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开展畜禽品种登记,良种引进,畜牧技术推广;制定动物疫病防疫预案,疫病防控、扑灭及检疫、诊断和检测;开展牧草种植与推广;指导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培训;为畜禽屠宰提供服务等工作。 | |
住所 | 黄龙县中心街74号 | |
法定代表人 | 白少琛 | |
开办资金 | 30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85.38万元 | 405.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黄龙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黄龙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及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标准化养殖:2023年以来,全县新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3个,分别为:干果公司肉牛种养基地、界头庙镇界子河董建宏肉牛场、三岔镇胡家沟张晓军肉牛场。当前,3个新建养殖建设均已全面竣工,已全面进入运营阶段,完成市级任务指标的100%。(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一是全力抓好春秋季两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按照市、县总体部署,我中心积极召开全县动物防疫培训会议2期,深入基层指导乡镇开展培训14场次,现场指导养殖场户26场次,基层动物防疫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全县动物免疫工作高质量完成,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全县共免疫新城疫、禽流感22.73万只,免疫猪口蹄疫、猪瘟3.08万头,免疫牛口蹄疫1.4万头;免疫羊口蹄疫、小反刍兽疫2.29万只;免疫狂犬病0.26万条(只),圆满的完成了动物防疫工作任务。经市级检测,我县动物防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了90%以上(市级要求70%以上),为我县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安全保障。二是稳步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严格按照《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陕农发〔2023〕8号)要求,积极对接符合条件的规模养殖场户实施“先打后补”。今年以来,累计兑付“先打后补”资金5.86万元。三是努力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全年共监测各类动物免疫抗体样品410余份,抗体合格率均达到市级规定70%的以上;积极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在监测中发现的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采集样品2517份,经监测全部为阴性,防止了疫情传播;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疫情监测网络,利用微信、QQ群等方式,每天及时上报养殖场排查信息,确保疫情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置。据统计,截止目前,通过疫情测报网共上报52条信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有力依据。(三)畜牧技术推广:一是今年开春,以生猪、肉牛养殖技术及畜禽粪污处理和利用等技术为重点,开展技术培训班2期,参培4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二是在积极开展动物疫情监测、动物集中免疫工作之际,进村入户,根据养殖户的养殖实际需求,进行了一对一、一对多的养殖技术指导,共指导养殖户80余家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极大的提升了我县畜禽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为群众降本增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累计尿液监测510头份,其中牛尿液监测65头份,羊子尿液监测265头份,猪180份,全部为阴性。二是有序推行健康养殖。以全县大中型养殖场户为重点,开展培训会议2次,累计参加培训28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三是继续开展抗菌药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今年以黄龙县正能农牧有限公司作为试点主体,集中县乡及养殖场骨干力量,总结出一系列抗菌药替代药品和减量化工作经验,并制作成册,为全县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定量化监测。按照市上工作任务,我中心积极采集肉蛋样品送省级第三方公司抽检,累计抽检鸡蛋样品10份、其他肉类20份、抽检水产品20份,均未阳性检出。五是强化产地检疫工作。积极推行“陕西智慧动”微信公众号申报动物产地检疫,组织县乡官方兽医参加相关业务培训3次,指导、引导畜禽贩卖经济人、养殖场(户)实行网络申报。严格动物产地检疫实施规程,强化资料审查和现场健康检查,保障了动物出栏安全,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迈进。六是严格生猪屠宰管理。落实生猪屠宰“两项制度”,选派驻厂官方兽医、落实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制度,强化24小时静养制度及电子申报等制度,加强生猪入厂及宰前、宰中、出厂等检疫规程,全力保障肉食品质量安全。(五)畜禽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一是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落实规模化养殖场准入机制,对新建的3家养殖场要求通过“环评”放可建设,建场时必须配套与规模相适应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目前,三家养殖场均已投产,建设堆肥房800余平米;二是加强督查力度。对在直连直报平台上备案14个养殖场和达到规模化的养殖场加强督查力度,防止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闲置、不运转或达不到处理要求。截止目前,各类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均安全正常运转。全县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均达到100%,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预计可达到92%以上。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畜牧养殖新格局正在形成。二、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治能力大幅提升。今年来,我中心全面推进全县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和动物疫病分区域化防治措施。通过我中心及养殖企业的共同努力,今年7月,我县黄龙正能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种猪场通过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现场评估。这是我县首家通过的国家级无疫小区,也是全延安市首家通过的国家级无疫小区。(二)医实验室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提升,配备仪器设备47台(件),开展业务培训15期,建立完善了实验室管理、仪器管理等26项制度。省级考核专家组经过两天实地考核,认为黄龙兽医实验室功能区设置布局合理,仪器设备完好,档案管理规范。试验过程中操作规范、试验结果准确,完全满足检验项目要求,顺利通过考核。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整改措施。(一)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仍是短板弱项。我县畜禽养殖体量较小,真正能称得上畜牧“龙头”企业的目前只有1家,畜牧品牌除“黄龙中蜂”外,基本没有;畜禽产品加工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畜牧养殖效益和优势不明显,产品附加值不能有效提升,产业后整理效益未能充分显现。(二)畜产品安全监测方式落后。目前我县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缺乏有效检测工具或设备,只能送第三方检测。养殖环节只能检测“瘦肉精”和查看养殖档案、库存兽药等。工作较为被动。(三)畜牧技术队伍力量薄弱。目前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已不足原编制的一半,部分乡镇已无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加之,乡镇畜牧人员抽调较多,专职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村级防疫员待遇较低且技术落后,在保障基层动物疫病方可和日常监管较为困难。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产业发展方面。一是跟进“黄龙正能”年存栏5万头生猪育肥场项目,加大服务指导力度,力争早日建成运营,与现有的“黄龙正能”能繁母猪繁育场形成互补,逐步推进生猪全产业链发展。二是加快甘肃任氏群贤物流管理有限公司在黄龙三岔镇建设的5000头肉牛养殖基地项目,打造外贸出口“供港”肉牛基地,建立“供港”肉牛品牌,延伸肉牛产业链,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着力解决肉羊产业发展“短板”,加快我县肉羊和牧草种植产业快速发展。四是凸出“招商引资”效应。采取优化营商环境,叩门招商、鼓励县域其他企业投资畜牧业等方式,聚焦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设自动喂料、自动清粪、智能控制和畜禽产品深加工的现代化畜牧业体系,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五是用足用好省级肉牛项目资金,发展一批50-100头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或家庭农场,逐步形成以家庭农场和适度规模为主的肉牛产业发展新格局。(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面。一是扎实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集中防疫工作,加强日常“免疫补针”,确保秋季动物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二是继续加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落实好生猪健康、泔水喂猪日排查制度、养殖场户、生猪贩卖人主体责任和运输车辆备案制度等防控措施,强化防控措施宣传和督导排查,确保非洲猪瘟疫情不传入我县。三是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畜间布病、狂犬病和炭疽等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力度,将动物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在我县发生。四是持续开在人畜共患病防治净化工作。以羊子为重点,加强布病疫情监测,实行分区域防治,对重点区域及以前发生过布病的养殖场户,开展定期监测,逐步达到净化的目标。(三)动物卫生监督方面。继续以“延安市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城市”为重点,严格畜产品安全监管,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等工作;开展兽药专项治理和“畜禽调运”等专项整治行动;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用药安全、畜禽健康养殖技术等,加大养殖和屠宰环节“违禁药物”抽检和畜产品安全定性检测,确保全县不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四)屠宰企业运营方面。计划通过多渠道多措施,解决生猪定点屠宰厂运营难题。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