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镇巴县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管理,规范地质环境监测行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立土地复垦信息管理系统,对土地复垦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和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复垦等数据信息。为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等自然资源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服务。 | |
住所 |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泾洋街道办事处北门街22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金波 | |
开办资金 | 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镇巴县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70.82万元 | 26.85万元 | |
网上名称 | 镇巴县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节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总体工作目标任务,在县委、县政府及县自然资源局的大力支持和统筹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总原则。按照政府的任务安排,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各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编制方案,完善制度。一是编制了《镇巴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报县政府批准实施;二是指导各镇(街道办)制定了本镇(街道办)2023年度防、抢、撤方案和应急预案;三是进一步落实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应急值守、灾情速报等相关制度,做到汛期24小时值班常态化、规范化。(二)地质灾害“三查”工作。针对今年气候特点,提早谋划,制定地质灾害“三查”实施方案,并结合全县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成果,有针对性的开展“三查”工作,联合技术单位和各镇(街办)对辖区所有学校、医院、单位、移民安置区以及在册隐患点、村庄、健身活动广场、以及临河和临山建房户周边区域、公路沿线、桥梁、水库、采矿区及工程建设等区域、各企事业单位、部门的工作活动领域进行了全面排查;指导各镇(街道)对辖区在册隐患点及风险区受威胁群众逐户填发了“两卡一预案”,对缺损的地灾警示、标识牌及时进行了补充设立。主汛期前共开展县级排查90余次,镇级排查230余次、村级排查300余次。汛中巡查。主汛期,严格加强值班值守,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及时预警预报,认真贯彻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三查制度,做到隐患早排查、早发现、早预警、涉险群众快撤离。对在册隐患点一线监测员定期电话遍访抽查,确保监测到位,预警及时。主汛期间,县级和镇、村、组累计派出排查人员30910人,排查隐患23779点次,全年累计撤离地灾隐患威胁群众2580户6318人,无人员伤亡责任事故发生。主汛期结束后,我单位立即组织平展结合技术支撑单位深入到全县各镇(街道)对在册隐患点和风险区逐一开展核查,共核查在册隐患点234处,风险区68处,并建立了排查台账。(三)应急演练及宣传培训。本年度,市局主管部门下达县局目标任务为在册隐患点避险演练和宣传培训全覆盖。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中心制定演练和培训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及时开展隐患点避险演练和防灾减灾知识培训,通过县、镇(街道办)、村三级共同努力及有效配合,开展演练234场次,参与干部群众达10000余人;开展宣传培训23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受教群众12000余人,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临灾自救互救能力。(四)做好应急值守,加强监测预警。主汛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及领导带班制度,强化对应急值守工作的监督检查,层层传导压力,督促责任落实。认真做好上级指示精神的传达和执行,与县气象局、防汛办、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密切联系沟通,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将气象信息及时传达给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和监测责任人,确保监测到位,预警及时、险情处置及时到位。全年开展应急调查处置105起,地质灾害成功预报7起,保护群众9户29人生命安全,成功预报数量位居全市第一,获省自然资源厅表彰通报。(五)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工作。2023年,我单位组织实施了镇巴县盐场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镇巴县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建设(10个点)、镇巴县碾子镇牟家垭滑坡专项勘查、镇巴县简池镇陈家梁滑坡专项勘查以及镇巴县盐场镇大河口滑坡治理、小洋木桥社区滑坡治理、碾子纳溪社区袁家营滑坡治理等3处综合治理工程共计8个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项目,争取中省资金共计3151万元,截止12月底,所实施项目全部完工,并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了款项,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水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质灾害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二、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工作2023年,镇巴县新增耕地任务2600亩、旱改水任务2550亩、粮食产能报备118万公斤。截至目前,镇巴县完成新增耕地立项5629亩,已实施3756亩,市级验收1525亩,入库99亩;旱改水项目实施2599亩,市级验收1444亩,在建项目1106亩;粮食产能申报138万公斤,已入库4万公斤。补充耕地项目,累计实施34个,面积4760亩,已通过市级验收项目11个,面积1525亩(其中已通过省级核实项目8个,面积1182亩),通过监管平台报备项目1个,入库面积98.772亩。剩余23个项目,预计2024年11月前通过验收。三、取得的经济效益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以最大程度保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地灾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保护了群众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地质安全保障。2、土地复垦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利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土地复垦,开发出更多的土地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土地复垦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复垦,可以对废弃或者荒废的土地进行整治,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浪费,实现可持续利用。四、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有效保护了群众生命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土地复垦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土地复垦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土地资源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地质灾害防治。存在问题: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防范难度较大,防治经费不足,应治理的地灾隐患点不能全面治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少数群众对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依然不强,科学防范地质灾害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改进措施:一是继续加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力度,进一步增强全县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三是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培训,与平战结合技术单位继续签署合作服务协议。(二)土地复垦。存在问题:主要存在补充耕地数量不实及项目后期管护不到位等问题。改进措施:一是加大对耕地补充的数量及质量加强监督检查。二是严格落实耕地管护责任。六、下一步工作计划在县委、县政府及业务主管局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做好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地灾防治工作,保护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完成耕地复垦开发整理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获2023年全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集体奖三等奖、四等奖两个奖项。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