遴选、中小学思政课大练兵等,参与教师290人,表彰奖励教师112人次。4.沉下身读。一是按照省市安排,组织48名教师参加全市人工智能网络培训;组织55名班主任网络观摩陕西省第二届中小学课堂创新暨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总决赛;组织324名教师网络观摩“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组织340名教师网络观摩了4期延安教育大讲堂。二是充分利用校内图书室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希沃学院、学科网等网络资源,购买初中、小学课标《内涵解读与教学案例解析》2套,给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校本培训资源,让教师在读书学习中提升业务能力。5.静下心研。一是组织开展赛教技能技巧培训研讨活动,培训教师13名,努力提升赛教质量。组织开展特岗教师培训研讨活动,培训教师29人。二是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座谈会和教学管理人员业务论坛活动,讨论研究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强化教学管理的措施和办法。三是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成果征集评选活动,共有138篇教育教学成果获市级奖励。四是做好课题立项结题工作,共立项省级规划课题1项、市级规划课题15项、市级微型课题20项、市级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专项课题7项,县级规划课题17项。结题省级规划课题1项、市级规划课题11项,市级微型课题11项,县级规划课题24项。(二)强化措施,全力提升教学质量1.完善管理制度。一是制定印发《义务教育学校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及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评价办法(试行)》,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更加合理。二是制定出台《黄龙县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黄龙县“名校+”“名师+”“名课+”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黄龙县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城乡帮扶、骨干带动工作更加有效。2.加强常规管理。一是认真总结2022秋季学期教学视导工作,安排教研员认真撰写教学视导报告,给白中、白小等9所学校下发了教学视导情况通报。二是组织开展教学质量监测活动2次,召开2022-2023学年度教学质量分析表彰大会,表彰奖励教学质量先进个人124人。三是组织开展黄龙初中部、职中、二小、县小、三小、瓦小、麻幼、瓦幼的教学视导工作,听评课106节,对学校教学管理、常规落实、校本研修、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和指导,促进了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变革。3.改进课堂教学。春季学期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组织开展听评课活动,共听评课52节。秋季学期聚焦课堂教学变革,着力打造“人人备课、集体听课、个人反思、共同研讨、二次授课、专题辅导”课堂教学观察活动模式,切实提高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设计、作业设计的能力,共听评课50节,开展教研活动44场,收集教学设计82份、说课稿30份,开展专题讲座9场,400余名教师参与研讨培训。4.强化薄弱教学。一是春季学期组织开展体育、音乐、美术、微机4个薄弱学科的送教下乡暨联校教研活动,共上示范课28节、公开课28节、做专题辅导报告28场。二是秋季学期,助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组织城区21名骨干教师送教小学4所、幼儿园6所,上示范课19节、展示课23节,开展主题教研活动14场。三是发挥全县教师力量,完成春季学期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微机教案的统一编写工作,薄弱学科教学进一步规范。(三)学习实践,努力打造教研团队1.抓学习提升。先后安排林成、高学民、马卓、贾凤玲4名同志分别赴长沙、武汉、南通学习,安排陈焕云、马卓、王宏伟、侯玲玲、高学民、马卓、贾凤玲、梅立存8同志,14人次赴西安、渭南学习,教研员外出学习覆盖面达80%,努力培养一支教育思想鲜明、教学风格独特、能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团队。2.抓实践服务。全年共组织开展大型活动10余次,下乡313天,听评课642余节,组织专题教研活动206场,做专题讲座41场,切实把“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学校管理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落到实处。3.抓工作统筹。全年除聚焦主责主业之外,还认真完成了局里安排的包校、中高考监考等工作。二、取得成绩1.骨干队伍增量。赵金玲荣获“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手”,陈苗被确定为“陕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赵晓敏、金竹叶被评为“延安市教学名师”,晋江伟等4名教师被评为“延安市学科带头人”,荆小云等9名教师被评为“延安市教学能手”。2.教学大赛提质。苗润源荣获“延安市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大赛”4个单项奖、雷雷荣获2个单项奖、马敏娜荣获1个单项奖;李菁荣获“延安市幼儿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孟春凤荣获“陕西省幼儿园保育员技能大赛”综合三等奖及3个单项奖、延安市一等奖;王丽媛荣获“陕西省幼儿园保育员技能大赛”1个单项奖。孙婧等2名教师荣获延安市第二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奖;王晓芳等3名教师荣获延安市骨干班主任称号。3.教学成果提标。康佳佳等5名教师荣获延安市优质精品课,张萍等138名教师荣获延安市教育教学成果奖,李想等7个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设计荣获延安市优秀案例。教研员马卓、教师杨兴受邀在延安市做公开专题讲座2场。教研员马卓、贾凤玲、高学民受邀给全县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做专题讲座12场。4.教研团队增效。侯玲玲主持,梅立存、高学民、马卓参与的市级基础课题;刘芳主持的市级微型课题;侯玲玲主持,梅立存参与的县级基础课题,通过结题验收,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教研员占教研员总数的100%。教研员高学民、梅立存被评为“陕西省教科研先进个人”,黄龙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被评为“陕西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5.工作方法创新。总结形成了“校本研修夯基础、县内培训强弱项、外出学习抓引领、赛教赛课增动力”和“请进来教、走出去学、扶上台赛、沉下身读、静下心研”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和模式。总结提炼了“人人备课、集体听课、个人反思、共同研讨、二次授课、专题辅导”课堂教学观察活动模式,切实提高了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设计、作业设计的能力。三、存在问题1.教研氛围有待提升。加强教研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意识到教研工作的重要性,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挖掘教师的经验和资源,提升教研质量。2.教学管理有待提升。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镇学校教师结构大部分由特岗教师组成,教学管理人员缺乏经验,时常出现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现象。敬业精神,创新意识,业务水平,急需得到提升。3.指导水平有待提升。由于部分学科教研员短缺,只能从学校聘任兼职教研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兼职教研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参加各类的培训,兼职的学科指导受到影响,而现有教研员脱离一线教学工作,专业能力与教学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教学活动把握,组织、实施、指导还需进一步提升。四、整改措施1.加强教研意识培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意识教研的重要性,按照课标要求,认真解读,把握政策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研,集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保成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2.优化教研成果培养。积极组织开展教研组团队建设,采用新型的教学教研方式,运用互联网,视频讲座,业务培训等形式,同步开展教研工作,谈经验,谈不足,重实践,强化沟通交流,不断拓宽教师工作视野,创新思维,下沉一线,专心搞教研,将研究的成果,加以研讨,科学有序组织推广。3.强化业务管理水平。科学计划安排专兼职教研员培训,激发调动内生动力。明确业务分工,提升业务指导能力,打造培养一支有教育情怀,思想鲜明、教学风格独特、业务指导能力强,能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团队。五、今后打算1.聚焦“备、讲、批、辅、考、研、评”等教学常规管理环节,在细字上做文章,积极构建基于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体系、基于提质增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基于多元发展的质量评价体系。2.加快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继续采取“校本研修夯基础、县内培训强弱项、外出学习抓引领、赛教赛课增动力”的思路,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扶上台赛、沉下身读、静下心研”的方式,积极构建基于专业成长的教师培养体系。3.落实《黄龙县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黄龙县“名校+”“名师+”“名课+”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主动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4.加强交流合作,强化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建设,学习借鉴县内、县外先进办学经验,积极探索推动学校发展提升的有效方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