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项目服务中心(黄龙县金融工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发展经济提供协调和服务。编制重点项目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项目库建设和管理;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及进度督导;固定资产投资及重大项目统计、检查;参与研究制定区域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和地方性法规;金融方面相关工作;企业上市相关工作。 | |
住所 | 黄龙县石堡镇政法路司法局二楼 | |
法定代表人 | 张雪芳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经济发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6万元 | 3.5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经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项目建设全方位推进。紧盯国家投资导向,依据产业链分布和基础设施需求,严格落实两个三倍以上要求,充实重点项目库,谋划清单项目171个,总投资95.88亿元;储备清单项目63个,总投资75.77亿元,全年通过发改系统争取到位资金3.024亿元。60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64亿元。1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3亿元,社会资本类、产业类、制造业类项目分别增长16.3%、23.4%、428.89%,绩效考核连续多月全市第一。(二)项目审批全过程提升。优化重大项目审批全生命周期时间管理,积极组织各行业部门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开辟“绿色通道”,切实保障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开工建设等环节全速推进。梳理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建立重点问题销号台账,制定审批事项月度推进任务书等,形成“专班统筹、分类负责、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项目审批服务体系,助推项目依法高效完成要件审批,落实要素保障。推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等各类数字化平台深度联通,加强统计、审批、招投标、要素保障等各类数据的定期监测和协同运用。(三)工作机制各环节完善。出台了《黄龙县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工作方案》,成立了高质量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330KV汇集站建设、新能源项目用地保障、生态产业园区产业配套项目保障工作专班,针对60个重点项目制定县级领导包抓责任清单,选派一对一服务专员,从高位进一步推动各类要素向重点项目倾斜。同时认真落实重点项目日报告、周解扣、月调度、季点评、半年现场观摩、年度考核等工作机制,现已成功召开重点项目观摩2次,县级“解扣”会议15次,为项目顺利建设保驾护航。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全年安排实施重点项目60个,总投资74.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4.23亿元,全部开复工,形象进度完成投资39.64亿元。17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形象进度完成投资30.3亿元。5-8、10、11月市级重点项目考核排名第1,三季度排名第3。2023年新征集招商引资项目62个,总投资28.36亿元;通过预评审项目40个,总投资16.54亿元;项目册项目32个,总投资27.1亿元,新策划包装精品项目18个,总投资131.5亿元。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7个,总投资60.89亿元,其中:新签约项目22个,投资51.39亿元,年度到位资金37.9亿元,省际到位资金35亿元。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计划建成新能源项目3000MW,其中,光伏项目2700MW,风电项目300MW,涉及大唐新能源、西安隆基清洁能源、延长石油、国电投、北京国电龙庆、三峡新能源、中车株洲电力公司等多家知名国企、民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累计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二)经济效益:3000MW新能源项目年发电量将达到42.44亿度,产值17.09亿元,正常年份每年可缴纳税收4.17亿元,为县财政贡献1.5亿元左右。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7.1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18614.6吨,减少一氧化碳498吨、二氧化碳478.8万吨、二氧化硫24074吨,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新能源项目推进缓慢。因土地保障问题和330KV汇集站推进滞后,致使新能源项目整体进程较慢,配套产业落地受限,严重影响了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入统和“规上”工业培育。(二)工业经济缺口较大。新能源发电企业受天气、电力消纳等因素影响产量不稳定,煤矿至今仍未复工,全年煤炭产值降幅82.3%,造成近1亿元缺口,管桩厂入库退回,规上工业降幅将进一步扩大。四、改进措施。一是做实项目谋划储备。全年储备项目力争达到126个,总投资达到75.78亿元,确保储备项目数量和投资额保持在开工项目的3倍以上。一要聚焦产业体系建设,围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工业等产业集群和相关产业链,按照“延链、补链、升链、建链”的思路,积极谋划一批“高含金量”“高含绿量”“高含新量”的项目,以功能补短、服务提升为核心布局基础建设类项目,动态管理项目谋划过程中的支持、优化、负面3张清单,推动项目建设接替有序、良性循环。二要坚持“一县一园、一园多区”,持续优化生态产业园区功能板块,充分发挥园区产业聚集和项目承载作用,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和服务指导,以产业入园、企业入驻、生产入统“三入”为重点,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关联配套、协同壮大能力。三要聚焦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围绕现代化产业布局、资源盘活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以12条招商产业链为基础,创新投融资模式,综合运用产业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深入开展“一对一”“点对点”专题招商,积极参加重大投促活动,主动觅商机、找合作,着力引进一批真投资、补短板、有示范、带动足的企业落地黄龙。二是狠抓项目建设推进。紧盯42个新建重点项目,坚持清单化调度,逐个制定前期工作路线图、时间表,统筹稳增长调度和“双解”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一、二、三季度开工率分别达成65%、90%和100%,季度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20%、50%、80%、100%。充分发挥新能源项目保障“三个专班”作用,全面加快330KV汇集站及600MW在建新能源项目并网,隆飞绿电二期150MW、延长石油木耳坪150MW开工建设;城区停车场、住宅小区等地建设60套充电桩有序推进;实施白马滩供热供水、瓦子街路域环境提升工程,完成柏峪等9个村雨污分流改造;全力保障242国道县城过境公路通车,完成物流枢纽中心、燃气排水管网更新改造等项目建设,强化城区绿道、慢行步道骑行道、口袋公园等微循环休闲设施管护。三是优化项目服务保障。坚持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坚定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土地、资金、用能、基础配套综合保障,完善“四个一批”动态管理机制,落实县级领导包抓和“五个一”制度,健全“多部门参与、事前会商,充分衔接、一次办结”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和施工许可证分阶段发放,以政策和服务的双向发力,提升项目建设质效。强化项目监测调度,加强项目企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激励奖励和约束机制,确保企业按期投资入统、投产达效。四是加速项目投产达效。全力抓好项目投产达效,紧盯紧盯无人机制造、智能智慧制造、钢结构制造等项目落地,重点抓好完成县中心小学、麻地湾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和三岔小学改扩建二期建设,完成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县城污水处理厂下游生态保护修复三期项目建设,第二水源公寨沟水库实现向县城供水,实施仕望河、澽水河等7条流域生态修复。“一对一”抓好2024年计划建成的产业项目,倒排工期,力争早建成、早达效。高效推动建成投产项目后评价工作,聘请第三方机构围绕项目前期推进、建设进度、建成效益等全生命周期成效开展评价,推动重点项目管理科学化、效益最大化。建立重点项目与统计联动工作机制,由统计部门在项目谋划阶段提前介入指导,及时解决项目全流程各阶段的入统问题,确保项目建设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投产项目产生的产值应统尽统、颗粒归仓。五、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我们将全年安排实施县级重点项目54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29.4亿元以上,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增长10%以上。全年储备项目力争达到126个,总投资达到75.78亿元,确保储备项目数量和投资额保持在开工项目的3倍以上。紧盯42个新建重点项目,坚持清单化调度,逐个制定前期工作路线图、时间表,统筹稳增长调度和“双解”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一、二、三季度开工率分别达成65%、90%和100%,季度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20%、50%、80%、100%。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