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镇巴县人民医院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医疗业务等各项工作,医院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立足能力提升,积极推进组团式帮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机制,持续巩固“五大中心”建设,通过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的帮带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加快人才培养。二是着眼内涵建设,持续提高医护质量。开展医疗安全整治专项活动,修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管理办法等预案方案12个,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继续强化核心制度培训、执行和落实力度,加大病历终末质控力度,每月对护理单元进行专项检查和绩效考核,每季度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判,改进服务流程。三是落实医改任务,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全力推进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服务行为全过程监控,实现了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两个下降,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患者满意度两个上升。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加大对基层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和帮扶力度,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持续加强药耗管理,落实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用药模式,提升医院药耗管理和合理用药水平。四是强化安全管理,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加强信访维稳、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完善工作预案、制度职责,开展消防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营造安全发展内外环境。五是紧盯重点环节,加强院感防控。加强院感防控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感染病例报告和感染监测工作,对重点科室加强管控,规范开展医疗废物、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六是推进业财融合,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树牢过“紧日子”意识,强化成本管控,严格执行“四提两控”,严控一般性支出,促进管理提质增效。完善并优化岗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发挥好导向和引领作用,促进能力提升和医院发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是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年入院病人15518人次,病床使用率86.1%。平均住院日9.5天、住院次均费用5310元,指标进一步优化。年度门急诊176077人次,其中急诊50893人次。结核门诊接诊1374人次,完成健康体检31440人次。二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新建肺结节专科门诊、血透中心、高压氧舱3个学科开展心血管介入150余例,神经介入30余例,医院门诊量增长8%,住院人数增长15%。开展胸腔镜下心包肿瘤切除术、经颈内静脉临时起搏器植入等新技术新项目113项,全脑血管造影、手汗症等难点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55.94%,较2022年增长了18%,新增救治病种140种。三是疫情防控平稳度峰。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后,在全院医务人员在感染高峰期被动减员300余人的情况下,迎来了历史最高峰800余名住院患者,全院职工克服重重困难,轻伤不下火线,同心协力,全面打赢新冠救治战役。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023年,在院领导班子及全院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尽管医院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仍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医院人才队伍不稳定,合同制流动性大;专科能力还不强,还需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储备力度,调整专业技术人员层次结构,加强专业人员培训,从各方面激励优秀人才奋发作为,为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四、2024年工作思路一是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扛牢政治安全和发展责任,聚焦医药领域腐败集中整治、清廉医院建设、干部作风整顿等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引领并推动卫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强化医疗安全。修订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夯实院科两级安全职责,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和改进门急诊工作,加强人员调配、完善服务功能,让普通疾病在门诊得到及时、规范治疗,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进一步提升医疗能力。聚焦重点科室建设,培养后备人才,建强临床服务“五大中心”,提升全县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四是进一步强化改革联动。巩固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果,推进医联医共建设,加大对基层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和帮扶力度,推动县镇村三级协同发展、共同进步。五是进一步强化健康管理。以慢性病管理、医疗服务为基础,对重点人群日常门诊、住院就诊、签约服务、健康评估、疾病干预等进行重点筛查、长效管控。六是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优化完善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新技术、新项目落地运用,持续提升患者满意率、医务人员满意率和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及排名。七是进一步强化院感管控。加强医疗机构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和环境监测,努力实现零感染。八是进一步强化后勤保障和安全生产。持续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要时段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置,确保医院人、财、物安全。加快推进发热门诊建设项目,确保2024年内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