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文物管理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鉴定,登编,修复,保管,文物展览,文物复制与修复,文物及相关研究,文物宣传出版,考古发掘等。 | |
住所 | 黄龙县石堡镇环城路134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树刚 | |
开办资金 | 284.2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文体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5.84万元 | 87.4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建章立制,夯实责任,确保文物的安全。一是制订了《黄龙县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办法(试行)》《黄龙县重大文物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对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持续推动文物保护,有效防范重大文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综合考评,分别与“乡、村、员”三级签订了文物安全责任书,确保任务到点,责任到人,有效地杜绝野外文物案件的发生。坚持每月对重点文物点巡查一次,每季度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拉网式的彻底检查一次,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备案,及时进行整改,并严格执行博物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馆藏文物及陈展文物的安全。投资20余万元修缮了彭德怀石堡旧居、壶梯山战役指挥所旧址和将军庙起义旧址。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会同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县消防大队等开展了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主题的安全暨防暴防火演练,积极参加黄龙县消防队举办的“预防为主,生命至上”2023年黄龙县“119”消防宣传月启动仪式,进一步提高了县博物馆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了应急处置能力。全年共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消防演练活动4次,更换消防灭火器材25个。共排查出安全隐患4处,均已及时整改。四是开展雨期隐患排查工作。面对即将到来的汛期,全面检查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博物馆安全隐患,做好突发应急处理办法,确保文物安全度过雨期。主要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切实把文物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023年我县未发生文物安全事故。(二)拓宽领域,摸清家底,筑牢文博事业发展基础。一是全力配合完成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对标对表,逐项抓好落实,不断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能力水平,为创建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贡献力量。二是进一步规范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对库房文物进行全面养护,更好地发挥文物在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开展古树名木普查登记工作。对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古树名木的进行了详实记录登记,做到家底清晰,挂牌管理保护。四是开展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核查工作,全面准确详实地掌握全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基本情况,为科学制定文物保护规划提供了依据。五是开展馆际交流活动,互学互鉴共同发展。与宜川县秋林抗战纪念地、宜川县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加深了同行间的资源共享,拓展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六是扎实做好第四次文物普查前期准备工作。核查梳理了全县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后升级、合并、信息变化等情况,建立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实有名录,为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三)守正创新,加大宣传,努力让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博物馆阵地资源优势,坚持免费对外开放,全年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在黄龙文旅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精品文物读黄龙”、“红色黄龙”、“悠悠万年,魅力黄龙”系列专栏,以物带史让文物讲述黄龙山里的厚重历史,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打造黄龙历史文化名片。共编发微信106篇,制作短视频6个。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等节日,以“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为主题,深入乡镇、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文物“六进”活动,让群众深入感知厚重的文化遗产,提升文物宣传教育覆盖面。通过利用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形式,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和《延安市实施<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良好社会氛围。二、取得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文物安全保护方面。一是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对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持续推动文物保护,有效防范重大文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投资20余万元修缮了彭德怀石堡旧居、壶梯山战役指挥所旧址和将军庙起义旧址。三是全年共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消防演练活动4次,更换消防灭火器材25个。共排查出安全隐患4处,均已及时整改。2023年我县未发生文物安全事故。(二)宣传方面。全年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在黄龙文旅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精品文物读黄龙”、“红色黄龙”、“悠悠万年,魅力黄龙”系列专栏,以物带史让文物讲述黄龙山里的厚重历史,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打造黄龙历史文化名片。共编发微信106篇,制作短视频6个。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等节日,以“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为主题,深入乡镇、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文物“六进”活动,让群众深入感知厚重的文化遗产,提升文物宣传教育覆盖面。通过利用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形式,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和《延安市实施<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良好社会氛围。三、存在的问题。2023年县文管所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专业能力不足问题仍较突出。二是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群众主动保护意识不强。整改措施。(一)广泛深入宣传《文物保护法》增强全县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二)加强文物巡查和执法工作力度。(三)积极主动与上级文物主管部门联系沟通,争取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加强现有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博物馆防火、防盗工作,确保文物的安全。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我们将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为契机,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开展内部培训、派出交流学习等方式,锻炼基层专业骨干,填补现有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问题。(二)我们将严格落实文物安全制度,加大田野文物的巡查力度,确保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万无一失。(三)加强历史研究,创新方式方法,开设丰富青少年体验活动,优化提升博物馆展示陈列水平,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四)强化宣传推介,推动文物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大文创产品开发推广力度,彰显文物时代价值,真正把黄龙的文化瑰宝守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