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定边县> 定边县林草工作站

定边县林草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4-03-30 21:57
单位名称 定边县林草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护辖区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森林资源保护;集体林区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集体林区护林员管理;林业科学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林木多种经营技术服务。
住所 定边县长城南街
法定代表人 陈文红
开办资金 19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定边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7万元 90.8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主要业务工作:一、党风廉政及干部队伍建设(一)班子建设目前支部班子机构完整,共有支部委员7名,设支部书记1名,副书记1名,组织委员1名,纪检委员1名,妇女委员1名,保密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按直工委要求,年初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实行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支部委员的职责,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二)队伍建设结合单位实际,从政治思想教育、履职尽责、考勤、为民服务、岗位轮换、职称评审、人员培训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三)廉政建设工作积极主动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工作,认真学习《廉政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等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法规,从严要求干部职工。根据政府和局里制定的工作制度,我站重新制定了林草工作站干部职工考核管理办法、请销假制度、干部职工岗位责任制度、内控管理制度等,从工作、学习、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四)干部作风建设根据单位主责主业,年初制定了各项符合我站实际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岗位责任制方面职责分工比较详细,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司其职,严格执行“谁签字、谁负责”终身制原则。(五)学习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紧紧围绕政治思想、队伍建设、干部作风及廉洁纪律等方面狠抓党建工作。年初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2023年度政治理论学习方案及计划》,组织干部学习100多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2次;围绕主题教育组织干部学习13次;开展主题党日12次;开展领导讲党课5场;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送温暖、卫生清洁、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4次。始终积极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二、林业项目完成情况(一)退耕还林巩固工作为了加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年初我站以文件下发各涉造林企业及乡镇对历年造林面积进行补植、抚育、管护,从检查验收情况来看,整体效果明显,为政策兑付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落实了退耕还林政策补贴的惠民政策。1、上一轮退耕还林28.54万亩任务,春季以林长办下发文件,要求乡镇进一步督促农户开展结余资金面积的补植与管护,通过核查验收,对保存率达标面积的剩余资金进行兑现,共兑付资金194.5217万元。2、2015-2020年国家下达我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6.2万亩,已全部建设完成造林,其中:还林18.7万亩,还草7.5万亩(包括农业局组织实施的4.5万亩),任务完成率100%,面积核实率100%,所有资金兑现都依据检查验收结果进行。2015年-2018年度退耕还林已完成兑付;2019年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3951.69万元;2020年还林补助资金兑付8370.4236万元;还草补助资金兑付1543.868万元。3、上一轮退耕还林纳入森林抚育资金补助兑现面积为19.78535万亩,兑现20元/亩资金395.707万元,目前正在公示阶段,公示无异议后,通过惠民“一卡通”发放到位。4、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延长期补助资金,目前验收结果已汇总,正在准备兑现前的有关工作。5、草田轮作项目,通过检查验收,对合格面积补助资金兑现正在公示阶段,本次共兑现资金495.74877万元。(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历年工程的补植补造(1)2019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追加)林业建设项目,包括人工造林20000亩、封山育林20000亩;(2)20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林业建设项目,包括人工造林40000亩、封山育林10000亩;(3)2020年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2000亩;(4)2021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漠化治理工程,包括人工造灌木林90000亩与封山育林17500亩;(5)2021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工程,包括人工造乔木林5000亩、退化林修复20000亩、封山育林30000亩、退化草原围栏20000米。2、2023年新造林工程(1)定边县2022年白于山河源梁涧区陕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项目100000亩,包括人工造乔木林30000亩、封山育林30000亩、退化林修复40000亩。(2)2022年退化草原修复20000亩。(三)市级投资项目1、历年工程的补植补造(1)2020年城郊防护林拓宽至森林公园连接线绿化工程;(2)2021年生态廊道建设绿化工程;(3)2021年定边县红松造林推广试验项目;(4)2021年乡村振兴(村庄绿化)工程;(5)2021年安边西园子村绿化工程;(6)2021年风沙草滩区(白泥井镇金伊湾村农业示范基地网框林)建设工程;(7)2021年野生肉丛蓉补助项目;(8)2021年大河畔油松造林工程;(9)2022年新安边云杉造林工程;(10)2022年风沙草滩区生态治理(网框林)绿化工程;(11)2022年生态振兴示范村(黄湾村)建设工程;(12)2022年生态振兴示范村(任塬村)建设工程;(13)2022年白泥井镇团结村重点区域绿化工程;(14)2022年乡村道路绿化工程;(15)2022年乡村振兴绿化工程;(16)乱井子林场森林抚育;(17)2022年盐场堡镇森林抚育工程;(18)郝滩林场退化林修复工程;(19)2022年定边县乡村乡村振兴廊道绿化工程。2、2023年新造林工程(1)2023年定边县乡村道路绿化项目;(2)2023年定边县红柳沟镇道路绿化项目;(3)2023年定边县校园绿化及景观提升改造项目(4)2022年油房庄乡白店村绿化项目(5)2023年定边县长城林场养马场工区绿化项目;(6)2023年定边县张崾先镇贾塬村绿化项目;(7)2023年定边县砖井镇西关村景观提升改造项目;(8)2023年定边县国有林场林分提升改造项目;(9)2023年定边县陕蒙边界防护林提质增效造林项目;(10)2023年定边县长茂滩林场绿化项目;(11)2023年定边县郝滩林场绿化项目;(12)2023年白于山区综合配套高质量造林示范项目。三、开展业务取得的社会效益(一)生态效益我县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再加上近几年石油、天然气等开发力度加大,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实施退耕还林、美丽乡村绿化、乡村廊道绿化、黄土高原荒漠化综合治理、黄河流域保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榆林市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等工程项目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保障,对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效益实施林业工程是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社会效益森林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提供生态安全、就业机会、农村产业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通过退化林修复项目的建设的组织实施,增强群众保护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自觉性。特别是植被的恢复、林分质量的提高,人居环境的改善,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四、存在主要问题(一)人员老龄化我站干部职工年龄结构:30岁以下2人,30-39岁18人,40-49岁34人,50-56岁12人。实际在岗人员51人。近几年没有新的人员进入,大部分在岗人员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知识结构偏低,外出指导我县营林生产工作感到力不从心。新造林工程管护难主要是部分实施主体思想认识观念淡薄,存在重造轻管,加之偷牧夜牧屡教不改,直接影响退耕还林工程质量的提升。(三)草原监测专业人员技能有待提高。五、整改措施强化干部队伍管理1、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开展以来,根据县纪委、林业局整顿方案,对照我站实际,审核起草了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方案、学习计划、量化考核表等内容。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措施台账。组织全体干部领会精神,将自己与“四不责、一任性”对照摆进去,围绕“四比四争当”查找不足,有责改之、无则加勉,做到立改力行。2、在工作和生活中教育干部职工坚持做到利益面前,贫不起贪心、以常人之心,清心正行,善始善终,按照廉政准则,严格要求职工,不办违背原则的事。3、业务上不断学习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林业方面的各种条例、规定、标准等,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工作,积极参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二)增强专业学习培训结合我站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情况,要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让技术人员接受新的知识,开阔眼界,掌握超前的适用技术本领,更好的为大美定边贡献力量。(三)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及时提醒排除隐患点,有效预防在绿化施工及林业营林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六、2024年工作计划(一)生态廊道定边县2024年道路绿化项目,实施地点分别在盐场堡镇、白泥井镇、杨井镇等乡镇,主要青银高速两侧空白地块进行绿化。(二)“三林”提升改造工程在杨井镇沈口子村栽植红梅杏示范建设700亩,在杨井镇杨湾村实施片林绿化46亩及道路绿化3.8公里。(三)重点区域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内容为人工造乔木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人工种草。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陕西省林业局、陕西省林学会授予陕西省林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榆林市人民政府授予榆林市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