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洋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业务范围: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业余文艺创作、文艺团体管理、文化交流、群众文艺理论研究、业务指导、大众科普资料编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保护。 | |
住所 | 陕西省洋县唐塔北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晓建 | |
开办资金 | 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洋县文化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6.23万元 | 35.7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高度重视群众文艺的创作和辅导工作①全县作者在纸媒发表作品13篇(首),自媒体发表近百篇(首)。重点文学刊物发表8篇作品。以“洋县文艺”为平台,举办线上文学笔会两次,30多人参加。联络文学作者组织参加了“廉洁消防主题大赛征文”,收参赛作品10篇,筛选上报县消防局5篇。文学干部个人创作《北京文学》《乡土》《清明》等刊物发表文学6篇6万余字。其中散文《小小说二题》获得第32届“东丽杯”梁斌小说奖。组织作者出版文学作品专著《志壮乾坤》1部。年完成编辑校对出版《洋县文艺》4期,培养文学新人8人,年编发文学作品40多万字;②文化馆音乐舞蹈创作辅导部创作音乐作品《丰收山歌》《望春》《时代先锋挑重担》等10首,分别刊登在4期《洋县文艺》音乐栏目上进行刊登推介;同时,在群众音乐舞蹈辅导上,面对基层、学校和社会演出团队和群众进行阶段性艺术辅导,集中开展音乐舞蹈培训、大型锣鼓秧歌辅导培训达5场次学员达500人;组织音乐爱好者6人参加了市、省两级演唱大赛;组织开展全县舞蹈比赛活动1次、参加市上舞蹈比赛1次;组织惠民下乡宣传演出场次达20场,下基层音乐辅导5次,共辅导少儿声乐演唱学员及培训15次,150余人。尤其是10月下旬举行了为期5天的全县首届广场舞培训班,培训骨干舞蹈辅导员60多人。③文化馆曲艺、戏剧创作辅导部围绕群众业余创作和城区文艺演出及我县春节晚会演出活动,全年辅导县内曲艺作者黄成钦、张培瑜等23人,修改并在洋县文艺刊登曲艺作品《老区洋县发展好》《话说洋县》《山乡那片红》《赞草垻》《最美秦洋酒》及小品剧《一举三得》《山乡那片红》等13篇,对创作爱好者进行培育鼓励,激发其对曲艺戏剧类艺术创作的喜爱之情。④文化馆书法美术辅导部全年来组织书法爱好者参加省市展览活动5次,集中辅导群众书法爱好者6次,组织对外交流类的活动有15场次,辅导书画作者创作书画作品,在《洋县文艺》等报刊发80余件。其服务和参展工作表现如下:(1)赵学勇、亢海燕、赵宏一、冯麒、黄兴华、李智等人参加汉中市廉政书画展,作品被汉中市文化馆收藏;(2)赵学勇、冯麒、李智、黄兴华等人参加陕西省文化馆曲江新馆开馆仪式及“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书画展;(3)洋州书画院2022新春作品展,负责看稿辅导;(4)洋州书画院2023外出交流展作品看稿辅导;(5)洋县美协临摹创作展,负责部分作者作品看稿辅导;(6)组织我县作者参加汉中市政协、洋县政协、县委统战部、石门印社、汉中市文联等公众号各级征稿展示活动;(7)文化馆公益书法培训班四期,受训60人次;(8)在洋县城西学校课外辅导班辅导学生书法辅导;(9)组织书画作者创作作品参加全省“创一门课”活动,4人获得优秀奖;(10)举办了为期2周时间的免费开放群众书法美术培训班。组织对外交流和下乡服务类的活动有15场次。2、积极开展了免费开放的阵地活动一年来,文化馆在搞好艺术辅导工作的同时,有计划地“深入开展免费开放工作”。(1)免费开放书画展室等“五大空间”长年开放,书画展览除专题展览外,不定期“主题书画展览”5次共展出作品480余幅;(2)根雕奇石展厅展出艺术品共计380件。这些作品展览活动,全年接待群众1.8万人次;(3)“非遗实物陈列展览馆”不断完善添置陈列物品和电子屏展播设备,其中实物及图片资料达420件,实行长期免费开放,全年参观群众2.3万人次;(4)馆史陈列展览,器材实物与各阶段文艺活动图片、文字资料相结合,长期开放,全年累计接待群众1.3万人。(5)群众音乐训练集中在春夏季,每周2天,舞蹈辅导集中在春季,合计培训辅导600人次。(6)接待团体入馆参观团队62次,累计5500余人;接待艺术交流团队、中小学生研学团队、大学生社会考察体验团及中小学生、调研团队入馆观看展览15次,620多人。2023年全年文化馆免费开放五大功能展览空间共接待参观总计人数达39000人次。3、抓好大型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全年组织大、中、小型群众文艺活动11次,主要是:(1)配合邮政局在文化三馆中心广场举行了为期2天时间的“洋县舞蹈大赛”;(2)正月十五组织汉调桄桄、洋县谢村黄酒、大咸德酿造醋三个项目参加了褒国古镇庆元宵全市非遗展示展演活动;(3)组织县内舞蹈爱好者30余人参加了全市广场舞比赛活动,获得了优秀奖;(4)元宵节期间,组织150多名“文化志愿者”及民间艺术爱好者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艺术训练,排练了锣鼓队、秧歌队、腰鼓队组成艺术方队参加了全县庆元宵社火暨民俗展演活动;(5)4月下旬至五一期间,举办了“大美洋县庆五一”系列活动,既有洋县民间戏剧艺人到黄安镇郭沟村及谢村敬老院的系列下基层戏剧展演活动,也有城区社区广场景区民间节目演出活动和五一书画展览。(6)3月上旬组织县内文艺演出志愿者服务队50多人分别在三馆中心广场和县中心敬老院开展了学雷锋文化志愿服务演出等活动。(7)5月,组织文化馆职工与全县非遗骨干传承人进行了为期2天的非遗知识培训和外出参观交流借鉴学习活动,同时举办了“粽香端午*洋县庆祝端午节”群众大联欢活动。()组织举办了大地欢歌“迎中秋*庆国庆”系列文化活动5场次。4、开展全面的非遗保护工作(1)按照市文旅局的要求,按时完成了《谢村黄酒》《大咸德陈醋技艺》2个项目参加全省传统工艺振兴产品推介展销活动;(2)完成了2023年度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及骨干传承人培训暨省级以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述职活动;(3)6月下旬,按时完成“全市非遗项目”涉及洋县22个项目的数据库资料的完善拍摄工作;(4)组织举办了“粽香端午*乐享非遗”洋县非遗美食产品展示推介宣传暨非遗知识问答题有奖抢答活动;(5)完成市政府惠民演出招投标工作,争取到今年木偶皮影戏的全市惠民演出指标50余场。(6)积极筹划完成了“戏帽制作技艺”项目传习所建设工作,并组织青年学生及社会群众近20人在戏帽制作传习所内开展了技艺培训活动。(7)完成了2个省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并撰写填报非遗相关案例、报表、统计材料、项目传承情况、活动安排等资料13种;(8)完成了架花焰火技艺项目的抢救性记录的制作拍摄工作;(9)完成了“佛教音乐”“戏帽制作”2个项目的资金申报和“保护规划方案”与计划内容的前期传承保护工作。(10)组织传统技艺项目谢村黄酒、戏帽、大咸德陈醋等项目参加了今年省市工艺振兴、安康非遗大展、汉中面皮大赛、“羌风汉韵、传奇宁强”、古汉台文化展等集中宣传展览活动的非遗项目及产品的展览展销活动6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我馆日常开展的“展览、演出和培训辅导活动”已构成了免费开放活动的基础阵地。这些公益文化服务、演出展示活动的开展,效果良好,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繁荣了我们的文化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2、全年策划活动较多,既有“大美洋县庆五一”系列下乡进景区巡演活动、“粽香端午*洋县庆祝端午节”群众大联欢活动。还有大地欢歌“迎中秋*庆国庆”系列广场演出和艺术品展览文化活动。并在网络现场直播演出,群众反映良好。全年开展大型演出活动达到七次,非遗下乡、进校园活动社会影响大。3、2023年度县文化馆被省文化馆授予“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最佳单位”称号,由省文化馆进行了表彰。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创新精神不够强,工作方法单一,需提高群众活动的效果;二是艺术创作上还缺乏有影响、有重量的力作。2、改进措施:一是继续鼓励干部在岗加强业务学习、T培训,不断提高干部工作技能。夯实为群众文化服务的良好基础。二是鼓励干部工作之余多读书学习,多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带头创作出在省内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四、下年度的工作计划1、继续做好馆内日常性的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益,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辅导方面有更新的突破;2、继续搞好各种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积极开创“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局面,扩大开放受众面,增加各种培训次数。举办书法美术作品展5次;3、争取创造数字化服务设施条件,开展好数字化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数字化服务能力;4、举行文学、书法辅导讲座1次;举行文学采风笔会和美术作者外出写生各1—2次。同时组织好省市县委宣传部实施的“重点作品申报”活动;5、书法美术类,继续做好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艺服务队为群众义务写春联5次;举办针对老年人和青少年、文化站干的书法美术培训班各一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度洋县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服务工作业绩突出,被省文化馆授予“2023年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最佳单位”称号,由省文化馆进行了表彰。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