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吴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落实上级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作;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负责全县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志愿者协会、社会团体及志愿服务队的组织指导工作。 | |
住所 | 吴堡县新建街21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尚艳飞 | |
开办资金 | 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吴堡县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15万元 | 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吴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照市委宣传部的工作安排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邢常委的精心指导下,以建设“大河善谷,厚诚吴堡”为工作总目标,做实做细文明实践活动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为吴堡文明贡献力量。现将一年的工作汇报如下:一、开展的主要工作(一)、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各级各类文明单位。严格标准、从严把关,做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推荐工作,向市委文明办推荐3个单位、1个校园、1个社区、6个村子,王成兰家庭荣获榆林市文明家庭,12家单位获得榆林市2022年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做好各级各类好人评选表彰工作,广泛开展“中国好人和“陕西好人”学习宣传、推荐上报活动,发挥模范和好人带动作用,报送三秦最美家庭4人,陕西好人10人,其中宋书轲被评为第一季度陕西好人,慕生树被评为第二季度陕西好人,丁韩民被评为第三季度陕西好人,张彦兵进入中国好人点赞榜,16人荣获榆林好人荣誉称号。评选表彰6人为最爱读书吴堡人,4个家庭被评为吴堡县第四届文明家庭,28人被评为第五届吴堡好人。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出台《吴堡县创建市级文明城市活动实施方案》《吴堡县文明创建提升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吴堡县文明创建提升行动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召开文明城市创建专题会议,刊发60期文明创建提升行动简报,持续实施文明餐桌行动。(二)、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传承红色基因、康续红色血脉,通过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写心得感悟、开展红色研学等形式,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县一完小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争当红色少年”为主题的清明祭奠英烈活动。广泛开展了“新时代好少年”“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歌咏等活动。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做好“陕西新时代好少年”学习推荐工作,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评选表彰“吴堡新时代好少年”4人。目前全县共有新时代好少年12人。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累计创成榆林市级文明校园6个,县级文明校园6个,目前一完小、三完小正在申创省级文明校园。(三)、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制定《吴堡县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手册》,印发《吴堡县移风易俗》宣传彩页。组织开展一系列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群众自导自演,通过快板、方言调、三句半等形式,唱响《吴堡县移风易俗歌》。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暨移风易俗行动,举办集体领证、集体婚礼活动,让婚事新办进万家。组建专业殡葬志愿服务队,提倡送鲜花、杜绝送纸花,倡导自助餐,让丧事简办惠百姓,一场丧事至少为群众节省2万元。打造积分超市,鼓励村民参加文明实践活动兑换爱心物品,让“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深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改善农村面貌、培育新型农民,助推乡村振兴,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阵地建设。聚焦推动拓展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按照“三级设置、试点创优、全面推进”的思路,将文明实践元素融入巷道、广场、公园、学校等场所,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开展理论传播。组建吴堡县文明实践宣讲团等10余支理论宣讲队伍,培育“吴语宣”“吴爱学习”“国旗下宣讲”“普通话+吴堡话双语广播”等宣讲品牌,聘用30多个特色人才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师,采取上好一堂理论课、唱响一首主题歌、说唱一段特色快板、弹奏一场陕北说书、组织一场文艺宣讲、制作一批网络微课、组织一次知识竞赛、举办一场演讲比赛“八个一”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政策送到百姓身边。(五)、着力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加强队伍建设。聚焦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体力量,打造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覆盖行政力量、社会组织、党员先锋和农村群众四大类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今年以来,全县除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卫生健康、文明乡风、政策、法治服务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外,打造“‘吴堡好人’宣讲”,“共育花开”,“‘呵’护未来”等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20余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聚焦“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率先在全市发布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开展学雷锋“六个一”系列活动,即开展一次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举办一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召开一次学雷锋志愿服务座谈会,选树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讲一次新时期雷锋精神,举行一次“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以唱响“大河善谷·厚诚吴堡”为引领,不断提升文明实践项目的影响力,培育“守护黄河”“柳青情助农”“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节”等一批辨识度高、生命力强、具有吴堡特色文明实践品牌,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开展文化惠民、文化公益活动,让文明实践有形有实有魂。二、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大力弘扬社会新风。精心创作《零彩礼》小品、歌曲《吴堡文明更幸福》、漫“话”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充分发挥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等文化阵地作用,放映公益电影1493场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余次,科普下乡活动40多次。推动传统节日振兴。举行“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发动群众参与,结合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累计开展活动120多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网上宣传,持续连载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百问116期。推动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加大先进典型网上宣传力度,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等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发挥“吴堡文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精神文明建设网上主阵地作用,不断汇聚向上向善力量。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吴堡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问题:(一)思想认识欠缺,重视有待提升。部分基层组织不同程度存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一些农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还是习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产、抓收入、抓增收上,对村民精神文化、道德文明层面抓得不够紧。(二)经费投入不足,阵地建设滞后。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受经济条件制约,分配到各乡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队的经费不足以保障基本服务活动的开展,加之缺乏志愿服务项目经费的支持,制约了阵地建设以及村干部、村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三)专业人才匮乏,创新意识不强。一方面大量乡村的中青年外出务工谋生,没有年轻力量的注入,乡村志愿服务缺少新意、缺乏活力。另一方面,志愿者注册人数不足,基层普遍缺乏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专业性人才,为群众具体解难帮困缺乏针对性,尤其在理论政策宣传上,有很大短板。四、下一步打算今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将重点落实以下三方面:1.倾心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在志愿服务协会的统一管理下,扩充队伍建设,加大志愿者招募注册力度,拓宽志愿服务项目,完善奖励激励制度,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专心建设文明实践阵地。突出文化优势,彰显吴堡特色,积极探索阵地资源整合,形成有形阵地和无形阵地相贯通、网上网下相叠加的传播覆盖效应。3、匠心打造文明实践品牌。坚持“品牌+服务”工作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开创吴堡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奋力谱写吴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