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镇巴县> 镇巴县蚕桑技术指导站

镇巴县蚕桑技术指导站

发布时间: 2024-03-31 21:28
单位名称 镇巴县蚕桑技术指导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引进,种植业技术适应试验,种植业技术对比试验,种植业技术示范,种植业技术规范制订;种植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种植业技术培训。
住所 镇巴县泾洋街道办事处河西社区庞家坝
法定代表人 韩文胜
开办资金 6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镇巴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43万元 29.1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展开情况(一)围绕目标任务,奋力追赶超越培育丰产桑园5560亩,全年共计养蚕6批次,发种12000张,产鲜茧540吨,蚕茧产值3000万元,蚕桑综合产值1.2亿元。新建养蚕大棚5个,新建小蚕集中共育点2个、改建小蚕共育室1个,新建桑叶菜基地和桑叶茶基地各1个,申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个。(二)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举办产业技术培训班21场次,参训848人,发放技术资料1200份。争取项目资金从外县聘请3名资深技术人员,对全县蚕桑养殖企业进行指导。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通过几年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蚕桑基地逐渐扩大,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较2017年基地规模扩大3倍以上。全县有20余个村,蚕桑产业成为村支柱产业,巴山镇发展15个经营主体,建设桑园8000余亩,建设有桑枝食用菌基地1处,自动化热风循环烘干厂房1处,形成了产业规模较大,产业要素集中,产业链条较长的一镇一业产业模式。桑园建设和养蚕生产对环境无污染,还能保水固土,美化环境。产业发展过程中,带农增收效果突出。每亩新建桑园或丰产培育桑园,农户都可多方面增收。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一是土地流转增收,经营主体流转农户每亩土地费用200-300元;二是带资入企增收,经营主体吸纳农户的闲散资金加入企业作为股金,年底分红,收益率在5%-7%;三是入企务工增收,农户修枝、锄草、施肥、采叶每亩地收入约1600元;四是产品回收增收,经营主体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户的蚕茧,种养的农副产品;五是多种经营增收,带领农户桑园养鸡,桑园套种中药材等方式增收。2018年至2022年,每年带动农户增收900户以上,增收240万元以上,户年均增收2600余元,社会效益明显。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小蚕室设备差,造成蚕病交叉感染,导致我县蚕桑生产产量不高,质量较差,甚至绝收的现象2.很多农户暂时还不具备专业化投资的经济实力,若不依赖于上级部门的帮助和扶持,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就很难达到预期水平.3.巩固抓好养蚕示范点建设,使其逐步达到职业蚕农的技术标准,引领周边群众养蚕增收。4.抓培训,全面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二)改进措施1.规范和完善各养蚕区域小蚕共育室设施、设备,确保共育质量。2.加强冬季大池、巴山、三元、观音等镇新建桑园的规划、落实及技术指导工作。3.加强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配套研发与创新推广项目申报的争跑力度,扎实做好项目落地后的实施工作。4.在完成业务工作的同时,加强单位制度建设,规范各项财务制度,强化职工政治、业务学习和技能。五、2024年工作思路(一)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围绕产业兴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明年主要工作将从转变生产组织模式,增大预防自然灾害能力,加快产业链条延伸,增强基地产能四方面入手,加大项目谋划.预计项目入库申报40个,争取资金约2000万元,年发种12200张,产茧550吨,产值达1.5亿元。(二)重点打造的特色、亮点、示范工作1.持续开展小蚕共育和优质蚕种推广、蚕茧质量提升补贴项目2023年的小蚕共育和优质蚕种推广、蚕茧质量提升补贴项目带农增收成效显著,2024年计划再新建3个小蚕共育点,集中优势设备和技术力量共育全县小蚕,企业、农户只养大蚕,缩短大蚕饲养周期,增加批次生产,减少经营主体和农户养殖风险,增加饲养量,经营主体和农户的收益会更高,充分发挥基地产能和农户积极性,把产业基础做实做强。完成此项工作约需项目资金200万元。2.桑园自动喷灌设施建设极端天气频发,农业产业必需要改变靠天吃饭现状,桑园药防、浇水、施肥等还存在较大困难,计划明年在东中西片区筛选10家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桑园喷灌设施建设。完成此项目需要项目资金200万元。3.桑园轨道车建设我县桑园地均是陡坡地,日常桑叶运输多是用袋子装好靠肩扛人背,严重影响桑叶叶质,安装陡坡轨道车方可解决运输难题。实施此项目需要项目资金400万元。4.省力化蚕台建设经营主体较多,发展势头好,但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新技术、新设施投入少,规模效益不突出,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亟待进行先进机械设备的引进、推广应用和普及。实施此项目需要项目资金400万元。5.推进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展桑园立体复合经营,推广桑园套种马铃薯、大豆、中药材等复合种植技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复种指数和利用率,实现多渠道增收。全面进行蚕桑系列副产物的增值开发,加大桑叶茶、桑叶菜的研发、加工,以及桑枝食用菌(香菇、木耳)的开发力度,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蚕桑生产附加值。积极推动蚕桑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产业基地建设、加工、贸易、主题民宿、特色农家乐、生态康养、休闲农业、产学研、科普教育、产业文化等进行有机联合,推动蚕桑产业同各产业链之间的深度融合。实施此项目需要项目资金400万元。6.大力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休闲农业提档升级,结合各村主导产业培育一批种养业龙头企业,促进规模经营,带动产业延伸发展。实施此项目需要项目资金400万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