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龙县> 黄龙县文化馆

黄龙县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4-03-31 22:07
单位名称 黄龙县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艺宣传,活动组织;相关培训,业余创作团体管理。村级文化室指导,文化交流;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
住所 黄龙县石堡镇中心街88号
法定代表人 孙斌
开办资金 36.0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龙县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7.78万元 3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文旅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各类活动开展。一是积极配合指导县上各类大型文艺演出、赛事等活动。组织“黄龙过大年”系列活动、“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三八表彰活动、“花香沁心肺相约游黄龙”黄龙县2023年全域乡村旅游暨白马滩第三届铜火锅节启动仪式、陕西省山地自行车大赛黄龙赛区的启动和闭幕活动、黄龙县2023年弹弓王大赛开幕式演出活动、参加6.5环境日——最美三秦环保人物颁奖演出、“黄龙县欢迎你”启动仪式等9场次大型文艺活动。二是配合县文联、双拥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了“阅知见未来奋进新时代”分享活动、“永远跟党走,逐梦新征程”等演出活动6场次。三是5月份启动了主题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清廉黄龙”建设、公共文化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等演出活动60场次,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四是配合我县旅游发展,推动文旅融合,我馆创新文化服务手段,多方吸取经验,精心打造了“遇见黄龙”猎鼓篝火晚会、“浪漫黄龙”街区音乐和“梦萦黄龙”廊桥漫舞表演,这三支常态化文艺演出队伍,坚持节假日和每周五、周六晚在城区定点演出,共累计演出140场次,有力拉动了黄龙旅游产业发展。(二)免费开放工作。一是添置了书画室、合唱室、舞蹈室、瑜伽室、录音室等培训教室的必须设备。二是合理设置免费开放活动项目,共设置常态化免费开放课程6个门类(声乐、猎鼓、瑜伽、少儿口才、舞蹈、旗袍),阶段性免费开放课程4个门类(国画、素描、葫芦丝、太极拳),截至目前,免费开放培训500课时。三是促进免费开放成果转化。结合各类文艺演出,创新免费培训成果展示,让群众通过培训走上舞台、展示自我,即增强了他们培训的积极性,又让免费培训的成果服务于全县发展大局,共举办群众性免费开放演出13场次,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三)非遗工作。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的免费开放,今年累计接待团访41批次,3000余人次,成为旅游观光打卡地,传统文化科普地,“学习教育”研学地。二是筹划黄龙猎鼓沉浸式剧场演出相关工作,通过组织全县文艺老前辈、鼓舞专业人才、传承人等开展座谈会,多次讨论最终形成黄龙猎鼓沉浸式剧场演出大纲。三是积极组织非遗干部对全县7个乡镇进行非遗线索征集、挖掘整理、濒危项目的抢救与保护并公布第七批县级项目5大类43项,筹备全县非遗普查及项目保护、传承人管理培训会。四是继续推进“非遗”进机关、进军营、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乡镇的“六进”活动,截止目前,猎鼓进军营3次,猎鼓已走进黄龙县中心小学、白马滩小学、界头庙小学等7所学校,猎鼓参与旅游赛事等活动10余次,猎鼓进景区43次,豫剧进社区6次,豫剧进乡镇60次。五是完成2023年“文化和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黄龙猎鼓”作为延安市非遗代表项目亮相安康,并赶赴延长展示黄龙山药香、黄龙根艺等3个特色非遗项目。六是搭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宣传平台,全力营造陕北生态保护区建设氛围,定期报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短视频,发布短视频20条,全网点击阅读量上百万。七是按市局要求,申报黄龙县消费扶贫馆、黄龙县杨氏关学酿造坊、黄龙根艺(黄龙县景茂盛农林产业有限公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店3家,连翘茶非遗工坊、黄龙县传统中蜂养殖技艺非遗工坊、黄龙根艺非遗工坊、黄龙县传统古法酿酒非遗工坊4个非遗工坊。完成了延安市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黄龙县123个项目和59个传承人资料报送。二、取得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5月份启动了主题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清廉黄龙”建设、公共文化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等演出活动60场次,覆盖全县所有乡镇。为配合我县旅游发展,推动文旅融合,我馆创新文化服务手段,多方吸取经验,精心打造了“遇见黄龙”猎鼓篝火晚会、“浪漫黄龙”街区音乐和“梦萦黄龙”廊桥漫舞表演,这三支常态化文艺演出队伍,坚持节假日和每周五、周六晚在城区定点演出,共累计演出140场次,有力拉动了黄龙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二)设置常态化免费开放课程6个门类(声乐、猎鼓、瑜伽、少儿口才、舞蹈、旗袍),阶段性免费开放课程4个门类(国画、素描、葫芦丝、太极拳),截至目前,免费开放培训500课时。同时,结合各类文艺演出,创新免费培训成果展示,让群众通过培训走上舞台、展示自我,即增强了他们培训的积极性,又让免费培训的成果服务于全县发展大局,共举办群众性免费开放演出13场次,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三)开展“非遗六进”活动既进军营、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等活动。截止目前,猎鼓进军营3次,猎鼓已走进黄龙县中心小学、白马滩小学、界头庙小学等7所学校,猎鼓参与旅游赛事等活动10余次,猎鼓进景区43次,豫剧进社区6次,豫剧进乡镇60次。搭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宣传平台,全力营造陕北生态保护区建设氛围,定期报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短视频,发布短视频20条,全网点击阅读量上百万。今年累计接待团访41批次,3000余人次,成为旅游观光打卡地,传统文化科普地,“学习教育”研学地。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1、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年轻人留不住。2、业务提升与资金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3、人才队伍质量有待提升。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与文旅局协调,加大投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精神需求。2、加强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和职业意识,增强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3、充实文化人才队伍,积极创新创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