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龙县> 黄龙县生态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黄龙县生态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3-31 21:58
单位名称 黄龙县生态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对入驻企业做好协调服务及综合管理。拟定园区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园区招商引资和重点投资项目申报审批;协调、管理和监督入驻园区的派出机构及中介机构,协助处理园区涉外事务;建设和管理园区公共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住所 黄龙县广场大街东段
法定代表人 吕新建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龙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735.61万元 5258.3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持续改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一是合理规划园区功能板块,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合理延续,园区编制了《黄龙县生态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形成“一轴二区”的空间布局(一轴沿G327国道形成的南北向的产业发展轴线,二区为中部的农副产品加工区和北部的新能源配套及新兴产业区),发挥核心区带动示范作用,以三产融合为发展目标,着力发展新能源企业及其配套产业,利用生态工业的链条带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并联发展;二是与县城投公司、县供水公司积极配合,完成三期水管主管道铺设工作,保障驻园企业生产用水需求;三是联络公路段为园区企业运输车辆进出路口安装凸面转角反光镜4面,以保障园区交通安全,积极推进平交道口审批工作;四是对接县行政审批局完成了光伏组件厂10KV线路工程项目立项、实施方案批复等工作,目前项目正在加快进行施工,可以保障企业建成投产用电需求。(二)优化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突破,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一是建立工作专班。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重点项目高质量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努力实现规划提标、建设提质、管理提优。二是通过开展“企业服务提质、招商政策优化、干部能力提升”三大行动,推动营商环境取得大突破大提升。为打造好投资软环境、服务好入园企业,出台了《黄龙县生态产业园区管理办法》,明确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为掌握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坚持执行项目进展“周报告”制度,截至目前已更新园区工作动态27期。三是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十不准”》规范园区干部从业行为,建立了《干部联络企业记事本》制度,收集整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园区协调解决的事项,全过程记录办理情况,明晰办理结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对园区服务满意度评价。(三)招商引资工作提升。一是中南院光伏组件厂厂房、宿舍楼、食堂、内部玻璃简装、研发楼墙砖施工已完成,预计2024年3月底设备进场、4月份调试设备并试生产、5月份正式投产,园区积极协助加快企业投产达标;二是延安慧光安科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4.0智能制造项目,生产制造高端自动化生产线,定制自动化智能设备及工业软件等,正在积极与自然资源局对接土地相关手续;三是目前正与神州城投钢结构制造(黄龙)有限公司洽谈黄龙县微风发电支承钢塔架及设备项目,项目计划投资3.1亿元,一期投资1.2亿元,二期投资1.9亿元。建成后年生产微风发电支承钢构产品10万吨,其中钢塔架9万吨,发电设备支臂等其它产品1万吨,将为一系列的微风发电项目落户黄龙县提供更大的风力发电发展空间,预计年产值12亿,可提供就业岗位310个。二、取得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围绕生态产业发展的招商主题,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作为招商主线,今年园区入驻企业12家,其中一产企业5家,二产企业7家,总产值8961.5万元,其中二产6526万。为打造好投资软环境、服务好入园企业,出台了《黄龙县生态产业园区管理办法》,明确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对资源利用率低、产业发展层次低、亩均效益不达标、环境保护不达标、发展滞后前景不好的企业严把“关口”,有利于强化统筹规划、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发展。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团队专业程度不够。目前园区的管理团队都由机关工作人员组成,市场化运营的知识和能力还不足,相对园区“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现有的管理团队还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二)整体竞争力不足。由于目前园区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还不够高,产业散而不强,产业链条较短、延展不够,导致园区整体竞争力不足。(三)发展资金缺乏。随着园区建设发展需求不断增加,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随之增加,但目前资金缺乏也是制约园区发展的因素之一。四、整改措施。(一)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进行,促进园区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二)加强园区管理团队的专业化能力,学习市场化运营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应对各种问题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三)加强日常对企管理服务,满足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需求,促进园区发展专业化。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打通产业链条上下游。积极利用园区作为民建实践基地及加入陕西省开发区协会的平台作用,探索园区发展建设,加强合作交流,围绕生态产业链条和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努力招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驻。(二)加强园区项目培育。一是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坚持落实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周解扣”、民营企业“周解难”机制,强化水、电、土地等要素保障,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园区自身造血能力,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厚植企业经济发展沃土;二是把“五上”企业培育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2024年积极培育2-3家规上企业,充分激发园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园区产值突破1亿元;三是加强园区干部业务知识、技能学习,提高干部综合能力,畅通对企沟通协商渠道,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做好指导,全力支持市场主体的整体培育,有力推动企业有序升规、高效可持续发展,为全力建设生态好、文旅强、乡村美、百姓富、发展优的生态经济强县贡献园区力量。(三)加强园区基本服务体系建设,补齐服务功能短板。积极发挥“人社工作进园区”工作机制优势,推进园区与金融、法律、司法、人社、保险等相关部门沟通对接,满足企业人才、司法等需求,实现服务“零距离”。(四)抓稳定,保平安,打造和谐园区。在统筹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园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同时积极配合园区驻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统筹做好治安综合管理等方面工作,确保园区秩序有序,稳定和谐。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