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定边县地质环境监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拟订全县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办法并负责实施;负责全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的监测及勘查评价工作;负责开展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的排查、监测和评估治理工作。 | |
住所 | 定边县英华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军军 | |
开办资金 | 3.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定边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万元 | 2.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定边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工作做法2023年以来,我站坚持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地质灾害防治是“生命过程”的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工程治理力度,加强源头管控的总体部署和“研究原理,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布预警”的地质灾害防治专业化新要求,健全我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全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工作成效(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县局的高度重视下,拟定了定边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文件,完成了《定边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编制工作。(二)积极谋划,夯实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全县地质灾害隐患春季冻融期排查及2023年度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工作。按照《榆林市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市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榆政地灾查发〔2023〕1号)和《定边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县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定政地灾防发〔2023〕9号)文件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高度重视,利用3个月时间对全县2022年地质灾害隐患大核查出的50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含极高风险9处、高风险70处、中风险151处、低风险275处)和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了全面排查,通过排查,全县新发现疑似地质灾害隐患点共48处56户,涉及威胁188人107孔窑洞31间房12间彩钢房,隐患点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基本都是窑洞裂缝崩塌隐患。市局已委派专家对48处疑似隐患点进行了风险等级认定,有6处10户统一纳入地质灾害隐患大核查高风险点台账,按计划实施综合治理。二是汛期排查。5月以来,我县降雨增多,且降雨量较大。我站以在册隐患点及大核查结果为重点,联合乡(镇)政府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再次多轮排查。排查中,对暴雨等天气隐患点撤离工作做了重要安排。确保恶劣天气时,重大风险隐患点做到全部撤离、一户不留。(三)狠抓落实,积极推进隐患点整改工作。一是落实极高风险点整改9处。其中5处由我站实施整改,3处由企业实施自治,1处由县水利局实施整改。目前,已全部完成。二是落实高风险点整改。按照《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地质灾害大核查风险隐患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榆政办函〔2023〕8号)和《定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边县地质灾害大核查风险隐患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定政办发〔2023〕7号)文件要求,全县年度计划完成高风险点治理39处,其中包括工程治理14处、企业自治5处、避险搬迁项目20处26户。目前,14处工程治理项目正在进行勘查设计选定工作;5处企业自治项目,已完成施工;20处26户避险搬迁项目,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目前已完成14处17户,剩余6处9户。(四)强化宣传培训力度,提升防灾减灾意识。按照《榆林市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本年度地质灾害在册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宣传培训全覆盖的要求,截止目前,宣传培训37场次,涉及人员2000余人,累计发放抽纸5200盒、一次性纸杯23000个、手提袋1900个及宣传资料10000余份。超额完成演练及宣传培训任务,通过演练宣传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群众地质灾害预防意识和临宰自救逃生能力,更好的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地增强了群众的识灾避灾和抗灾意识,提高了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五)开展地灾应急演练,提高救灾能力。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是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必要手段。今年以来,我站先后在刘沟岔崩塌隐患点、岸门沟崩塌隐患点等在册隐患点上开展地灾应急演练37场次,涉及人员600余人,收集影像资料150余份。(六)加强值班值守,落实值班制度。值班值守工作一直是我站的重点工作,我站常年实行领导带班制及全年24小时值班制,要求值班人员按时完成3次值班信息上报工作。今年以来,在气象预警预报系统的辅助下,我站及时为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涉及的各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监测人发送地质灾害防治预警预报信息10余次。(七)完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专项工作。2022年度市局下达我县“左崾先村街道北崩塌治理工程”项目1个,目前该治理项目已完成工程主体建设,配套设施也到施工收尾阶段。(八)进一步健全群测群防体系。为了加强群测群防体系管理,按照省厅要求,今年我站为36处地质灾害在册隐患点的27位群测群防员,安装了手机群测群防APP,方便统一管理,并按照每个隐患点1500元标准及时发放了监测员补助并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九)党建工作情况。一是结合三会一课,狠抓党员学习教育。二是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提高党员干部作风素质。三是开展主题教育工作。有效的提升了站支部党员干部思想高度和政治素养。(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坚持把深化学习教育放在首位,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条例》《准则》等,同时要求根据各自工作性质,适当调整时间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网络学校和学习强国齐跟进等方式,保证了全站党员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二是坚持廉政警示教育制度,以“三会一课”为契机,坚持干部上党课,并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借路敛财自毁人生路》《二十大》等视频、组织知识测试等方式开展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意识。三、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本年度,一是共组织专项排查4次,分别为春季大排查、2023年地灾隐患大排查、汛期排查和紧急排查,通过排查,全县新认定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二是对全县在册的隐患点发放了2023年度地质灾害“两卡”,两卡发放率达100%;三是完成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培训37次,涉及人员达2000余人,发放抽纸、一次性纸杯、手提袋等宣传材料,有效地增强了群众的识灾避灾和抗灾意识;四是完成地质灾害应急演演练37场次,有效提高受危险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五是完成全年24小时应急值班工作,无脱岗漏岗情况;六是完成左崾先村街道北崩塌治理工程施工部分,消除隐患威胁。为我县地灾防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切实的保障。四、存在的问题(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需要走发改招标程序,但是发改部门取费标准过低(地质灾害无专门的取费标准,参照的水利工程),勘查设计公司基本无利润,导致治理工程推进困难,未来或将面临无第三方单位承接的情况;同时在实施地质灾害项目的过程中经常有群众阻工,导致施工进度慢。(二)隐患点治理辖区乡镇人民政府协调力度不够。(三)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环节繁多、程序复杂、推进缓慢。(四)缺乏工作人员。我站工作人员共计12人,由于工作借调、个人因素、计划退休等种种原因,工作人员严重缺乏。由于近年来我站专项任务繁重,加之财务独立后,财务工作任务多,人员少,单位工作人员除正常行政及业务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全年24小时值班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希望县局能增加我站人员配置,提高地质灾害防治队伍的建设。(五)办公经费不足。我站每年办公经费3.2万元,但是由于我站经费核算8人,但实有12人,导致单位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已严重影响到我站日常工作。(六)车辆经费不足。我县地广人稀,尤其是南部山区,人居分布零散,且路况复杂。下乡开展巡排查和宣传培训演练工作需要大量的油料费及车辆维修费用。加之近年来地灾防治任务加重,每年巡排查次数增加,尤其是年初的大排查和汛期的巡排查,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车辆使用频繁,希望局领导考虑能否增加。五、整改措施(一)加强业务培训。积极利用省市等各方面资源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从而增加站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二)积极协调县局增加人员配置。在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尽量协调增加工作人员数量,保证室内外工作质量。(三)提高统筹规划能力,优化下乡线路。在现有条件下做到节约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六、下一步工作措施(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大地在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定期对基层干部,隐患监测人进行培训,提高防范意识。(二)严格纪律,提高工作效能。努力做到在平时工作、生活、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把干部作风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三)持续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保质保量保时的完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四)坚决完成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县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