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劳动服务局

洋县劳动服务局

发布时间: 2024-03-30 20:20
单位名称 洋县劳动服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就业服务。培训与就业服务,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
住所 陕西省洋县真符路6号
法定代表人 李建民
开办资金 16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0.16万元 205.27万元
网上名称 洋县劳动服务局·公益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2023年,洋县劳动服务局以“稳就业促增收”为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力推动各项年度目标任务落实落细,促进全县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多措并举精准服务,搭台送岗扩大就业。一是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持续强化苏陕协作。全方位开展“春风行动”、“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金秋招聘月”等就业援助活动,利用镇(街道)多点发力,促进人岗精准匹配,举办线下、线下招聘会18场次,达成就业意愿9686人,组织“点对点”送工71批627人,通过苏陕劳务协作转移就业593人。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1.7万人800万元、一次性求职补贴545人27.25万元、职介补贴519人25.95万元。二是扩大县内岗位容量,方便群众就近就业。加强就近安置平台建设,落实就业帮扶基地、社区工厂政策性补贴,充分发挥其带动就业作用。新认定社区工厂3家、就业帮扶基地2家,落实社区工厂一次性岗位补贴32人6.4万元、就业帮扶基地一次性奖补资金59人11.8万元,社区工厂累计吸纳就业1009人。支持鼓励企业吸纳灵活就业,审核发放2022年度“40、50”人员社保补贴204人62万元。三是延伸拓展服务形式,开拓创新招聘模式。率先在全市举办缺工企业进培训学校专场招聘会活动,搭建“培训+就业”一站式平台,助力实现“学员”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同时组织缺工企业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合作,多渠道破解县内企业招工难题。累计收集发布缺工企业信息12期,帮助实现县内就业128人次。四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加快零工市场建设。及时召开零工市场建设推进会,通过对县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公开征询、方案审核、现场考察等程序,最终确定与协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合作共建零工市场。设置有待工区、洽谈区等功能服务区,网络信息设施配置完备,8月中旬投入运营并开展就业服务活动,促进县域劳动力多渠道灵活就业。目前通过零工市场收集、发布岗位信息1100余个,服务全县零工612人次,帮助实现就业205人。五是规范公益岗位管理,兜底保障困难群体。严格执行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制度,发挥好兜底线、稳就业、保生活的作用,落实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措施。线上审核就业、失业登记人员645人,线上线下跟踪服务登记失业人员185人,认定就业困难人员358人,公益性安置“零就业”家庭就业7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就业动态清零。目前,全县人社部门公益岗位安置就业877人。(二)积极落实创贷政策,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大力支持返乡创业。大力宣传返乡创业惠民政策,高质量举办“创客沙龙”活动。深入走访调研信用村和创业孵化基地,引导返乡劳动力创业。新认定信用乡村2个(龙亭镇柳山村、华阳镇红石窑村)、创业孵化基地1个(华心瑞农民工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加强与合作银行协作联动,切实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发放个户(合伙)创业担保贷款141笔2195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357人178.5万元,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200余人。二是倾力服务小微企业,鼓励带动更多就业。为响应省市相关政策,按照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促进稳岗就业的要求,我中心顺势而为,一方面积极邀请财政等部门及时考察认定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一方面主动联系合作银行,拓宽小微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渠道,简化申贷程序,协助企业完善申贷资料,着力为小微民营企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新认定小微企业27家,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笔7520万元,全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带动就业2000余人。(三)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技赋能促进就业。一是全面摸清培训需求,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制定印发《2023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动基层社保所、村信息员优势,摸排培训意愿、培训需求,确保有转移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人员纳入培训范畴。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精准性、时效性。二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就业技能。结合县域内外市场紧缺职业(工种)和重点群体需求,引导县内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培训赋能、就业增收的引擎作用,提升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提供劳动力人才资源支撑,实现群众致富有门路、经济增收有出路。共举办电子商务、家政、康养、电工焊工、中式烹饪等各类培训班72班次2996人(含脱贫劳动力1895人),其中开展农民培训1205人、技能培训1618人、创业培训173人。审核2022年度2892人培训补贴669.02万元、2023年度2320人培训补贴446.23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329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958人,困难人员再就业39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35万人,创经济收入28.88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715万元,完成市局下达目标任务的139%。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996人,完成市局下达目标任务的119.8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控制在3.7%以内。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县内部分企业阶段性缺工问题仍然存在;2.劳动者自主择业及就业创业积极性亟待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有待提高;3.零工市场的功能发挥不够显著,数字化、便捷化就业服务有待加强。改进措施:1.加大对县内民办职介机构的管理、引导及政策扶持,引进资质雄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其灵活的劳务经纪人体系和管理、资源优势,参与做好劳务输出及缺工企业招聘服务。2.全面掌握城乡劳动力培训需求,引导培训资源向市场紧缺急需、企业生产必需、就业前景好、取证相对容易的领域集中,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技能培训针对性,切实提升劳动力技能,提升就业成功率。3.继续深度挖掘新业态、新经济行业,主动上门宣讲创业政策,着力服务小微企业,深化政银企合作,落实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充分发挥创业带就业倍增效应,助力企业发展、吸纳就业。4.充分发挥零工市场功能,畅通信息服务渠道,拓展招聘形式,优化对接流程,为用工单位和求职人员提供低成本又便捷的用工服务,满足劳动者多元化就业需求。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我中心将持续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直面问题,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探索突破,全方位为各类就业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切实推动全县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重点探索做好以下几方面,力求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是紧随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探索在县域内建成一个具有岗位信息收集、发布、求职和后台数据统计功能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待条件成熟适时出台微信小程序或APP软件,为省内外缺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高效便捷服务桥梁,努力实现数字化、智慧化、市场化、精准化就业服务。二是深度挖掘新业态、新经济行业,主动出击上门服务,继续倾斜小微民营企业落实创业担保贴息贷款,优化办事流程,加快放款速度,鼓励企业更加充分吸纳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就业倍增效应。三是探索对所有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行“红黑榜”分类评价,切实提高培训后就业率。对培训任务“重量不重质”、不以就业创业为目的的“兴趣式”、拼凑人数的“滥竽充数式”等低效无效培训的培训机构,建议取消其享受补贴资格,视情况落实约谈、停业整改、取缔资质等处理措施。四是加大县域劳务品牌培育创建力度。按照中、省、市人社部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地域、行业特色和从业人员规模,提前谋划、推进,创建培育一个县级劳务品牌,积极发挥劳务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我县更多劳动力就业创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