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洋县农业信息站)

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洋县农业信息站)

发布时间: 2024-03-30 20:20
单位名称 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洋县农业信息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服务,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指导,实施农产品质量抽样检测检验及技术培训、应用和推广;负责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申报及农业标准化生产;负责全县农业信息化建设,宣传有关农业政策,提供技术咨询;搭建网络平台,收集、发布农业信息,推介县域优质农产品。
住所 陕西省洋县青年北路
法定代表人 闫东林
开办资金 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26万元 2.1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11月8日办理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举办单位变更登记,单位名称由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变更为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洋县农业信息站);宗旨和业务范围由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绿色食品、地理标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申报,品牌化建设等提供技术服务变更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服务,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指导,实施农产品质量抽样检测检验及技术培训、应用和推广;负责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申报及农业标准化生产;负责全县农业信息化建设,宣传有关农业政策,提供技术咨询;搭建网络平台,收集、发布农业信息,推介县域优质农产品;举办单位由洋县农业局变更为洋县农业农村局。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有序开展。按照市县文件精神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检测任务。实验室常规监测正常开展,日常抽检监测全覆盖,风险评估监测预警良好,抽样、检测科学规范,检测质量水平有效提升。年共抽检样品16687个,其中定量检测362个、定性检测16325个,完成年任务的125%,合格率为100%。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紧盯“三棵菜”,加大抽检频次,全年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二)强化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农产品安全预警预报水平。不断完善检测功能及能力提升建设。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为标准,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了年度校准、检定,开展《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的换版工作,并根据实验室认证后运行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有关表格,按计划完成了2023年度的管理体系内审工作、保持体系文件与技术操作相统一。定期开展实验室定量检测,完成262个样品的定量检测任务。积极派检测业务人员参加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三)豇豆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洋县是农业农村部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联系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豇豆农残攻坚治理中,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源头、部门联动管市场、日常监管控生产、四级网格强监管、抽样检测保品质、联合执法治违禁,深入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1、全面摸排,建立台账。洋县共有豇豆种植户10157户、种植面积4132.5亩,其中春豇豆10157户、4131亩,秋豇豆3户、1.5亩。2、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有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成立由县委常委、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等10个部门和18个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压实“镇、村、组、户”四级网格责任,做到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印发镇级监管员和村组协管员工作证及监管工作职责,落实监管员、协管员全程指导服务。3、靶向施策,精心指导。开展技术培训229场次、印发宣传指导资料6万余份。确定示范户168户,建立豇豆绿色防控示范点12个,配备胶体速测仪5台,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5.9万张,设置豇豆用药专柜21个,安装太阳能杀虫灯31盏。组织专业人员286人次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种植、施肥、用药,严把生产种植关、绿色防控关、质量安全关。以平川9镇(街道)为重点,开展豇豆生产全程监管和服务指导,免费配送农药,对使用范围、剂量、次数、方式和安全间隔期等进行指导讲解。同时,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在以顺辉农业(农业农村部联系点)为代表的示范基地,推广轮作倒茬、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覆盖银色地膜等农业防治措施。4、配合抽检,确保实效。5月份以来,农业农村部来洋县督导3次,监督抽检豇豆25批次、风险监测抽检豇豆14批次,其中生产环节27批次、市场环节12批次;省农业农村厅来洋县督导5次,监督抽检豇豆56批次;市农业农村局督导7次,监督抽检豇豆11批次;县级开展豇豆监督抽样77批次,例行检测抽样11583批次,合格率均为100%。在2023年11月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推进会上通报表扬,陕西省豇豆治理抽检合格率为100%。(四)加强全程监管,筑牢安全防线1、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媒介、电视、新闻、移动宣传车等各种形式和“3•15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开展宣传,深入生产基地、集镇、村组广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组织县、镇、村三级监管员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邀请省市专家就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要求及诚信体系建设等内容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了监管者的能力水平和经营者的自律、诚信意识。2、筑牢监管基础。进一步完善了生产基地、企业名录,重点针对认证企业和合作社等,逐一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安全生产告知书》100余份。乡镇监管站巡查50余次,指导监管站建立监管名录。完成实验室定量抽样262余个,配合省、市级抽样120个,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培训8次。指导建设县级标准化基地,并申报市级标准化基地3个,现已上报相关资料。3、监管方式不断创新。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探索出“三棵菜”捆扎附证赋码新技术,实现一证一码管理,以“三棵菜”的捆扎作为开具合格证的最小单元,在田间采收环节即可附证,可实现数据查验、实时监测,防止各类虚开和以假乱真,减少开具环节,减轻开证难度,降低使用成本。开证信息采集实时上传,车辆合格证存档,包装合格证流通,并加载定位及时间信息、承诺依据及交易现场车辆信息等,数据无法篡改和修正,保证合格证信息的权威性。4、合格证和质量追溯全面推行。为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向农业生产企业配备合格证打码机,在农贸市场小农户集中区域安装承诺达标合格证智能终端,方便菜农、商贩使用,并印制承诺达标合格证小本发放至全县18个镇(街)。搭建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管理平台,除纳入省市追溯监管平台的主体外,对其余的种养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收储运单位及个人、种植大户等,全部纳入承诺达标合格证管理平台,全县累计纳入各类型开证主体200余家,激励和约束并重,严格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走访服务。全年追溯二维码累计使用4.2万张、合格证14.6万张。(五)持续推进认证,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1、规范生产。积极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合作社依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记录档案,手把手、一对一开展认证培训,如实记录病虫害发生、投入品使用、检验检测等生产情况,严格监管生产环节,建立档案资料库,实行动态管理。2、认证工作持续推进。申报绿色认证主体一家,汉中濠心康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资料已上报。绿色食品续展认证企业两家,洋县鸿源现代农业循环发展有限公司、洋县合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年检一个,洋县鸿源现代农业循环发展有限公司。洋县红薯申报为名特优新产品。年度确认产品两个,洋县黑米和洋县蟠桃。开展地理标志用标企业检查,用标管理工作持续推进。洋县鸿源现代农业循环发展有限公司、洋县白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陕西大秦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个企业获得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3年,洋县农检中心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和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抢抓“多区联建”的历史机遇,对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标准,以体系建设为前提、健全监管网络,以监管机制建设为重点、落实监管责任,以监测能力提升为抓手、强化监管手段,以认证工作为突破口,推进标准化生产。牢牢把握“四个最严”要求,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检测能力提升为抓手,以追溯管理为切入点,坚持产、管结合,严抓源头治理和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持续推进“两品一标”认证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新参加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急需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充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二是在基地、市场采集的蔬菜、水果样品因检测任务量大,检测人员少,不能及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有滞后现象。2、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效率,更好、高效地完成各项检测任务,切实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二是常态化做好日常监管巡查与抽样检测工作,穷尽措施,抽一批检一批向社会公布一批的要求,降低滞后现象。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统筹协调做好实验室双认证复检及检测参数扩项等工作,以拓宽检测范围,更好适应社会需求。2、巩固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筹备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申报,力争2025年通过验收。3、持续做好日常巡查指导、抽样检测、两品一标认证及推广工作。4、继续加强追溯平台建设,对农业生产主体做到应纳尽纳。5、大力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督促农产品带证上市。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